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恋情》一书,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红船编辑部、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烽火恋情》专刊编辑部共同出品。本书18万字左右,共收录了三十多位开国将军子女撰写的文章,生动详细地描绘了父辈在战争年代的婚姻故事,讲述了那一代人的不平凡的经历。红船编辑部于每周三、每周六连载《烽火恋情》。
1962年全家福
父亲母亲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革命伴侣,他们身上的革命情怀,让人崇敬。
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甜言蜜语、卿卿我我在他们那一辈人中是很少有的,但是父母心中的爱却像火一般热,石一般的坚。谈到父母亲恋情的故事,就不得不说说父亲有趣的囧事——请媒人喝煤油的故事。这事还得从父母喜结良缘开始说起。我的父亲刘自双1915年出生在四川巴中青木乡的一个佃农家里,家里生活贫困,朝不饱夕。1933年红军长征路过小山村,他毅然放下锄头参加了红军。我的母亲王希奋,1924年生,山西阳泉平定县宋家庄人,贫苦农民家的孩子,小时候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但她敢于同命运抗争。1938年年仅14岁的她参加平西抗日政府工作,任县妇联会干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前后,父亲在山西寿阳等三个县当县副大队长,而母亲在平西抗日政府妇联工作,都归二分区领导,当时曾绍山任司令员,陶鲁笳任政委,经过两个媒人的撮合,成全了我父母的婚姻大事。有缘千里来相会,他们一个是四川人一个是山西人,一个天南一个地北离得很远,是革命把他们聚到了一起,让他们成为了一家人。据父亲回忆说,有一次县里开会,我母亲也参加了那次会议。会议休息的时候,陶鲁笳悄悄指着我母亲的背影告诉我父亲,她就是王希奋。待母亲扭过头来,父亲顿时眼前一亮,不自觉地上下打量着母亲,心想:这姑娘真不错,个子不高不矮、长相也满漂亮,就是腿有一点点小毛病(母亲的腿小时候玩耍时让磨盘砸伤过),不注意看不出来。把母亲审视完后,父亲二话没说,就一个字:“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哪有条件谈恋爱,父亲在前线打仗,母亲在后方工作,他们只能通过鸿雁传书建立感情。1943年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结婚那天,父亲特意邀请陶鲁笳政委做了他们的证婚人。回忆起新婚时的情景,母亲总是甜蜜地说:“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因为工作我们经常是两地分居,只要有战斗间隙,你爸爸就骑上他那高高的日本大洋马,回来看我。那马的蹄子有碗口那么大,一人多高,一骑就是一天,腿上都磨得黑了,起了泡。”父亲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小米、高粱米都舍不得吃,经常叫人捎给母亲。母亲回忆说:有一次父亲带回来一些毛栗子,母亲没见过,也不知道怎么吃,就找了一个铁饭盒,把栗子放进去在火上烤,结果栗子一受热就“嘣”“叭”的从盒子里蹦出来,蹦得东一个西一个满院子都是,她们就满院子找栗子,最终也没吃到几个。结婚第二年,母亲生下了儿子,取名刘晋平。生儿子是一件大喜事;父亲所在部队活捉了日本天皇的外甥铃木川三郞,受到部队领导表扬又是一件大喜事。为了庆祝母亲喜生贵子和战斗胜利,父亲想请领导和战友们吃顿饭,以表庆祝和感激之情,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可是谁也没想到问题就出在这顿饭上。父亲酒量不大,但总愿意喝上两口,平时有了好酒也会让警卫员保存起来。除了保存酒以外,警卫员平时也爱存放一些煤油,晚上点灯用。这一天他们忙活了一大阵子,将饭菜准备好,战友们都到了。父亲心想,这次要好好敬战友们一杯,于是对警卫员说:“去,把我保存的好酒拿来!”警卫员二话没说,立即拿了一瓶“酒”出来,并且给每个人都斟满了一杯,父亲说了一番感谢的话之后,兴奋地大手一挥:“请!”几个人好久没喝好酒了,也开心地纷纷举杯:“喝!”一仰脖,咚咚咚,一杯好“酒”进肚。突然政委陶鲁笳瞪大眼睛指着酒杯说:“老刘啊,你这是什么酒啊?怎么是煤油味儿啊?”这时我父亲也觉得不对劲,抿着嘴惊诧地看着警卫员,警卫员一下子就懵了,连连说:“坏了,坏了,拿错了,拿的是煤油!”几个人也顾不上吃饭,连忙前往医院进行洗肠。每当提起往事说到这里,全家人都哈哈大笑,江洪弟弟还风趣地加上一句:“媒人就该喝煤油啊”。父母亲从抗战时期到解放后共生育了七个儿女,我们有时问父亲:你这么多孩子烦不烦啊?父亲说:“不烦啊,只是你妈妈身体不太好,有条件的话还想再要几个呢。”母亲为了相夫教子,辞去了自己的工作。那时只要是母亲坐月子,爸爸就会亲自下厨给母亲熬鸡汤,说鸡汤是大补的,对大人孩子都好,但母亲却嫌太油不太爱喝。父亲就好言相劝,非要她喝了才肯罢休,这鸡汤暖了母亲的心。母亲在他们老年时期,每天都要给父亲炖一碗人参汤,父亲也是记在心里。记得母亲在地方工作时也爱穿好看的衣服和鞋子,可是因为孩子多,花销大,也不舍得给自己买,父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亲每次出差回来,他总给妈妈捎回好看的衣服鞋子等东西,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双半高跟的棕色皮鞋,里面有长长的毛,外面是翻毛皮,又洋气又好看,冬天穿了又暖和又漂亮,这双皮鞋,妈妈不舍得穿,一直放在柜子里保存着,经常翻出来摸摸看看。父亲母亲恩爱相守了六十七年,二人之间的情意虽说不曾海誓山盟,但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和爱情经久弥坚,不论世道怎么变化,他们不离不弃,直至白头到老。刘自双(1915-2015),1915年出生于四川巴中青木乡石马村。1933年入伍,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政治指导员、武工队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团长、副旅长、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石家庄、淮海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副师长,华南军区防空司令部参谋长、师长、军区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
王希奋(1924-2010),山西阳泉市平定县宋家庄人。1938年参加平西抗日政府工作,任县妇联会干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至1949年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九纵二十五旅家属党校校长、警备司令部二旅家属党校校长;1950年4月任高炮一师妇女学校校长;1951年3月,任中南军区防空司令部副政治协理员;1953年4月入高级干部妇女学校学习,两年后转入地方工作,1958年任北京崇文区龙潭机械厂副厂长;1963年辞职随丈夫调福建、石家庄生活。2010年去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