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快讯丨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红军不怕远征难”专场演出在京举行

19 2024-12-19 20:50

12月18日晚7点,大型文艺演出《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隆重上演。此次活动是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举办的专场演出。

音乐会共7个章节17首曲目。演出以《长征组歌》为核心,深情讴歌了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现场众多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后人观看了本次精彩的演出。

▲演出现场

“红旗飘 军号响 子弟兵 别故乡……”演出在《长征组歌·告别》的经典歌声中拉开序幕。

据悉,《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专场演出包括:《告别》《突破封锁线》《进遵义》《入云南》《飞跃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十个曲目。

▲演出现场

此外,还有男女声独唱、大合唱等曲目。其中,李杰演唱了《七律·长征》,隋东演唱了《沁园春·雪》,李宏伟演唱了《我爱你中国》,侯丽娟演唱了《江山》。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青年团也带来了《如愿》《祖国不会忘记》两首歌曲。

▲演出现场

最后,演出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拉下帷幕,现场观众一边自觉跟着演唱,一边打起响亮的节拍。

▲演出现场

本次演出通过一系列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展现了长征中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是在《长征组歌》首次公演之地的再一次演绎。在《长征组歌》首次公演五十九年之后,《长征组歌》这部红色经典,再次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唱响。

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副团长王亚利,是开国中将王宗槐之女,音乐会开始前,她向红船编辑部谈了自己参加演出的感受和前期排练情况。

▲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副团长王亚利

王亚利表示:“今年是中央红军出发9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以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缅怀。为此,合唱团精心准备了专场演出,今天,这个专场演出正式拉开帷幕。”

她感慨万分地提到,举办这次文艺演出很不容易。从设计、策划到实施,包括LED的制作、舞台搭建、音响灯光等所有设施,均由合唱团成员亲手完成。为此,大家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全团的同志们在排练时都非常认真,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任务,演出将非常震撼人心。”她满怀信心地说道。

1934年10月,工农红军主力相继离开苏区,实行战略转移,红军将士冲破几十万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绵延雪山,走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用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仰战胜人类生存极限,将鲜血和生命留在天地之间。

合唱团团员的父辈中有108人参加了长征,其中有6名女红军,他们是那段艰苦岁月的亲历者,是平均每前进一公里就牺牲4名红军战士的幸存者。他们用走不烂的“铁脚板”、压不弯的“铁脊梁”诠释革命理想高于天,他们是千锤百炼,九死一生的共和国英雄。虽然他们都已离去,但红军精神永存,长征精神永存。

而《长征组歌》是中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1965年8月1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在民族文化宫首次公演了由萧华将军作词,晨耕、生茂、唐诃和遇秋作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引起社会巨大反响。这部以长征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强烈的感染力,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练的词汇、清新动人的优美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泽东的领导和指挥下,历尽艰险,不屈不挠,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性的壮丽史诗,气势磅礴,感人肺腑。

▲《长征组歌》词作者萧华将军的女儿萧霞(右二)观看了演出

当年的演出获得巨大社会反响,后曾多次复排演出,并被摄制成音乐艺术片,成为中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并入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成为战友文工团的重点保留节目。

时光荏苒,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平均年龄75岁的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的成员们,站在《长征组歌》首演的舞台上,再次唱响了这部红色经典,在歌声中追忆90年前那段苦难辉煌历程,在歌声中缅怀为新中国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意义非凡。

撰文:李影

视觉:王学民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