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为党的百岁生日积极准备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党史、用党史,多次到访“红色圣地”,并在不同场合中谈感悟、讲故事。
红船杂志在党的百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特别推出“纪念建党百年·听党史”栏目。为大家推荐制作和党的历史相关的党史故事、文学作品等等,让大家在艺术的氛围里,回顾党的百年沧桑,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
1956年2月,董必武为“一大”旧址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意为事情的开始虽然简略,但随着革命步伐不断地前进变化,其力量确是不可战胜的。由“简”到“巨”,正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真实写照。
中国共产党在刚刚成立之初,全国也不过五十余名党员。且在当时的环境下,随时都有新的党派诞生,也随时都会有刚成立的组织灭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根本引不起人们的注意。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党,会在28年之后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的红色政权。
关于“一大”代表人数的三种说法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七个地方的共产主义小组共派出十三位代表出席了中共“一大”会议。分别是: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代表陈公博;旅日代表周佛海;陈独秀指派代表包惠僧(列席)。
关于出席中共“一大”的人数问题,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认为有12人,不包括包惠僧。其依据是译自俄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中说“参加大会的有12名代表,他们来自7个地方,包括上海在内,两个地方各有一名代表,5个地方各有两名代表”。
我们应当承认,在目前尚未发现“一大”的中文原始材料的情况下,在证实一大出席人数的问题上它是第一手的、权威的。董必武在鉴定此文后就曾指出“这个文件虽非中文原本,在未发现其他中文文字记载以前,我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材料”。
第二种说法是认为有13人,包括包惠僧。其依据就是陈潭秋在1936年所写的《回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包惠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和尼姆威尔斯著的《中国共产党人》中记载,董必武在1937年的回忆中也曾说过有13个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第三种说法就是认为有13人参加,但包惠僧是列席代表。其依据有李达1957年3月《关于包惠僧的代表问题复中国革命博物院信》和刘仁静1979年4月接待《邵维正访问的回忆》。从上述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中共一大代表人数的争论焦点就在于包惠僧的代表资格问题上。经过考证认为包惠僧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他是受陈独秀指派出席这次会议的。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1961年8月21日,董必武在京汉线的列车上,又一次回忆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想起出席“一大”的代表王尽美与邓恩铭,写下《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邓恩铭、王尽美
诗中“君与恩铭”系指出席“一大”的济南代表王尽美与邓恩铭。他们都是英年早逝的共产党人。王尽美,1898年生,病逝于1925年,年仅27岁;邓恩铭,1901年生,1931年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0岁。
董必武的这首诗,朴实无华,表达了对革命先烈深深的怀念之情。头两句“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回忆了与王、邓等一起参加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讨论的情况。40年过去了,两人的音容笑貌仍然深深铭刻在董必武记忆的深处。
董必武诗中“济南名士知多少”之句有一典故。唐天宝四年(745年)夏,34岁的杜甫来到济南,在大明湖上的历下亭参加了一个由官员和名流组织的宴会。宴会上最尊贵的客人是文章、书法誉满天下的北海郡太守李邕。名士雅集,宴会游赏,杜甫即兴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一诗。后来,这首诗广为流传,其中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更是成为被人们称引的千古佳句,成为名城济南的重要人文符号。
因为王尽美与邓恩铭是以济南代表身份参加“一大”,并长期在山东从事革命工作的,所以董必武诗中将他们归于“济南名士”。“君与恩铭不老松”,则是对王尽美与邓恩铭的高度评价。王尽美参加“一大”时23岁,邓更年轻,只有20岁。董必武在诗中称两位年轻人为“不老松”,充分表达了他对两人的缅怀之情、敬重之意。
红船的后面制作了一艘拖梢船
1964年4月5日,正值清明节,细雨纷纷,董必武再次到南湖视察。他登上纪念船,仔细地查看船舱内外后说:“这只船,我回忆是造得对的、造得成功的。”接着,董必武又回忆道:“当时开会好像雇了两艘船,不是一艘船。”以后,嘉兴县委宣传部又经过进一步调查得悉,丝网船由于船体较大,停靠不便,因此都备有一只小篷船,俗称“拖梢船”,为接送客人和进城购物用。因此在“一大”会议纪念船的后面制作了一艘拖梢船。
董必武回忆起当年“一大”代表们在游船内秘密聚会,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情景,不禁心潮起伏,挥笔题诗一首《清明节游嘉兴南湖访烟雨楼》: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头两句“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是指诞生于红船中的中国共产党,其宗旨就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董必武和夫人在南湖红船
接下来,抒发诗人的感情。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祭奠先烈的日子,董必武在清明时节来到南湖,回顾从南湖小船开始的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缅怀为革命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无数先烈,感慨万千;末两句“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道出了无限的深情!【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网、《文史精华》】
编辑:王向明
视觉:李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