编者按
2021年,《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
为此,红船编辑部特推出“红船家风故事栏目”,通过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英烈、开国元勋后人,来讲述那些令人动容、心生敬仰的革命家风故事。
熟悉辛园的人知道,她曾是《兄妹开荒》的主演之一;她在13岁时参军不久,成为著名战地摄影记者沙飞所摄《三个小八路》中的主人公之一。在她离世时,热爱她的人以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照片上的最后一个小八路走了》来表达不舍之情。
▲辛园
辛园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开国少将陈坊仁(1916年—1967年6月)的妻子。她在抗日战争后期的1945年和陈坊仁结婚后,和丈夫一道投身于解放战争。在抗美援朝期间,陈坊仁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六军副军长、第六十八军军长。辛园也追随丈夫的足迹,去往战火纷飞的朝鲜半岛。
战场上的辛园,不惧流血牺牲,和丈夫并肩作战。生活中的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2023年国庆节过后,红船编辑部采访了陈坊仁少将和辛园的女儿陈超。谈及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时,陈超表示,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切都要靠自己。”而这句话也是辛园对子女说得最多的话。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女战士
1945年,辛园与陈坊仁结婚。婚后的辛园,不仅是一名妻子,还是一名战士。她和陈坊仁将军从解放战争中一路走来,一起走进了新中国的崭新历史之中。
▲辛园与陈坊仁结婚照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陈坊仁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66军副军长,带领部队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当时任务比较紧急,陈坊仁少将接到通知后没来得及回家和家人告别,就直接奔赴战场。辛园接到通知后,赶紧收拾了一下丈夫的衣物,送到车站。
1951年初春,陈坊仁将军奉命带领部队回国短暂休整。前方等待他的,是重返战场的军令。由于经历了特别惨烈的战斗,第一次赴朝作战的时候没有和家人告别,这次回国后,陈坊仁赶紧拉着辛园到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是在初春的天津照的,照片上的他们来不及换下棉衣。
▲陈坊仁首次赴朝作战归国后,与夫人辛园合影
1951年6月,陈坊仁将军作为68军军长,又跟随杨成武将军,第二次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不久,辛园将一个5岁和一个3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养育,毅然奔赴朝鲜参战。
▲1951年,陈坊仁、辛园赴朝前与孩子们合影
入朝后,身为68军军长的陈坊仁将军指挥部队打了很多硬仗,在长达13个月时间内,在三八线上筑起一道坚不可破的防线。辛园则在68军政治部工作。据陈超介绍,68军的战前动员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得特别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部队每打一仗,都要表彰一次英雄人物。与此同时,还组织文工团到前沿阵地慰问。
▲抗美援朝时期的辛园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辛园也是一名舍生忘死的英雄。在一次战斗中,美军飞机投放的燃烧弹在军部燃起熊熊烈火。辛园冒着危险,冲进烈火中抢救档案资料时,头发被烧得枯焦。由于长期身处战场一线,她的耳朵被敌军的炮火震伤,因此承受炮震性耳鸣之痛长达一年之久。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后的1955年,辛园与陈坊仁将军一道回到祖国。次年,部队裁军。作为一名高级将领的妻子,辛园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带头转业。
▲陈坊仁
在陈坊仁将军身患心脏重疾的5年间,辛园承担起了包括照顾丈夫在内的全部家庭责任。
家庭中的她,是低调而坚韧的母亲、妻子、儿媳
战场上的辛园,不惧流血牺牲,和丈夫并肩作战。生活中的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1948年,辛园与孩子们合影
身为母亲,辛园将自立自强的理念传递给了子女。陈超说:“妈妈给我们说得最多的话,是一切都要靠自己。”辛园从小能歌善舞,很有天赋,子女们也有这方面的基因,但是她不希望子女往文艺方面发展,而是教导他们“好好学习文化,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所以,陈超兄妹五人最后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了医学和工科等专业。
陈超回忆说:“我当兵的第三年,报名参加军校入学考试,当时在医院上班没有时间复习,也没有老师辅导,就自己买了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那时候就争取上夜班,夜班没事的时候就看书,白天病人少的时候继续看书,夜班一直上到考试前一天。”在后来的考试中,陈超以所在部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军校。如今,她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母亲的教育。因为,辛园对子女的教育很严格,要求他们“凡事不能走捷径,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辛园赴朝前与孩子们合影
在距离辛园毅然赴朝作战28年后的1979年初,我国保卫南疆的自卫反击作战即将展开,辛园的大女儿陈静是广州军区总医院的一名医生,她的丈夫是参战部队的一名团级指挥员,陈静积极要求调到参战部队和爱人一起奔赴战场,辛园坚决支持女儿的决定。陈静把年仅5岁的儿子送到幼儿园全托,自己义无反顾的到了55军164师医院参加了自卫反击战。
战争一打响,就会面临生死离别的场景,但是陈静深受辛园的影响,在战场上不怕困难、不惧牺牲,把救治伤员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辛园不仅是一位坚强的妻子和母亲,也是一位善良的儿媳。
▲1950年6月,陈坊仁夫妇与母亲和孩子们在石家庄的合影
陈坊仁将军去世时年仅51岁,她在照顾尚未成年的四个子女的同时,也替丈夫担起了照顾婆婆的责任。
▲辛园与婆婆和孩子们合影
这时,辛园并没有随着丈夫的离世而剪断这份亲缘。她曾让婆婆和自己一家在北京生活,但老人故土难离选择留在江西。于是,辛园每个月给老人寄生活费,直到老人在上世纪80年代辞世。陈超记得,有一次,她的奶奶生病做手术,妈妈带着她坐着好长时间绿皮火车赶回去看望奶奶。后来,妈妈还带着姐姐回去看望奶奶。
在陈坊仁将军辞世后20年间,辛园代为照顾老人的故事一直温暖着将军后代,也被熟悉她的人传为佳话。
▲辛园与婆婆和孩子们合影
作为开创新中国的征途中一路走来的女性,辛园为国付出青春年华,为家付出毕生精力。她的亲人,一直沐浴着她的精神之光前行,而国家也没有忘记这位功臣。作为一名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她先后荣获了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近年来,她还获得了中共中央颁发的纪念抗日战争60/70周年纪念章、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和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对辛园来说,这一切实至名归。
撰文:张玲梅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