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来稿丨董启强将军为国防科技做出的两大贡献

06 2023-12-06 19:02

编者按:

董启强将军是我国导弹、亿次计算机的组织实施者,也是相关科研体系、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女儿董进进,回忆了董启强将军对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所做的工作和贡献。

nimg.ws.126.jpg

▲董启强,60年代照片

我的父亲董启强在通信兵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当副政委的时候,院长由通信兵主任王诤兼任,日常工作由父亲主持。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研制火箭和导弹,但是工作进展并不顺利。1957年,上级部门采纳了王诤院长的建议,将通信兵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的6个室拆分,把其中一个试制工厂并入国防部五院,成为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王诤兼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院长,董启强任副政委(主持日常工作)。

万事开头难。

新中国成立后,国防科研工作从零开始,谁也不知道火箭和导弹的型号,搞了几个体系都没有成功。最后,父亲带领院领导深入科研第一线,虚心听取科研人员和老工人的建议,总结出一套新的研制体系,管理体系和方法,解决了新中国国防科研研究体制,管理体制和研制方法的问题,被写入《国防部五院工作条例》手册并被推广到所有国防研究院所,至今还发挥着作用。

8.jpg

当时,国防部五院一分院负责研制火箭,二分院负责研制反导弹系统。当一分院的火箭研制系统在控制理论和陀螺研制过程中出现困难,需要人员素质和力量更为强大的二分院支持的时候,父亲以大局为重,将二院最有实力的12所,13所划归一分院,成就了一分院运载火箭的成功。当上海航天局担负起卫星研制的重任需要支援时,父亲又将二分院其他5个重量级的所划归上海航天局。当需要研制我国的洲际导弹系统时,又将二分院另外几个所划归并组建了四分院。今天,我国火箭,卫星,导弹,神舟飞船,空间站,潜射导弹巨浪、神舟飞船等各类型号在各地开花结果和当时中央的部署、父亲的坚决执行是分不开的。

父亲始终和中央保持一致,站得高看得远,不固守本单位的局部利益,所以执行起来也是雷厉风行。他提出的“生在永定路,死在八宝山”,成为二分院科研人员立志在航天事业干一辈子的誓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为我国的导弹发展奉献一辈子。


▲1960年7月,董启强,周维,钱文极,廖昌林在北京火车站欢送苏联专家回国

1960年,苏联专家的撤离,对刚刚起步的我国导弹事业造成极大困难。董启强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争一口气,克服一切困难,为国争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突破从仿制到独立设计关”。

导弹研制工作进入关键时刻,苏联专家却要撤走了。面临这一突发情况,父亲并不慌张,立刻着手补救措施。好在苏联专家刚来,父亲就开始在做细致的工作,因为父亲常看国外的小说,电影,对他们的生活习惯、爱好都比较了解,所以经常安排他们看中国的舞剧。我记得曾和他们一起看过《宝莲灯》《白蛇传》等。父亲还经常安排他们参观故宫、十三陵等古迹,举办联欢会、舞会,组织院领导的孩子们和苏联专家的孩子们一起玩。在极困难的情况下,父亲都安排好他们的饮食。所以,二分院的苏联专家和二分院的技术人员、领导、工人有良好的关系,获得技术相对容易,所以才会早早有了工作成果。苏联专家撤走的时候,也都很不情愿,很是依依不舍,有的人流下了眼泪。

11.jpg

12.jpg

记得有一天,很多人来到我家,搬来了外国人喜欢的长餐桌,铺上雪白的桌布。我急切地问要干什么,父亲告诉我苏联专家要回去了,请他们吃顿饭。因为是困难年代,我记得也就是一小盘花生米、一小盘酸黄瓜、一小盘鱼子酱、果酱、几片面包。苏联专家和他的子女来了,父亲和他们寒暄,表示谢意。

苏联专家回国后,1960年11月5日,我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导弹“1059”成功发射,命名“东风一号”。1961年,父亲因组织实施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导弹从大校晋升为少将,定行政8级,是当时国防部五院8个晋升将军中唯一涨两级工资的将军。

13.jpg

14.jpg

后来,面对美国和台湾的高空侦察机入侵我领空,并拍摄军事设施、导弹、原子弹靶场的严峻现实,父亲董启强提出“学习S-75,吃透S-75,仿出543的响亮口号”。1964年,S-75仿制成功,被命名为“红旗一号”。“红旗一号”打靶成功后,开始装备部队。

接着在1967年研制出改进型“红旗二号”定型并列装。

15.jpg

从1961年9月到1967年9月,我国共打下U-2飞机共五架,是在世界上用导弹打下飞机的首例。此举迫使台湾空军的U-2黑猫中队解散。

16.jpg

▲台湾空军黑猫中队:使用清一色的美制U-2高空侦察飞机

在1962年至1974年期间,美国中情局到我国大陆执行220次拍照任务,发现了原子能实验所、导弹试验场和发射阵地、海陆空军事基地、工业及交通等多项重要目标,得到许多重要情报资料。由于中国拥有了“红-2”导弹,在1962年9至1967年9月期间,5架U-2 高空侦察机有去无回。之后,被迫停止对中国大陆的空中侦察,1974年代美国执行侦察任务的台湾空军黑猫中队解散。

