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开创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延安这片黄色土地,见证了大量兵工人制造枪炮弹药时的可歌可泣故事。其中,包括红色弹药专家龚家宏的故事。
在延安奋斗的六年间,龚家宏为军工事业做出了三大贡献:
一是研制、设计到试验,创建出延安边区第一条复装子弹生产线;
二是自主建造反焰炉(精炼铜的炉子),获得成功;
三是国民党进攻延安,随军参加延安保卫战,与敌人迂回制造枪弹,支援解放军。
应红船编辑部邀请,龚家宏的女儿龚黎明、龚清清通过陕甘宁边区军工史料、龚家宏回忆录和家人保存的历史遗物、照片,还原了龚家宏在军事工业领域战斗拼搏的人生。
▲龚家宏的女儿龚黎明
新中国新征程 攀登新高峰
新中国成立后,迎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
1951年10月,我父亲随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赴苏联参加中苏贸易谈判。主要任务是负责机床等大型设备的采购。我父亲根据国家建设和国防工业的需求,提出兵工厂制造炮弹的设备及一般机床,系列设备和加工机械的采购单,其中品种、规格、型号等项目反复同苏方洽谈(带有俄文翻译),并和国内有关方面协商后再与苏方谈定。
谈判期间,我父亲同时走访参观了很多工厂,苏联有许多大型企业(苏方没有带领参观兵工厂和机器厂)。其中带领参观了一家大型轴承厂,所有成套设备都是从瑞典进口。见到该厂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有万余名职工,见此情景,让人大开眼界。作为一个大国,其支柱性的产业一定要有一定的规模和达到一定现代化的程度。通过参观学习,我父亲受到很大启发,积累了现代化管理和组织大规模生产的知识。
我父亲精通武器弹药生产技术。早期在国民党汉阳兵工厂从事生产技术四年,对军工生产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陕甘宁边区兵工厂奋斗了六年,从没有发展到有,经历艰难困苦的不断实践,成功建造起复装子弹生产线,生产大批量复装子弹和全新子弹,技术和经验日臻成熟。在参加延安保卫战中,又经受过战争岁月磨砺的人。我父亲不但精通技术,还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具备共产党员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
贸易代表团采购订货任务,我父亲肩负的责任重大,建设新中国的军事工业,需要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武器装备。不但要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还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把我国军工产品的生产和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的工业化水平,根本改变我国国防工业的落后面貌。
▲龚家宏苏联公务护照
▲1951年冬~1952年6月,龚家宏在莫斯科工作照
▲1951年冬~1952年6月,龚家宏在莫斯科工作照
▲1952年2月25日,龚家宏在莫斯科斯大林公园
▲1952年2月25日,龚家宏在莫斯科斯大林公园
195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我父亲是在莫斯科度过的。当时,中国贸易代表团受到很高礼遇,邀请代表团成员参加红场的观礼活动。
当阅兵活动开始,苏军一列列的战车、炮车通过观礼台,整齐的机群呼啸而过,一队队士兵肩负新式装备,威武壮观地接受领袖的检阅,感到震撼。主席台上的斯大林大元帅是那样自信和从容,这份自信和从容来自强大的军事力量。父亲告诉自己,苏联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为了祖国强大的那一天,必须勤奋工作,忘我奉献。他感到肩负的担子很重也很光荣。
访苏的8个月时间一晃过去。1952年6月,我父亲圆满完成了任务,提前四个月回到祖国。
▲龚家宏执行任务的工作护照
青色的湖面 矗起一座丰碑
当中国最美的湖—青海湖的碧水蓝天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青海湖还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光荣历史。
新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和位于青海湖北岸的中国“两弹一星”研制基地一样,曾为中国军工崛起做出过突出贡献。
我父亲在这里还承担过突发性临时任务。他生前回忆道:1964年,我接到命令,带领十几人组成的工作组,为建立鱼雷靶场试验基地,奔赴青海湖进行勘测选址的工作。
