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不曾亲自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却隐蔽身份潜入敌人的“心脏”,用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为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陈宝仓将军就是我党赴台潜伏的隐蔽战线战士代表之一。
“从驰骋广西威震南疆的抗战名将,到主持日军投降仪式的显赫将军,再到台湾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的我党隐蔽战线战士,外祖父以其强烈的爱国热情走完了悲壮的人生道路,用高昂的革命旋律谱写了光辉的爱国篇章。”李敏称。
近日,红船编辑部对陈宝仓外孙女李敏进行了专访。在她的讲述下,陈宝仓将军坚强沉稳、坚贞不屈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深入虎穴
陈宝仓在青岛、济南接收完毕后即调往国防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四兵站担任总监,驻地济南,负责调拨山东地区所需的军用物资、粮饷。
1948年,时任山东省省长王耀武密告中央政府,陈宝仓总监有意将国民党的军用物资、粮饷等遗失给解放军,有“资共”之嫌疑,因而第二次被免职,赋闲在家。
1949年,全家从南京迁到上海。厌恶了国民党党内无休无止的派系争斗的陈宝仓没想到,一个军界故交的意外来访,竟然彻底改变了他此后人生的道路……
“组织上派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来与外祖父联系,这位我党情报战线的功勋人物,是事关陈宝仓、吴石两名我党潜台情报战线最高级别的国民党中将人生命运转折的关键人士。当时,吴仲禧经常以下棋、喝茶、聊天为掩护来陈家,与外祖父商议赴台事宜。”李敏讲述道。
当时正是国共博弈的关键时期,有人建议陈宝仓北上到北平,并介绍了联络方法。但陈宝仓表示他在台湾有一些旧部、旧友,而且他熟悉国民党军队的机构及工作方式,表示出可赴台湾为实现祖国统一做工作的愿望和决心。这时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和陈宝仓便秘密磋商去台湾潜伏的工作计划。
1949年春,陈宝仓受中共华南局、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民革中央的派遣,怀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胆忠心,赴台潜伏,配合“大舅”(吴石代号)开展情报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地下工作生涯。
▲陈宝仓
“其实外祖父心里十分明白,这一去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但他毅然负起深入虎穴的艰巨任务。为了便于工作和掩护身份,外祖父决定将家人带往台湾。他带去了夫人以及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注:陈宝仓的长女陈佩方此时在上海工作,未一同前往)。这张珍贵的全家福照片是外祖父一家最后一张照片,后来他们去了台湾就再也没有照相了。”
李敏称,据母亲陈禹方回忆说:一天妈妈告诉我们,要我们随同爸爸一起去台湾。爸爸是军人,全家随他南北征战已成习惯。在我们的记忆中,已经不知道搬过多少次家。但这次去台湾我们有些不太理解,台湾那么遥远,那么陌生,不知道为什么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妈妈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原因,只是说爸爸去台湾做联络工作。
陈家于1949年夏到台北,搬入台北正义路三段永康街十三巷七号一座日式的榻榻米住房。
“据我母亲回忆,刚到台湾的时候正值暑假期间,感觉很平静,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危险。课余时间还能到处游玩,去过淡水河划船。秋季开学,女儿们考入台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学。儿子在台湾大学植物系借读。外祖父家与吴石家相距很近,走路就可以到。有时外祖母也会带着孩子到吴石家串门。但外祖父工作很忙,很少能和孩子们一起出去玩。”
在台湾,他们基本没有参加过聚会和社交活动。1949年10月,陈家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他们只能拿着全国地图细细观看,怀念家乡,寄希望于未来。
