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冀中人民领袖侯玉田:一手创建的队伍被改编,不计自己职务安排

18 2019-12-18 23:00

“因他双眼大如铜铃,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大眼侯’。外公高大威武,十来岁就拜师学习猎枪射击,因而练得一手好枪法。他侠肝义胆,乐善好施,因得罪地富被诬陷是‘匪首’而被国民党通缉,从此化名侯玉田,远离家乡,开展艰苦漫长的革命斗争……”这是冀中抗日根据地军事领导人侯玉田外孙女周小平在讲述外公的事迹。

近日,红船编辑部记者见到周小平,以及她的两位表兄弟,侯玉田的外孙黄西平和黄毅民。一进门,他们早已在家等候,桌子上摆满了侯玉田的资料和照片,内容丰富。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侯玉田的诸多英雄事迹让人敬佩。尤其是自己一手创建的队伍被改编时,他没有任何职务安排。但侯玉田淡泊名利,还安抚为他鸣不平的人,帮助部队顺利改编。

1.jpg

侯玉田

“众望素孚” 周龙华村的第一个党员

想要了解侯玉田的故事,首先要从“田侃容”讲起。

1903年,田侃容出生于河北省深县周龙华村,从小身世比较复杂。他父亲的伯父田老双家境富有,但没有后代,于是他的父亲被过继给田老双。田侃容在过继爷爷家出生,因自幼灵慧聪敏,被视为掌上明珠。后因田老双续弦生下两男两女,将田侃容及其父母赶出家门。田侃容幼小心灵遭到如此打击,心中愤恨不已。从此他一见豪门富户欺压穷人便报以不平,对受军阀、地富、官僚欺压的穷苦百姓深为同情。

田侃容十来岁时曾拜师老猎户学习猎枪射击,练得一手好枪法。每年秋冬随师父打猎,到了年关节日他常常把猎物送给穷苦乡邻,得到村民的称赞。大家说他“乐善好施”。

1930年,田侃容被村民推选为息诉委员,后又被选为副村长,期间他带领村民清查地富“八大家”黑地,搞清了旧村长的黑帐目。在这次斗争中,他初露头角,取得了胜利,富豪交出了公有土地分给了无地的贫民,农民的田亩税也由4角减到1角8分。乡亲们感激他,把一块“众望素孚”的牌匾挂到了他家大门上。

据黄西平介绍,邻近饶阳县中共县委了解到田侃容有朴素的阶级觉悟,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便派党员宋曦光到周龙华村以开药铺为掩护接近和培养他。1931年8月,宋曦光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使他成为周龙华村的第一个党员。后来田侃容又在村里发展了十几名党员,成立了第一个村党支部,由他担任支部书记。他还担任邻近3个村的党组织负责人。

因得罪地富改名走上革命道路

1932年田侃容辞去副村长职务,专任学堂学董,组织农民学习文化,并通过读报和办夜校等合法活动,向贫苦农民秘密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农会和发展党团组织。他还组织群众建立“互助基金会”;与地富的高利贷对抗;建立“婚丧互助会”抵制地富借办理婚丧之事进行敲诈勒索;建立”口袋队”,向地主”借粮”“哄麦”,使地富的“发财之道”难以施展。

特别在1934年,由于深县的土匪徐二黑作乱,河北省国民党政府命令农民买枪防匪,规定凡拥有40亩土地及以上的农民都要出钱买枪。周龙华村的地富却要全村按地亩均摊,田侃容便带领村民到县里请愿,县政府宣判周龙华村的地富违令,地富为此对田侃容恨之入骨。之后他们听到田侃荣担任武装队长的消息就暗地里捏造“田侃容系匪首”的罪名,并联名上告到国民党河北省和深县的党部。

省县政府印制了“捉拿共匪田侃容”的布告到各地张贴悬赏:“凡杀死田侃容者赏洋五百,活捉者赏洋三千”,从此田侃容被迫化名侯玉田(母亲侯姓),离开家乡走上了革命道路。

神枪手“大眼侯”,侠肝义胆

提起外公的枪法,三位孙辈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的。讲起这段故事,大家也异常兴奋。

据黄毅民讲述,高大威武的侯玉田枪法一绝,弹无虚发,连发三枪,能使子弹从一个弹孔穿过,人称神枪手。侯玉田骑自行车也有超人的技能。他有一辆德国凤头自行车,走到难走的沟坎可以像杂技演员那样把前轮提起,用两腿夹住车鞍座向上一纵,从沟坎上跳过。所以骑自行车夜行军谁也没他骑得快。

