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丨黄长轩烈士之子黄星星:我想听父亲的故事,谁能告诉我?

27 2022-06-27 14:00

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秋天,母亲带着儿子到小学报到。老师提出来,“星星”是小名,孩子有没有大名?

“我母亲领着我去的,就把小名变成了大名。回到家,我就说,人家小名就是小名,我怎么就小名变成大名了?”母亲对黄星星说,这个名字是你父亲起的,没有给你起大名。

当时的黄星星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直到初中二年级,父亲的胞弟黄长年,操着一口大别山方言走进他的家中,他才知道,父亲黄长轩1914年生于河南省新县县城,1950年4月17日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被击中大腿根部主动脉,因鲜血流尽而壮烈牺牲,年仅36岁。时任第40军119师副师长的黄长轩,是解放海南岛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近日,红船编辑部对黄星星进行了专访,从一个儿子半生求索的过程中,重新认识黄长轩烈士。

黄星星专访视频

我的父亲是谁?

上小学之前,黄星星从家里找到一个小皮箱,打开来,里面有二十几枚奖章。黄星星很高兴,把奖章都拿出来,戴在胸前、肩上、胳膊上,二十几枚全都挂在了身上,出去在院子里边显摆。

当时黄星星并不知道这些奖章具有什么意义,他只是在母亲回来之前,将奖章卸下,重新放回了小皮箱。后来,他才知道,那是他父亲黄长轩获授的各种战斗奖章。

“初中二年级以前,我母亲绝口不提这些事情,没有讲。但是有个契机,我初中二年级放暑假的时候,我的叔叔从新县过来到郑州出差,然后到家里来看我。”

叔叔黄长年操着大别山口音,邀请黄星星到新县老家过暑假。

“叔叔说的大别山方言,我听不懂,我问他是谁,最后确定是我叔叔。”黄星星第一次见到的叔叔,是父亲黄长轩唯一的胞弟,早年爷爷被国民党杀害后,奶奶带着叔叔离开家乡,在外讨饭8年。

在黄星星的记忆里,一开始,母亲好像不太同意黄星星回老家过暑假。结果,叔叔“一再要求”“再三请求”,母亲就同意了。

“我当时没有什么太大感觉,因为我不了解情况,去也行,不去也行。母亲同意就行,她让我去就去,不让去就算了。”

回到新县没几天,黄星星感觉到,好像每一个人都认识他。县里边老红军很多,有在职的,也有休息的,很多老红军听说黄星星回来后,有的就叫叔叔带星星去看他,有的干脆就来家里看黄星星。“我奶奶当时还活着,到处拉着我的手在街上走,那个县城很小,就有一个十字街,奶奶见人就讲,‘这是我的大孙子,这是我的大孙子’,见人就讲这个话。”

如今,黄星星已满头白发,这段记忆却历久弥新。不过,对于当时的黄星星来说,一个疑问出现了:长辈口中的父亲到底是谁?

1.jpg

黄星星的父亲,黄长轩烈士

在长辈们的谈话里,黄星星这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现在想想,我叔叔的意思,是想让我知道我是谁,我父亲是谁。”

据相关资料记载,1914年,黄长轩出生于河南省新县县城。从祖父开始,全家以做豆腐为业。黄长轩6岁就帮母亲照顾弟弟,以便母亲能多做些事养家糊口。1924年,10岁的黄长轩就开始拾柴、捡粪、挑水、洗衣、做饭,承担部分家务劳动。1927年,黄长轩入私塾读书。他书法很好,并爱好画画。

1931年春,红军攻占新县县城,建立苏维埃政权,黄长轩参加儿童团组织,担任小队长,白天扛着红缨枪站岗放哨,夜晚在小油灯下写标语、画漫画。同年秋,黄长轩参加红军,先后任红四军十师28团宣传员,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了川陕时期的多次战斗。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黄长轩跟随红四军参加长征。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长轩奔赴晋冀鲁豫抗日前线,1937年任营教导员、1938年任团长。

1943年黄长轩先后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5转赴东北。参加了四平战役,国民党军向临江地区进犯,东北解放军英勇展开临江保卫战,黄长轩率领辽东军区教导团参加辽河战役,担任坚守四方顶子阵地的任务。1948年5月,黄长轩任第四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九师参谋长,率部参加辽沈等战役。

“在父亲留下的日记中,他将自己参加的重大战斗做了一张一览表。记录的都是比较大的战斗,小战斗没有列进去,这对我来说十分震撼:一个优秀指挥员的成长,除了党的教育培养,也需要在多次战斗中成长。”黄星星感叹道。