英勇就义
1949年深秋,台湾处在血雨腥风之中,国民党在清理各种敌对人物。
陈宝仓的三女儿陈禹方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呼啸而过的军车,车上站着成排被五花大绑的犯人,背上还插着写有名字的标牌。当时她听路人说,这些都是共产党的奸细,要拉去处决的。她很恐惧地跑回家告诉了父母。
军人出身的陈宝仓早已预感到风声很紧,危险步步临近,于是他计划将家人送出台湾。
“几天后,在外祖父的安排下,外祖母带着三个女儿简单收拾了行装,不动声色悄悄地离开了台北到达香港。为了不引起注意,外祖父没有去送行。我母亲直到今天回想起当年的事情还十分心痛。因为当年的分别是那么简单和匆忙。只记得外祖父对她说:你们去香港吧,会安全一些。没想到我妈妈17岁那年匆匆离台竟是和外祖父的永别。”
由于陈宝仓的儿子陈君亮为适龄男丁,按当时台湾的规定:适龄男丁不得擅自离台。为了让儿子也能全身而退,陈宝仓托熟人为儿子办理了一张差甲证(即出差证明)。临行前陈宝仓与儿子促膝谈心,语重心长地嘱咐儿子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第二天陈宝仓派人送他上船,1950年1月,陈宝仓唯一的儿子终于平安抵港与家人会合,彻底解除了陈宝仓的后顾之忧。
潜伏期间,陈宝仓在台湾极力配合吴石的工作,他利用任国防部高参职务之便将获取到的台湾中、南、北部各防守区之部队番号、兵力部署等重要资料, 手写整理绘制成表格后交给吴石。
▲陈宝仓字迹
“做过军队司令部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是多么巨大的工作量。比如工事图:就有前沿及纵深工事图、付防设施图、前沿爆炸物图、军用道路图等,准确期间很多资料都是外祖父亲笔所写的。”
本来共产党的地下情报工作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然而就在陈宝仓家人全部离台刚刚三个月,不幸就发生了。
1950年4月,台湾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蔡孝乾再次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经不住威逼利诱后很快叛变投敌。蔡孝乾的叛变致使一批中共地下党、隐秘战线地下情报人员被捕,其中包括打入国民党内部最高情报官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
其实,陈宝仓最初并未暴露,也没有进入国民党当局调查的范围。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陈宝仓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呢?祸起萧墙的是一份手写的情报。原来,1950年3月1日吴石被捕后,在其家中搜出一份手写的军事情报,经核对笔迹,确认是陈宝仓所写,陈宝仓随即被捕。
陈宝仓在狱中,自始至终一字未吐,没有招出一人一事,他受过酷刑,坚贞不屈。在国民党保密局的档案资料里,用“狡狯”、“镇定”一类的词语来形容陈宝仓,认为他是最难审的一员。
曾和陈宝仓一同住监狱的张老先生回忆说:每次监狱放风,陈宝仓都会从我的监狱门前走过,由于受刑,所以他走得很慢,但他仍是步伐坚定,挺直腰杆,表现得不屈不挠。
▲陈宝仓
陈宝仓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没有一丝的慌乱。从临刑前留下的影像中,看到他心静如水,站如泰山般的沉稳,体现了一个有崇高信仰的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坦荡胸襟。
1950年6月10日,陈宝仓在临刑前毅然写下遗书:永康街十三巷七号段翔九兄鉴。弟已被判死刑,请转告家属死后即用火葬。陈宝仓绝笔 六月十日。随后被台湾国民党残酷杀害。
忠骨还乡
陈宝仓牺牲的噩耗传到香港后,全家悲痛万分,失声痛哭。而陈宝仓骨灰回归故土还曾有一段传奇、惊险,并且感人的故事。
由于当时被处决的“政治犯”遗体较少有人敢去领取及火化,于是陈宝仓的妻子师文通历尽曲折,多方联络,终于联系到台北的两位朋友陈克敏(当时是学生)和唐辉麟(国民党军队中很小的军需官),希望她们能帮忙将陈宝仓的尸体火化。两位朋友出于对陈将军的敬佩和与陈夫人的友情,冒着风险去领陈将军遗体,并用600台币(当时还是很高的价钱)贿赂了火化工人,火化工人悄声地对他们说:“你们快一点,别让人看见。”
然而,骨灰取回后,英烈骨灰如何离开白色恐怖的台湾回到香港的家人手中又成了棘手的难题。
“此时我的母亲陈禹方在台北上学时的同学殷晓霞,要从台湾经过香港回到上海去考大学。出于对外祖父的景仰和对陈家人的同情,她毅然承担起转送骨灰的任务。”
