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万岁军》剧本作者:《跨过鸭绿江》真实再现高层战略分歧

31 2021-01-31 23:55

央视大剧《跨过鸭绿江》虽然已经播完一周多,但关于这部抗美援朝历史剧的议论依然热度不减,在唤起当年参战者集体回忆的同时,也引来了许多专业历史剧作者的关注。

近日,著有《万岁军》电影剧本的中国外交笔会理事胡中乐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历经军旅生涯23年,从事外交工作20余年的胡中乐,给《跨过鸭绿江》(以下简称《跨》剧)打出了94分。他认为,在4个月时间里,让老百姓这么喜欢《跨》剧,难能可贵。

1.jpg

《跨过鸭绿江》剧照

这种对抗,就是历史的真实

通过采访七八十位革命老前辈,花了9年时间完成《万岁军》电影剧本的胡中乐也是《跨》剧的一名认真的观剧人,而“真实”是他给此剧的第一个评价。

在胡中乐看来,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年,堪称优秀的真正的战争片屈指可数,而《辽沈战役》算一部。《辽》剧中,真实再现了林彪与毛泽东主席之间的分歧,毛主席命令打锦州但林彪却要打长春,电影中并没有回避这段真实的历史。林彪有自身的考虑,部队在一线三面受敌,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但毛主席是战略家,所以提出打锦州。最后也证明了毛主席技高一筹,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在《跨》剧中绝大部分尊重了历史真实,也再现了第三次战役后战略上的分歧。”胡中乐结合历史分析,在将美军打到三七线附近后,彭德怀意识到了志愿军的弱点和危险,然而中苏及朝鲜领导层皆提出继续打,北京连电要求志愿军一口气拿下三七线附近地区甚至“把美军赶下海去”,但彭德怀认为这超出了志愿军的实际能力,于是有了他回国之举。

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后,彭德怀曾说,这是从井冈山开始到现在他最害怕的一次。“这就是真实。朝鲜两侧东西都是海,三八线往北基本是北朝鲜,地形山多平原少,南朝鲜平原多山少。苏联提供给中国基本的装备和一部分空军,但苏联没有提供海军援助。如果继续往南打,美军就有可能从仁川或元山登陆,抄了志愿军的后路,这是兵家大忌。”胡中乐认为,剧中还原了这种对抗,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2.jpg

胡中乐(右)与彭德怀元帅侄孙彭宇

既是军事剧,又是国际政治剧

做了20多年外交工作的胡中乐,还从国际政治方面给出了另一个定义,《跨》剧跟军事和国际政治结合的比较好。提振了中国志气,大力弘扬了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目前很需要的。

70多年前,在三八线上,北朝鲜与南朝鲜之间几年时间发生了1000多次武装冲突。1950年6月,美国将第七舰队从菲律宾开到了台湾海峡,航空母舰战斗群封锁住了台湾海峡。此时,我军第九兵团正准备解放台湾,并集结了1万多只机帆船、木船。“美军军舰一横,就打不了台湾了。”胡中乐进一步给红船编辑部介绍,这期间,美军侦察机在我国东北丹东一带进行侦察扫射。随着形势越来越紧,经过慎重考虑,中国被迫出兵作战。

1950年10月19日我志愿军秘密入朝后,尤其在第二次战役中,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至三八线,基本上奠定了朝鲜半岛的军事格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甚至令美军总司令李奇微说出了这样的话:中国的军队,尤其是陆军在世界上应该是第一位的。

但因为多方因素,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在中国并没有进行过大范围的宣传。改革开放后,我国于2001年12月加入WTO,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于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这个过程中,中美两国关系处于蜜月期,正如邓小平所说:经济第一位,要抓经济。

近两年美国对中国多方遏制和制裁,中美关系又进入了一个短暂的间歇期。而《跨》剧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一半在真枪实炮地打,一半在谈判。“所以说,《跨》剧既是军事剧,又是国际政治剧。”胡中乐认为,在此时推出此剧,“保家卫国”意味深远。

有小漏洞,但艺术创作打94分

“《跨》剧,我打94分,有6分的遗憾,四个月时间拍出40集,达到这样的效果已经相当不容易。”胡中乐说,6分的遗憾主要是细节上的问题。例如剧中有台词说:为了2000多万人的朝鲜等。此数据就缺乏严谨,在1950年时,北朝鲜人口没有那么多,目前是2500多万。“剧本不能把当下数据当作70年前的数据。”对于仓促之中出现的小漏洞,胡中乐表示理解。

3.jpg

《跨过鸭绿江》剧照

《跨》剧以历史真实为主线,也增加了一些花絮,例如侦察排排长郑锐、神射手等。胡中乐对这种剧本创作手法比较认同,“这是电视故事片,并不是电视纪录片或新闻片,故事片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胡中乐坦言,剧中对于黄继光、邱少云等的真实塑造,打动了他这名老兵。

他同时认为,“出演彭德怀的演员演得很神似,以往影视剧中的彭德怀,刻画的都是勇猛的彭大将军,但《跨》剧里的彭德怀有血有肉,既能打仗,也特别爱兵喜欢兵。”关于彭德怀爱兵,胡中乐还给红船编辑部讲了一个细节,当年我军从井冈山撤退时,湘江战役34师几乎全军覆没,血染湘江,彭德怀心疼牺牲的战士,痛斥了指挥李德。

撰文:王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