工作人员中,有五机部五院基建技术人员,海军人员,气象部门人员等。在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湖,他们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考察勘测工作。
青海湖有40公里宽,50~60公里长,湖浪数米高,风速七八级,工作组的同志们租用了个木船,在湖上用声纳测试湖的深度,气象人员每天测试天气预报,青海湖水浪可到七级,半个多月把湖图绘制,测试完毕。此项工作很艰苦,我父亲和工作组的同志带着测量仪器和声纳设备,对青海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进行全域考察分析,对湖的深度、宽度、长度、湖底形状等摸得一清二楚,积累了大量数据。
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勘测,我父亲与同志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据父亲回忆:青海湖作为鱼雷试验靶场,建设试用鱼雷是瓦斯鱼雷,靶场使用了很久。
青海湖勘测作为鱼雷试验靶场,因为青海湖湖域辽阔、水深、人口少的自然条件,很适合国产鱼雷做水下试验。经过慎重选择,1965年中央做出了在青海湖建设鱼雷试验靶场的决策。建设试用鱼雷是瓦斯鱼雷。(据有关资料报导,一九八四年,因为青海湖水位下降等原因,国家决定撤销鱼雷试验靶场,历经二十年光荣退役。此基地为山西侯马军工厂生产的鱼雷而建设)
新中国首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现在矗立在青海湖中,她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如今已经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旅游景区。
当年,父亲在海拔高3000米青海湖工作期间,吃、住在青海湖,饭煮不熟,生活很艰苦。我父亲回到北京后,总感觉身体无力,到医院检查说是糖尿病很严重,立刻被收住在北京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巧合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与我父亲同住一个房间。我记得,当年父亲住院期间,人们络绎不绝来看望我父亲,其实很多人是想来看看溥仪。
▲1964年,龚家宏(后排左3)和同志们在青海湖勘测鱼雷靶场试验基地时的合影留念
▲1964年,龚家宏(前排左3)和同志们在青海湖勘测鱼雷靶场试验基地时的合影留念
▲1964年,龚家宏(前排左2)和同志们在青海湖勘测鱼雷靶场试验基地时的合影留念
▲1965年,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建成。现已退役,成为红色旅游景区
发扬优良传统 攻坚不怕难
我父亲参加革命工作后,一直从事军工生产技术工作,解决了很多弹药技术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50年代——
1952年,在544厂蹲点,重点解决37毫米高炮弹引信保险问题,经过调查研究,与技术人员一起将由非保险型引信改为双保险型引信;随之又将此技术移置到524厂生产的82毫米迫击炮弹引信。解决了724厂122毫米榴弹的生产定型,组织大批量生产;解决了763厂深水炸弹生产定型中存在的问题。
60年代——
1964年,去青海湖建立鱼雷靶场试验基地。
1969年夏,“珍宝岛事件”后,国务院召开反坦克武器专业会议,研究反坦克武器生产科研问题,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检阅了反坦克武器汇报表演,会议布置了战备生产任务,会后成立了反坦克武器会战办公室,我父亲任主任。
在此期间出访了欧洲,参考北约组织对苏反坦克经验,经过反复比较和实际考察,确认了引进法国有线制导的反坦克火箭。该武器的引进,打开了我国生产同类型导弹的设计思路。装备部队后,对缓解当时我方反坦克手段不足的短板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针对苏军 T62 坦克的抗打击能力较强,我军反坦克弹击中之后容易跳弹且无法穿透的问题,会战办公室发动大家群策群力,找出了一个弹头加装防滑帽的土办法,既简单又实用,组织各工厂加紧生产防滑帽,满足了部队备战的需要。
与此同时针对单兵火箭射程太短的问题,集中技术力量攻关,终于从原射距仅100米提高到250米,加强了打击能力。
40毫米火箭弹设计定型工作一直没有跟上去,我父亲组织力量克服困难短时间内完成了设计定型,工艺定型,并在全国组织大批量生产,快速列装,为解决我军反坦克武器科研和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70年代中期——