时间来到1949年,黄长轩在这年的8月4日有了一个儿子,他给儿子取了个小名叫“星星”;这一年,他还和18年未联系的母亲与胞弟通了书信,并在通信不久后,带着妻儿返乡与家人团聚。

“自廿一年离家后,已十八载未与家通息”的黄长轩,在家书中这样写道:母亲弟弟身体好否,祖父想已年迈的老人,是否在世,伯父母,哥哥嫂嫂均好吗,甚为想念。关于自己,黄长轩写下两行字:自离家以来,我远奔各省,一切都好,近因年纪较大了,没有从前健壮,希勿念。

附家书原文:

母亲并保意胞弟:

自廿一年离家后,已十八载未与家通息,这是因为连年国内战争,交通隔绝不便,无法去信家中,希望谅解。

廿年中,家内情形如何,母亲弟弟身体好否,祖父想已年迈的老人,是否在世,伯父母,哥哥嫂嫂均好吗,甚为想念。

自离家以来,我远奔各省,一切都好,近因年纪较大了,没有从前健壮,希勿念。近来得知家乡解放,乘**(原信无法识别)说返家,多年了我不知家中情景,希回信告知。

将来有机会我定返家一趟,看看母亲和兄弟。

阔别家乡18载后,黄长轩带着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儿子星星回到家乡。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儿子思念母亲,母亲思念儿子,经历战争年代,能这样再见上一面,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幸福。令人没想到的是,18年后的第一次会面,也是最后一面。当黄长轩得知他所在的老部队已南下准备解放海南岛的时候,他坐不住了,反复向四野首长写信、打电话,要求上前线。

黄星星回忆说:“东北解放后,上级领导考虑到父亲身经百战,多次负伤,当时部队有意让他留在东北,但父亲坚决要求随大军南下,继续参加解放南方各省的战斗。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之前,父亲的工作已经调到湖南军区,调令都已经下了。在赴湖南上任之前,他请假回乡探亲,在家住了3天,在广播里得知解放海南的参战部队,正是自己所在的40军。最终父亲还是征得了四野首长的同意。”

1950年1月,黄长轩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四十军一一九师副师长,带领部队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为了适应海上作战需要,黄长轩白天在指挥所处理军务,夜晚到海上练习游泳,识方向、探水位、学习扬帆摇浆以及海上战术。同年4月16日,解放海南岛战役大规模渡海作战发起,黄长轩指挥一一九师第二梯队于次日晨在海南岛临高一带成功登陆。

部队登陆后,黄长轩带部队攻击前进途中,突遇敌军飞机轰炸,在指挥伤员掩蔽和转移中,黄长轩中弹,光荣牺牲,时年36岁。黄长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谁能给我讲讲父亲的故事

黄星星见到父亲的老战友,总会多问两句:能不能讲讲他在太行的故事,或者在东北的故事,或者在延安的故事?“光想听故事,就想听故事,想从多方面了解一下我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都发生了哪些具体的事情。”

不过,事情并没有黄星星想得那么顺利。

“(他们)都是躲躲闪闪,一两句话就带过去。比如说有一个老战友,我说延安的故事能讲讲吗,‘好,在延安,在抗大,我和你父亲铺挨铺’,就讲这个。”谈起这个话题,黄星星难掩心中的遗憾,“从十几岁开始,就听老人讲,听我母亲讲,断断续续有一些了解,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了解的也不是很详细。原因就是我母亲不愿意讲,很多父亲的老战友们也不愿意讲,不愿意跟我讲。”

“不愿意跟我讲”,这句话说出来,是萦绕在心头半辈子的疑惑,满头白发的黄星星,提起父亲的老战友们,心生感动,他们那么和蔼可亲,待自己热情亲切,没有忘记过父亲;但他想不通,心里有委屈:为什么不跟我讲我父亲的事?这么多年过去了还需要保密吗?

