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为党的百岁生日积极准备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党史、用党史,多次到访“红色圣地”,并在不同场合中谈感悟、讲故事。
红船杂志在党的百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特别推出“纪念建党百年·听党史”栏目。为大家推荐制作和党的历史相关的党史故事、文学作品等等,让大家在艺术的氛围里,回顾党的百年沧桑,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的是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今年3月24日,由重庆市档案馆与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打造的“民族脊梁巴渝丰碑——中国共产党重庆革命史(1921—1949)”展览在重庆市档案馆开展。在这次展览中,由中央档案馆馆藏珍档复制的毛泽东《沁园春·雪》手稿在展览中亮相。
据重庆市档案馆副馆长唐润介绍:“1945年,毛泽东为柳亚子题写过两幅《沁园春·雪》,一件写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信笺上,另一件写在柳亚子的纪念册上,展览展出的是后者。后者比前者多了‘亚子先生教正’和‘毛泽东’几个字,还盖上了毛泽东的两个印章。”
毛泽东回应国民党:“鸦鸣蝉噪,可以喷饭,并付一观。”
自古以来,诗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不可撼动,一代领袖毛泽东在革命年代里,也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其中有大家较为熟悉的《沁园春·雪》。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这首词曾经在文坛、政界大放异彩。
毛泽东(左二)赴重庆登机前的照片
《沁园春•雪》公开发表后,整个山城被轰动了。各种报刊纷纷发表和词与评论,一时间洛阳纸贵,“雪”满雾都,唱和之作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刊发的诗和词不下50首,评论将近20篇,成为中国文坛上的一桩盛事。
人们没有想到,一直以来被国民党称为“山大王”“毛匪”“土包子”的毛泽东,不仅是一个会带兵打仗的统帅,还熟谙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人们也无法相信,一个国民党宣传中洪水猛兽一样的“匪首”,竟然能够写出这种堂皇高古、风骚并举的绝妙好词。人们不禁耳目一新,争相传诵。
重庆谈判宴会上的毛泽东、蒋介石
蒋介石看到这首词后十分恼火,询问为他起草文稿的陈布雷:“你看毛泽东的词如何?”陈布雷如实答道:“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精品。”蒋介石说:“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你要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国民党国防部新闻局官员把《新民报》负责人找去, 申斥他不该“为共产党张目”。12月4日,《中央日报》等报刊同时登出“围剿”《沁园春•雪》的和词。
从左至右:周恩来、柳亚子、毛泽东
面对全国各地兴起的《沁园春·雪》唱和热潮,国民党顽固派感到莫大的惶恐和不安。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在新闻宣传上的方针是“尽量缩小此事的影响”。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毛泽东离开之后,他的一首词竟引起了人心震动。为了把毛泽东这首词压下去,国民党暗中在内部发出通知,要求会作诗填词的国民党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选出意境、气势和文字超过毛泽东的,准备以国民党领导人的名义公开发表。
通知下达后,虽然有不少词作应征,但都是平庸之作,没有一首令人满意。后来,虽然又在南京、上海等地雇佣“髙手”作了数首,但仍是拿不出手的“劣质品”,被迫放弃了这个计划。由于国民党的这次活动是在暗中进行的,又未成功,所以一直 秘而不宣,高度保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年参加过这项活动的一位国民党要员才将此透露出来。
国共双方在文化战线上的较量,毛泽东在延安也注意到了。他在致黄齐生的信中说:“若飞寄来报载诸件,附上一阅, 阅后乞予退还。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并付一观。”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地有两种说法
1936年2月,毛泽东写下了《沁园春·雪》,关于这首词的创作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另一说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如今,在石楼县义牒镇留村客栈,当地人称是毛泽东同志东征时的旅居处,也是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沁园春·雪》的创作地。在毛泽东路居的窑洞内,用蜡像再现了毛泽东当时创作《沁园春·雪》时的情景,同时还展示着红军东征时的许多珍贵史料。
据史料显示,毛泽东是1936年2月22日凌晨渡过黄河,当时正值大雪纷飞之际,加之东征由最初的艰难抉择到最后顺利强渡。面对顿失滔滔的黄河,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以及华夏民族处于日寇欺凌的危难时刻,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渡过黄河后,一生酷爱晶莹白雪的毛泽东,久久凝视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壮丽山河,使他胸中激越着的豪放诗情喷涌而出,回驻地后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据了解,这首脍炙人口、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其创作时间和发表时间跨度很大。诗词最早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而首次发表的时间是在1945年11月14日。新中国成立后,于1957年在《诗刊》正式发表。
撰文:王向明
视觉:李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