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3月18日,“红色基因助力民营经济新发展”论坛在新疆库尔勒举行。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张铁森,代表开国上将张爱萍之孙张又亮参加了此次论坛,下面的文章由他的发言整理而成。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库尔勒,代表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参加此次活动。张爱萍将军作为“两弹一星”事业的亲历者与推动者,一生践行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足迹深深镌刻在祖国大地上,与新疆这片热土更有着不解之缘。此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共同探讨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既是缅怀先辈功勋,更是为民营企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精神动力。下面,我结合活动主题,分享几点思考。
▲张铁森
一、以艰苦奋斗为底色,锻造企业发展的韧性
张爱萍将军曾说过:“科学的事业是老老实实的事业,来不得半点虚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科学家在戈壁荒漠中隐姓埋名、白手起家,用算盘和手摇计算机叩开了“两弹一星”的大门。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民营企业突破困境的“精神密码”。
今天的市场环境竞争激烈,许多企业在技术壁垒、资金压力、人才短缺中艰难前行。但越是逆境,越需要传承红色基因中的“硬骨头”精神。华为在芯片断供危机中启动“备胎计划”,比亚迪从电池代工转型新能源汽车的“十年磨一剑”,无不证明:艰苦奋斗不是初创企业的“专利”,而是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生存哲学。它要求我们既要在顺境中居安思危,更要在逆境中主动破局,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开辟新赛道。
二、以勇于担当为使命,扛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红色基因中的担当精神,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家国情怀。张爱萍将军在核试验基地的戈壁滩上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的豪迈诗句,正是这种担当的生动写照。
对于当代民营企业而言,担当精神体现在三重维度:
一是经济担当,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产业升级;
二是社会担当,在乡村振兴、就业保障、公益事业中主动作为;
三是生态担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守护绿水青山。
正如库尔勒的本土企业,通过发展节水农业、光伏产业,既实现经济效益,又为南疆生态屏障建设贡献力量。真正的企业家,应是“问题的解决者”而非“利益的追逐者”,唯有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命运,方能行稳致远。
三、以红色之旅为纽带,激活精神传承的实践
今天的“红色之旅”环节,我们将踏访革命遗址、瞻仰先辈足迹。站在马兰基地的旧址前,触摸“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历史印记;走进库尔勒烈士陵园,聆听“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壮美诗篇。这些红色地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指引未来的灯塔。
红色基因不是陈列馆里的文物,而是奔涌在时代脉搏中的热血。我们应该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两弹一星”精神转化为创新驱动的引擎,将红色文化的滋养转化为企业成长的沃土,在建设美丽新疆、共圆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新篇章!
最后,请允许我用张爱萍将军的诗句与诸位共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愿我们永葆红色初心,共赴星辰大海!
编辑:李影
视觉:王学民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