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晋”字头抗日根据地,使山西成为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可以追溯到1937年11月在山西省和顺县石拐镇召开的两次会议,即11月11日八路军总部召开的领导干部会议和11月13日第129师召开的师部干部会议。这两次会议统称石拐会议。会议作出了及时实行战略转变、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在八路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937年8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之后迅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接着八路军3个师又配合友军进行忻口战役。第115师主力于晋东北袭击内外长城间的交通线,并派独立团和骑兵营向察南、冀西出击。第120师在雁门关以南伏击日军。第129师以1营兵力夜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毁伤敌机20余架,削弱了敌人的空中突击和运输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友军在正面战场的作战。
10月下旬,朱德率八路军总部转战正太铁路沿线,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和第129师主力又相继在广阳、黄崖底和七亘村等地对日军作战,连连获胜。11月3日,朱德率八路军总部进抵和顺县马坊镇,与率总部一部南下的彭德怀会合。7日,八路军总部移驻和顺县石拐镇。石拐镇距离和顺县城约60公里,境内关山四锁、险隘环峙,北防正太铁路之敌,西拒同蒲铁路之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八路军总部颇为理想的落脚点。
11月8日,太原失守,标志着“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根据华北抗战局势出现的重大转折,毛泽东当天即给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和八路军各师主要负责人发电,强调:“这一阶段,游击战争将以八路军为主体,其他则附于八路军,这是华北总的形势。”9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朱德等人,八路军“应在统一战线基本原则下,放手发动人民,废除苛杂,减租减息,收编溃军,购买枪支,筹集军饷,实行自给,扩大部队,打击汉奸,谅纳左翼,进一步发挥独立自主精神,如此作去,期于一个月内收得显著成绩,以便准备充分力量对付敌向内地各县之进攻”。根据以上一系列指示,朱德等八路军高级将领决定在石拐镇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
11月11日,八路军总部在石拐镇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朱德主持会议,彭德怀、任弼时、左权、刘伯承、张浩、宋任穷等出席。会议围绕“如何正确指导新阶段的抗日战争”这个紧迫问题讨论研究太原失守后的形势,具体部署了八路军3个师主力分兵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敌后根据地等工作。会议重新调整了八路军的战略部署,即第120师以管涔山脉为支点,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扼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东部屏障;第115师除留一部在晋察冀边区外,其主力转至吕梁山区,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第129师和第115师一部依托太行、太岳山脉,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1月13日,第129师在石拐镇驻地召开师部干部会议,师长刘伯承主持会议。会议传达了毛泽东和八路军总部关于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和决定;刘伯承作了游击战术和进一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动员报告,总结了全师抗战以来的工作,具体部署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行动和任务。刘伯承还特别表扬了秦基伟、赖际发等建立游击支队、开展地方游击战的成功经验,要求全师推广,部队要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去深入发动群众;各团的每一个营都要抽出一个连,到指定区域同地方党组织、游击队一起开展斗争。
11月11日和13日召开的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八路军出师华北和第129师转战晋东南后的重要会议,在山西敌后抗战、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八路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是开创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新局面。石拐会议后,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由正规战转向游击战,以五台山、恒山、管涔山、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为依托,迅速分兵挺进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和晋西南敌后,并渐次向晋察冀、晋察绥、晋冀豫边区展开。山西抗战由此进入以八路军正规部队为支柱,山西各地党组织和人民武装全力协同,分区创建敌后根据地,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新阶段。从太原失守到1938年春夏之交,八路军各部与地方党组织紧密配合,初步建立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和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为之后创建以山西为中心的华北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以及八路军由山区向平原地区实行更大规模的战略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开创了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新局面。石拐会议后,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一面分兵发动群众,大力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一面按照毛泽东关于“多打小胜仗,兴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的指示,乘日军将作战重心暂时转移到津浦路方向的有利时机,实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频频出击敌之侧后,展开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有力牵制了日军。从1937年9月下旬首战平型关到1938年春天晋东南三战三捷,三大主力师在半年时间里,驰骋三晋大地,转战太行、吕梁之间,打击了日军的气焰,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
三是开创了八路军第129师战略展开的新局面。石拐会议后,八路军第129师师部由石拐镇移驻辽县(今左权县),有步骤、有计划地分散大部兵力,派出多支部队,到晋东南、冀西、冀南、豫北等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第129师各工作团和部队,到达活动地区后,依靠地方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组织各种抗日团体和群众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合理负担政策,既扩大了部队,又在晋中、晋东南等地建立了一批抗日民主政权。由此,同蒲铁路以东、正太铁路以南、平汉铁路以西、黄河以北的晋冀豫边区的游击战争全面展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