完成了叶帅督促五机部的一项意外任务。空军反映歼击机炮弹容易炸膛,此报告呈送叶帅后,叶剑英做出严厉批示,责令五机部立即解决问题。部里把此任务交给了我父亲,同时空军一位副参谋长予以配合。接受任务后,充分调研,走访部队,下到工厂,条分缕析,终于弄清事实真相,解决了问题。
80年代——
去某基地解决原子弹发火件存在不爆现象的问题。
在我父亲负责兵器工业弹药行业生产管理工作中,深入基层,认真积极地解决日常生产中出现的技术和协作配套问题,保证了生产有秩序地进行。
▲1969年冬,龚家宏与部队、工厂同志冒雪在基地做试验
▲1969年冬,龚家宏(右一)与部队、工厂同志冒雪在基地做试验
▲1969年冬,龚家宏与部队、工厂同志冒雪在基地做试验
▲1969年冬,龚家宏(左一)与部队、工厂同志冒雪在基地做试验
▲1969年冬,龚家宏(前排右四)与部队、工厂同志冒雪在基地做试验
▲龚家宏(前排左五)与部队同志、工厂同志冒雪在基地做试验
▲1955年,龚家宏(前排右一)和国营 282 厂同志陪同苏联专家参观毛主席故居
▲1961年,五一节期间,龚家宏(二排左七)在282厂指导工作合影留念
▲1979年,龚家宏(前排左六)在 544 厂指导工作合影留念
▲1981年4月28日,龚家宏(前排左五)在544厂指导工作,与工厂同志合影留念
老骥尚伏枥 壮心写华章
在父亲近60年军工生涯(1937年~1995年)中,在兵器工业战线奋战三十多年。“文革”期间,他一直坚守五机部生产局,深入工厂指挥生产。组织上为了照顾我父亲的工作,1971年初,把我母亲从兰州五七干校调回了北京。
1989年,在五机部王立副部长的主持下,父亲不顾年事已高,依然承担起编纂《弹药技术丛书》主任的重担。组织兵器工业弹药技术专家编写《弹药技术丛书》十五卷册。
这套丛书总结了兵器行业四十多年积累的弹药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经验,是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
历时六年,1995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和兵器工业出版社共同出版完成。
1996年10月13日,我父亲与世长辞。他将全部力量,献给了国防军工事业。
▲1989年7月15日,在北京卧佛寺召开编写《弹药技术丛书》第一次工作会议,王立(前排左8)龚家宏(前排左9)
▲组织编写《弹药技术丛书》时,龚家宏使用的笔记本
▲《弹药技术丛书》出版部分书籍
难忘的父辈 无尽的怀念
我父亲离开我们已近28年,对他的音容笑貌仍然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们常听到父亲最爱哼唱的一首歌是《游击队之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日本狗……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这支激昂豪迈的旋律,至今还在我们耳边回荡。
▲1985年9月,回延安,左起龚家宏、孙云龙、王立和周明
▲1999年12月23日,军工老前辈们欢聚一堂,前排右起梁富民、浦代英(乐少华夫人)、李宝娟(梁富民夫人)、刘青菊(高蔼庭夫人)、高蔼庭,后排右起贾华(龚家宏夫人)、董静(孙云龙夫人)、郭立杰、王静(郭立杰夫人)(龚黎明摄影)
▲龚家宏和贾华晚年生活照
父亲在工作之余,对书法及篆刻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喜爱照相、洗照片。
新中国成立初期,父亲从苏联考察回国,带回来一套相机设备,给两个女儿和同志们拍了许多照片,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回忆。
▲龚家宏书法字画
▲50年代初,母亲贾华随龚家宏调入北京中央兵工总局,二机部二局技术处工作。我母亲作为工作人员陪同参加了一些外事活动。与苏联专家及夫人在北京参观,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龚家宏摄影)
▲龚清清和龚黎明小时候与父母在一起(龚家宏摄影)
附录:龚家宏生前回忆录手稿照片
一、武汉期间
一九三七年,龚家宏在武汉汉阳兵工署第三兵工厂期间,任技术员工作。(原自龚家宏回忆录手稿,共4页)
二、重庆期间
一九三八年,龚家宏在重庆汉阳兵工厂工作期间,任技术员工作。在他的革命生涯回忆录中,写出了爱国青年,从上海到武汉再到重庆,一直怀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当亡国奴的心情。亲眼目睹国民党消极抗日,大片国土沦丧,百姓惨遭迫害,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下决心跟定共产党,参加抗日救国,到延安去。
一九四零年九月,李新(原名李淑静)同志介绍与共产党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取得联系,参加革命。期间共产党为八路军办事处提供过许多军事资料。(原自龚家宏回忆录手稿,共5页)