17.jpg

1964年6月29日,中近程导弹“东风二号”发射成功,射程1000千米。

18.jpg

▲1964年国防部五院第一届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央领导合影,第一排右11董启强。接见的领导人有刘少奇,周恩来,李富春,董必武,邓小平,彭真,贺龙,陈毅,刘伯承,聂荣臻

1966年10月27日,父亲所在的二院与二机部合作成功发射带核弹头的“东风二号甲”。“东风二号甲”载着核弹头完成了中国军事装备历史上的光辉一刻。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核弹头导弹的成功。美国人用了13年,苏联人用了6年,我们只用了2年。这是二机部和七机部二院联手取得的奇迹。从此我国拥有了战略核导弹,拥有了核威慑能力,并成立了第二炮兵。

1970年1月“东风四号”试飞成功,射程5000千米。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3年,邓小平复出,狠抓各重点单位的工作。父亲董启强也被从专政队解放出来恢复工作。1973年1月,他担任七机部二院党的核心组长,为了坚持党的正确路线,着手大力进行整顿,迅速改变七机部二院的混乱局面。同时,父亲狠抓各导弹型号任务的进度,又取得很多成就。

1975年11月,我国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80年5月18日,洲际导弹“东风五号”发射成功,射程9000千米。

之后又研制出的导弹和卫星包括:近距离/中距离/远距离地地导弹,地空导弹形成中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系列,空地,舰舰导弹配套部件,战略核导弹等各类型导弹,各类卫星。

1979年,董启强离开七机部二院,完成了他的导弹事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一代一代的接任者带领广大科研人员继续前进,创新造就了今天我国国防的强盛。

▲董启强荣获二弹一星创业荣誉证章,证书

1979年,父亲出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政委(副兵团级),当领导征询他意见时说:“学校的正职都有了,还有副职的空缺,副政委比你应得的实际待遇低半级,你干不干?但是有个国家急需的国防项目银河亿次计算机要启动,需要你这种懂得国防科研的领导。”父亲毅然服从安排,走马上任。

出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政委后,父亲分工主抓邓小平提出的银河亿次机的研发工作。邓小平提出要求:要搞我们自己的大型亿次计算机。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立项后,在招标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不敢接,小型计算机研究所七机部二院的领导不敢接,只有国防科技大学的慈云桂教授敢接这个任务。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担心国防科技大学完不成这个任务,所以把李东野调来当政委,董启强调来当副政委。实际抓组织实施的日常工作的是董启强。

当时,以教学为主的国防科技大学,连一台印制板打孔机都没有,也没有计算机系统软件的队伍,更没有计算机硬件队伍。董启强借助在七机部二院工作的经验,把七机部二院的706所的硬件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调到国防科技大学参加银河机的研制,组成硬件队伍,又把银河亿次机的计算机系统软件任务交给七机部二院204所三室。从组织,人员配置组合好,确保银河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银河机的总体方案由慈云桂负责。

刚开始开展工作阻力重重,但父亲运用多年的经验,撤换了一些干部,保证了令到行事,畅通了指挥系统。记得父亲在301医院住院的时候,慈云桂教授专程到医院看望父亲。他激动地对父亲说,他可以保证研制出银河亿次机,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问题。如果研制不出,他愿受军法处置。现在,慈云桂的雕像已经树立在了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园内。

当时,在校内两派对立,董启强积极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解决科研人员的各种困难,在当时被称为“董青天”。他把两派团结到研发工作中,开创了学校的新气象。

1983年,只花了不到3年时间和5000万的经费(原决定给了2个亿,要求5年完成),国防科技大学就提前2年研发出我国第一台银河亿次计算机,奠定了我国亿次计算机走向世界,占到最高峰的基础。为国防科技大学培养出了我国从事亿次计算机的研发的一支科研队伍。正是父亲带着导弹研发的组织实施的经验、规划、体制,方法,理顺了国防科技大学的科研体系,推行了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方法,实施科学的一套规章制度办法,为国防科技大学的研发打下了坚实基础,让今天的国防科技大学成就了很多项目占到世界第一和全国第一,达到国防科研的新的高峰。所以,父亲有着不朽的贡献。父亲的秘书张瑞曾对我说:“你父亲已经不是一个外行的领导实施者,而是专家级的组织领导实施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当年的国情咨文中尤其提到了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世界最快的亿次计算机,来激励美国人。

父亲在组织领导研制我国第一台银河亿次计算机的过程中,历尽艰辛,克服了重重困难,做了幕后无名英雄。父亲就是这样,从来不争名争利,只是踏踏实实地为国家的国防强大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23.jpg

▲1983年,董启强离休。第一排右三为董启强

24.jpg

▲80年代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党委会(前排右二:董启强副政委,主管银河亿次计算机)

25.jpg

▲董启强离休后到酒泉发射基地参观

【作者:董进进,董启强将军之女】

编辑:李秀平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