因他双眼大如铜铃,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大眼侯”。游击队员们对他十分佩服。而最让大家佩服的还是他的机智和勇敢。

1935年,原保属特委军委委员牛文仓、牛文长、牛文良三兄弟被反动派残忍杀害。侯玉田决心为牛氏三兄弟报仇。他化装成卖葡萄的小商贩,把两个告密者除掉,又独自一人骑自行车来到任丘县城,保卫团长正为其父祝寿,侯玉田化装成卖油的,来到保卫团长父亲的住所,混入人群一枪把保卫团长击毙。侯玉田为“牛氏三杰”报了仇,被誉为“大智大勇、机警出众的孤胆英雄”。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侯玉田的事迹在冀中平原广为传颂,人们都说:“你走到哪里,只要一提‘大眼侯’ 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团结“大地主”高士一抗日

侯玉田十分重视团结社会各界上层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又有抗日意愿的人士,如大地主出身的高士一。虽然侯玉田在家乡时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但对豪绅高士一却做了大量团结工作。

高士一是任丘县有名的大财主,还是四十八联庄会总头目,人称“高四爷”。全家有四千多亩地,开了多家商铺,还有渔船、码头,家产非常富有。高士一思想开明,念过私塾,还当过河北省河务委员。

七七事变后,高士一不愿做亡国奴想举旗抗日,他的儿子高万德当时已经组织了百十来人的抗日队伍,但对父亲高士一这样的大地主参加抗日队伍有许多顾虑。于是高士一自己挂出“抗日救国会”的牌子,组织抗日武装。到1937年10月下旬已发展到3000多人。

各方势力听到这个消息,纷纷上门做高士一工作。国民党多次派人做高士一工作,恳切希望高士一听从国民党军队的指挥,还许愿提供一切武器装备,并由蒋委员长亲自发委任状。日本天津特务机关也派人动员他不要和日本人作对,并提出了丰厚的条件。

在这支部队不知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1937年10月,中共保属特委军事委员侯玉田揣着一封盖有河北人民自卫军吕正操司令员大印的空白委任状来找高士一,希望高士一能带队伍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士一顶住各方压力欣然同意,侯玉田当场宣布这支抗日武装编为河北自卫军第五路,就地填写了吕正操司令员的委任状,任命高士一为河北自卫军第五路总指挥。从此这支抗日队伍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

高士一的义举在周围许多村庄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他地主纷纷举旗抗日,加入抗日武装。高士一又在任丘、雄县一带联合30多支抗日游击支队、大队、独立大队、独立营之类的武装,还联合了霸县苏桥镇的武装商团五六百人,改编了苏桥以北的黄久征混成旅,使第5路军很快就发展到一万一千余人。

1939年3月,这支队伍被改编为贺龙领导的120师独立第1旅,高士一任旅长,成为八路军主力的一支劲旅。

参与创建“河北十万抗日大军”

在孟庆山和侯玉田的领导下,河北游击军仅用了五六个月时间便创建出“十万大军”,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派孟庆山到冀中组织和发展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9月,孟庆山在安新县新安镇与中共保属特委书记张君、特委军委书记侯玉田等接上关系。因为侯玉田长期主持保属特委军委工作,专门负责该地区创建抗日革命武装,他对哪个村有多少支枪、多少游击队员等情况了如指掌,孟庆山到来之后,侯玉田陪同并护送孟庆山四处宣传抗日。

其实早在孟庆山到来之前,肖悌、侯玉田就在饶阳商议建立人民抗日自卫军。侯玉田动员饶阳的刘俊生、刘俊春、蠡县的王凤斋、任丘的高顺成加入抗日武装;克服困难让河间的联庄会接受改编;特别是做通任丘县开明地主高士一的工作,让他加入抗日武装,并委任他为抗日武装第五路总指挥,在周边产生了很大影响。

由此看来,在河北游击军发展壮大过程中,侯玉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计个人职务安排,还说服队伍接受改编

1938年4月21日,中共冀中省委根据北方局安排,在安平县召开了冀中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决定将冀中省委改为冀中区党委,由黄敬任区党委书记,将侯玉田、孟庆山创建的河北游击军和吕正操领导的人民自卫军合为一体,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由吕正操任司令员,孟庆山为副司令员,而对侯玉田的职务则没有安排,将他调去学习。

这一人事变动引起很大反应,原河北游击军很多干部、战士想不通,为他打抱不平,有些部队甚至拒绝接受改编,当有人对候玉田说:“侯军委,你拉起这么大的队伍,为什么不闹个司令当当”时,他爽朗地解释说:“军队改编是党决定的,听党的话,坚决执行党的决定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天职,应该服从整编。”在侯玉田的影响下,绝大部分部队接受了改编。