三、延安时期,桃园工艺第四工厂(子弹厂)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结束。一九四六年~一九四七年十月保卫延安,随军参加军事行动,造子弹支援前线。(原自龚家宏回忆录手稿,共10页)
四、延安时期,第一兵工厂复装子弹生产线,工序部分
(原自龚家宏手迹回忆录,共2页。)
后记
2023年4月份,我们家人按照龚家宏(以下简称父亲)回忆录写道的经历,战争年代曾经工作的地方,来到重庆市和延安市,追寻父亲的足迹,重回旧址。同时还有捐赠任务,将父亲在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照片、回忆录手稿原件、任命书等物,捐献给重庆红岩博物馆和延安革命纪念馆,两个纪念馆分别为我们发了收藏证书。
2023年4月17日来到重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负责同志接待了我们并带领我们参观展览馆和旧址。参观了父亲曾经参加革命和工作过的地方“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父亲回忆录里写道的建筑物、办公室、厨房、住处等旧址,我们拍照,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龚家宏遗物捐赠,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证书
▲1941年,父亲去延安之前,曾住此半个月。82年后,龚清清、龚黎明跟随父亲足迹在此留念
▲参观重庆红岩革命博物馆
▲参观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
▲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展品照片
▲1941年,重庆江北茅溪国民党三十兵工厂生产车间遗址
2023年4月22日,我们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同志带领我们参观了展馆。我们将父亲在延安工作时保留的遗物,捐赠予延安革命纪念馆并举行了捐赠仪式。我们专程来到父亲当年在延安工作战斗的地方,参观了茶坊兵工厂旧址和温家沟兵工厂旧址,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龚家宏遗物捐赠仪式
▲龚家宏遗物收藏证书
▲茶坊机器厂旧址
▲温家沟第一兵工厂旧址
▲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旧址
▲温家沟第一兵工厂旧址
我们在整理父亲回忆录时,根据父亲战争年代的经历,以这些为线索,先后查阅了一些资料和进行了实地走访比如:父亲讲到参加“延安保卫战”,我们到书店找到杜鹏程写的红色经典小说《延安保卫战》,看到延安保卫的过程,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我们又到了延安,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到了茶坊和温家沟兵工厂旧址,照了一些照片。后来延安纪念馆的同志送了我们两套延安纪念馆的藏书珍品,我们从中看到了父亲回忆录中,当年陕甘宁边区群众给前线送子弹的照片,边区群众向我军侦察员报告敌情的照片,还有延安保卫战三战三捷作战示意图等。与父亲回忆录讲到的故事相吻合,我们把这些图片都加了进来。
我们家人,先后专程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重走父辈之路。看到办事处旧址不远处就是国民党宪兵楼旧址,当时在国民党特务监视下,我父亲多次出入八路军办事处送图纸和情报,情景非常危险。
还有父亲在回忆录写到,1964年去青海湖勘察鱼雷发射试验基地的故事。我们在网上查阅到,1984年青海湖鱼雷发射基地已经退役,现已成为红色旅游景区。我们把这些内容和图片也补充了进去,使得当年父亲的历史更加完整。
龚家宏的简历
▲龚家宏1915.12~1996.10.23
龚家宏,江苏省江阴县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延安军工局茶坊兵工厂、温家沟兵工厂历任工程师、技师,延安军工局工艺第四厂(工艺实习四厂桃园子弹厂)厂长。1948年东北兵工局历任科长、处长。建国后北京兵工总局、二机部二局、三机部二局、一机部五局历任技术处副处长、处长,1963年任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五局副局长(正局级),五机部科技委常委,高级工程师,顾问等职。1983年年底离休。
【本文根据龚家宏生前回忆录手稿,由龚家宏之女龚黎明、龚清清整理】
统筹:李秀平
视觉:王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