1950年7月的一天,殷晓霞乘船直奔香港,在抵达香港口岸后由于没有“入港证”,无法登岸,而港方又查之甚严,情急之下,她扔掉随身携带的行李和物品,只将骨灰包好并牢牢绑在身上,趁着夜色潜入海水,冒险偷渡登岸。
“当外祖母拿到外祖父的骨灰时,里面骨灰还是潮湿的。外祖父的骨灰就是这样在海水的浸泡下被带出台湾到达香港。外祖母擦干眼泪,振作精神,率领儿女回到新中国的怀抱。”
三位好友的义举让陈家人深为感动,师文通出资500美金帮助陈克敏去美国求学。令人惊喜的是八十年代,陈克敏特地携女儿回到大陆与陈家人相见,双方在北京相逢,悲喜交集,谈起往事都感慨不已。陈克敏回忆说,当时她是学生还不知道害怕,后来由于害怕所以去了美国。而和她一起去取骨灰的唐辉麟,因此丢了官。遗憾的是经过多年寻访,始终未能联系上冒险偷渡送骨灰的勇敢女学生殷晓霞,为此陈家人发布了一条“寻人启事”,希望能得到她的消息,以表感谢。
陈宝仓牺牲后,党和国家并没有忘记牺牲在台湾的隐秘战线的英雄。1951年,国家副主席李济深以书面证明:陈宝仓同志系到台湾从事祖国统一工作而牺牲。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颁发了0009号《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授予陈宝仓革命烈士称号。
▲毛泽东亲笔签署的0009号烈士证
1953年9月14日,一场低调但高规格的公祭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李济深主祭。由于当时“吴石案”尚未解密,所以包括陈宝仓的家属在内,现场只有不到20人参与了这场为陈宝仓举行的特别祭奠仪式。
慈祥的父亲
陈宝仓不仅是一位革命家,也是孩子们的父亲、妻子的丈夫、别人心中的朋友……
▲陈宝仓
作为革命家,陈宝仓的工作作风和国民党的一些军阀或官老爷不同,他反对国民党军队中的打兵制度,反对克扣军饷,从不吃空额,他爱护士兵、爱护老百姓;他带的军队,军风纪很严,从不祸害老百姓,故能团结军民共同对敌;他没有官架子,尊重各界人士,深得百姓的爱戴;他的军队可以高唱“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兄妹开荒”等,这在国民党军队里较为罕见。
“外祖父一生淡泊名利,他曾一次降职,三次免职,但是他毫不在乎。周恩来同志曾经要求隐秘战线的情工人员要有苦不说、受气不叫、任劳任怨、顾全大局。听我母亲说,在济南的时候王耀武的拳头都要打到外祖父的鼻子上了,外祖父都不会急,为了工作他都能忍。表现得大度、有涵养。”
在生活中,陈宝仓从未因个人得失而发牢骚,他也不会把在外奔波的苦与累带到家中,所以在孩子们的印象中,他乐观、正直。
“对于我们来说,他是慈祥的父亲,我没有见过他大发脾气,也没有见过他用污秽语言骂人,他讲话缓慢,有分寸,总是以理服人。他做事沉稳,有涵养,但很风趣。”女儿陈禹方曾如此评价父亲。
他有着将士的血泪与悲壮,也有着父亲的幽默与慈祥。工作中的陈宝仓做事严谨,生活中却完全是另一性格。
▲陈宝仓
陈宝仓在家养伤的两三个月期间,脱了军装的他俨然是孩子们心中的好爸爸,讲笑话、猜谜语、带孩子出去玩……就是这段时间,让子女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陈宝仓着装朴实,一件布大褂,一双黑布鞋,完全不像将军,倒像满腹经纶的教书先生。
▲李敏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
在孩子们的印象中,父亲陈宝仓向来脾气很好,一辈子没和母亲红过脸。在工作中遇到任何紧急情况,从没有发过脾气。陈宝仓经常和孩子们讲述他14岁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尽管家境贫困,他却勤奋好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用亲身经历鼓励儿女们学业有成,不慕虚华。
“外祖父用他的一生书写的壮丽诗篇充满了壮怀激烈的报国之志,而这报国平天下的理想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过上祥和、安宁的日子,他就是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生命。在台湾牺牲时,外祖父留下了自己的一片丹心,一片忠魂。我们希望他的理想能够成为永远的现实,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作为革命后代,李敏说道:台湾隐秘战线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一段历史,也是比较复杂的,但也是不应该被忘记的一段历史。作为烈士的后代,我有义务,更有责任将我们前辈的红色故事继续讲下去。
撰文:李影
视觉:王学民
统筹:张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