10月,侯玉田从晋察冀边区北方局党校毕业回到冀中。此时,日军正连续扫荡冀中,深县、武强等县的游击队和政权被日军摧垮。冀中区党委安排他重新组织和恢复这几个县的游击队和政权,随后于1939年4月任命他为冀中区党委委员、社会部长兼公安局长。

1939年12月,侯玉田在冀中区党委会上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在代表们赴延安的行军中,他担任中队长,途中遭遇敌人伏击,他冲锋在前掩护在后,将代表们安全带到了延安。有一次,冀热察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吴德所在部队受到敌人的袭击,吴德同志骑的马被打伤,情况万分危急,侯玉田迅速赶到,将自己的马让给了吴德,使吴德得以脱险。

1945年4月至6月,侯玉田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2.jpg

中共七大代表证

筹建新中国第一批农村中学之一

侯玉田上过私塾,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教育非常重视。1931年加入共产党,在村里办起女子小学,让村里的女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学习文化传播革命思想。他还组织了村民夜校,请县城的老师来讲课。1933年,侯玉田得知深县女师招生的消息,首先让大女儿田慧中去县城上学,并亲自出面挨家挨户登门动员了村里四个女孩子一起报考。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侯玉田得知村里高小生毕业后学生失学问题得不到解决,心里非常着急,提出要在周龙华完小内附设中学班,为此亲自给省教育厅厅长写信。1951年10月,省教育厅同意在周龙华村修建中学班,并成立了中学班房屋修建委员会,侯玉田在信中还具体谈到教师的来源及教室、桌椅、黑板的筹备问题,深县专属决定当年冬天施工,第二年暑假正式招生。

在此期间,经过几次反复,中间出现了不少问题,建校工作一度停滞。侯玉田又给省教育厅厅长写信反映情况,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建成了周龙华中学初中班。

这所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村子里建立最早的一批中学之一,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学校培养了成千初中毕业生,为他们考入高中、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今,村民们都说,“这所中学是在侯玉田老前辈的关怀下一手创建起来的”。

3.jpg

周华龙中学

“厚道人”侯玉田广交齐白石等文人墨客

讲到自己的外公,周小平和她的两个弟弟几度哽咽。在他们印象中,侯玉田是一位非常和蔼可敬的长辈。

黄西平说,有一次,外公骑自行车和别人撞了,当时没什么大碍,回家之后就偏瘫病倒,将近二十年。尽管如此,他依旧心系他的老战友以及乡亲们。有一次高士一的孙女来看他,当她们说出自己是高士一的孙女后,他激动得像个老小孩一样嚎啕大哭。他对战友的深厚情愫,非旁人能理解。

4.jpg

侯玉田外孙女周小平(图/王梅梅)

在晚辈眼里,侯玉田就是这么一个人,重情重义,而且非常“接地气”。他平日和周边的邻居以及乡亲们关系都很亲近,整条胡同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人说他不好或者有官架子,而且都特别尊敬他。“外公淡泊名利,从不争权,我们家人都受外公影响,待人接物非常厚道。”黄毅民表示。

红船编辑部还了解到,侯玉田闲暇时喜欢养鱼、养花,尤其喜爱菊花,还经常与齐白石、梅兰芳等好友相聚赏花。他们还组建了菊艺学会,侯玉田任会长。

5.jpg

侯玉田同志肖像

微薄收入资助战友,一生没留下积蓄

侯玉田不仅得到家乡人民的敬重,多位部队领导都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他始终没有忘记与他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报答革命老区人民。他每月都把大部分工资拿来资助老战友,还经常邀请他们到家里住。他到北京工作后,几次把“牛氏三杰”的姐姐牛文英请到家里。他用自己微薄的积蓄,帮助家乡周龙华村筹建了一所卫生院、一所中学,还为村民打了一口机井,解决了村中看病、上学、吃水的问题。

他时刻关心家乡的建设,而自己生活却一直十分简朴,一生没留下任何积蓄。

6.jpg

侯玉田一家人合影

曾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的贺龙多次谈到: ”冀中抗日武装的发动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应归功于冀中的党员及广大人民群众,但就个人所起的作用来说,侯玉田同志的功绩应数第一。”在延安曾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中央党校校长的彭真,在赠送给侯玉田的《毛泽东选集》上题词:赠给冀中人民领袖侯玉田同志。

注:本文部分照片由周小平提供

撰文:申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