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
作者:金星
主播:王向明
《亲历延安岁月——延安中央医院的往事》一书,以口述历史的方式,揭开了尘封70多年的历史,展示了这个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式医院从建立到撤离的全景画面。本书从一个医生独特的视角出发,用叙述性的语言、生动感人的故事,回顾了那个缺医少药、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年代,医护人员怎样因地制宜地治疗疾病,怎样迎接3800个“延安娃”的到来,怎样用吃饭的处方来挽救孩子的生命,怎样用“望、触、叩、听”的传统技能让病人恢复健康……
尽管书中内容主要叙述延安中央医院的往事,但它们却与整个延安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风貌无不与时代语境契合,像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以及业余生活扭秧歌、交谊舞乃至个体婚姻生活与人生轨迹等方面,无不打上鲜明的“延安烙印”。
上集回顾
秧歌是陕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男女老少皆宜,锣鼓一敲,不管多少人都可以一起扭起来,粗犷豪放,喜气洋洋。陕北民歌更是丰富多彩,无论是“眉户”,还是“道情”,固定的曲牌自己应景填词,表达所思所想。鲁艺的文艺工作者们,响应“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中去”的号召,把陕北的曲调填上新词,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两三个人扭着秧歌唱起来,还有简单的道具,伴奏规模可大可小,胡琴、口琴都能开场,交响乐队也不为过。这就是鲁艺在延安创造出来的新兴的歌舞小戏,叫秧歌剧,这种秧歌剧的形式因其民族化和大众化,在延安受到大家的喜爱。
除了秧歌,到了周末跳交谊舞是延安极其盛行的娱乐活动。
本集重点
1944年10月1日,时值中秋佳节,风和日丽,秋景宜人,这天又是傅连暲院长的生日。中共中央特批为他开个祝寿庆典,因为在此之前,毛泽东已有言在先,不许给党内个人做寿。1945年前后,中央直属机关单位纷纷给五十岁以上的老同志祝寿。
无论是傅连暲院长还是中央医院的五位老人的祝寿大会,都体现了革命队伍里官兵平等,上下一心,尊长爱幼,相互尊重。通过祝寿,宣扬了寿星们的事迹,高度评价他们对革命事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