“乘许世友伯伯的专机去海南的时候,他说跟我父亲认识,我想着长征的时候他是军长,我父亲才是连长,结果一问原来我父亲是他的警卫。我说,许伯伯你也给我们讲讲故事。‘不讲了,不讲了’,他不像别人,他说不讲就是不讲啊。”

黄星星见过几位与父亲一块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由于他们都是同甘共苦过来的,所以我想详细问问,他们就流眼泪不想跟我讲了,我也不好意思再往下问了,无声胜有声”。

在广州,黄星星碰到很多父亲的战友,他们要不就是不说,要不就是说,“哎呀这个详细情况不太了解”。黄星星想,他们虽然是一个军的,但是不是一个师的,可能也不是太了解情况。

也不是一无所获。有一年,新县有一位红军后代来到黄星星家中,说他准备去北京看望李德生,李德生也是河南省新县人,他要给李德生带一些茶叶。黄星星跟他说,你去北京除了帮我跟叔叔带个好,问候他,另外你问问他对黄长轩还有什么印象没。“结果他去了之后,在谈话过程中他说了这一句,说星星让我带一句话问你,黄长轩你还记得吗?李德生当时说了一句,‘我怎么不记得,小秀才嘛’。”

黄长轩参加红军的时候,当过宣传员,当时他就有个绰号,叫“小秀才”。“我爷爷奶奶家是很穷的,我父亲很小就上山打柴,后来私塾上了四年,小有点儿文化。但是真正的学习文化还是上抗大、中央党校,在延安学习的这两年多时间。我父亲很注重学习,他和叔叔(黄长年)的字在他们那一辈儿里,算写得好的。”黄星星说。

几十年过去,黄星星知道,有些遗憾已经无法弥补。

“光想听故事,就想听故事来,结果一直到现在(人)都走啦,都走了,你后悔也来不及了。很可惜,很可惜。我本来有个想法,如果说故事比较多、比较详细,我真想动动笔写点儿东西。也有人劝我应该写写,但是我就不知道怎么写。”

这些年,黄星星去各地的纪念馆,找过一些父亲的资料,父亲黄长轩在他心中的形象逐渐变得立体起来,“很多父亲的老战友都跟我讲,他有文化,很机灵,很会打仗,很精干。我想这些话都比较实事求是,父亲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

2.jpg

1950年广西北海,母亲李萍(前排左一)怀抱黄星星与众人合影

有几个故事让黄星星记忆深刻。

黄长轩曾率部参加四保临江的战斗,负责坚守四方顶子阵地的任务。在临江保卫战中,四方顶子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时任三纵八师23团团长的黄长轩率领全团,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在冰天雪地里,固守四方顶子,连续阻击敌人九天九爷,击退了数倍之敌一次次疯狂进攻,两次负伤(其中一次重伤,子弹穿透两颊,当场昏迷不醒),为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作出突出贡献。

“当时消灭了很多敌人,战后父亲开玩笑说,‘消灭了敌人,完成了任务,添了两个酒窝儿’,感觉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体现在了战斗生活中。”黄星星说。

黄长轩还参加了四战四平的战斗。后来黄星星到四平的纪念馆查询了解相关情况,最后确定了四战四平中,黄长轩参加了三次战斗,特别是参加了最后一次解放四平的战斗。

黄长轩还在受重伤的情况下,咬牙跟随部队,参加了漫川关战役。行军途中,过平汉铁路的时候,黄长轩负了重伤,脚被打坏了,不能走路。担心影响行军速度,当时组织上想把他留下,给了他两块银元,让他在老百姓家养伤。部队开拔以后,他觉得留下不行,就咬牙拄着拐,追随部队,参加了漫川关的战斗。

“他当时很年轻,一个人追赶部队,敌人一直在后边追,很危险。他在日记里写了这件事,形容当时是‘咬紧牙关,比较疼’,这一段经历是非常艰苦,也是非常危险的。”黄星星告诉红船编辑部,这段路他原来准备要走一下,到现在还没有实现,“现在受疫情影响,等以后有条件了,还是要走一走。特别是漫川关的通道,非常想要走一走。一般人都很难过去,像他那样负重伤的,过去就更困难,我觉得这件事对我教育很大,影响很大。”

退休后定居海南陪伴父亲

70余年来,黄长轩烈士长眠在临高角登陆战烈士陵园。

黄星星第一次陪母亲给父亲扫墓是1974年12月,当时应邀搭乘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的专机来海南,这是他第一次在海南凭吊父亲。

1974年,黄星星25岁了,那时他是部队基层的一名副指导员,一直没有机会到海南为父亲扫墓,“这个事情跟许伯伯说了以后,他说那你来吧,跟着我去,正好刚调来要视察一下。我就跟着他去了临高。”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亲眼看到父亲牺牲的地方,黄星星很激动。“当地政府、群众,对我父亲的感情,我都看到了。这也促使我退休以后到这儿来。”

黄长轩烈士的坟前,常常有人上香、上供,水果、糕点不缺,酒也一杯杯倒好,经常还有小花圈、小花篮。“这让我很感动,历史和人民没有忘记他。”黄星星说。

3.jpg

黄星星为父亲扫墓

庄严肃穆的临高角登陆战烈士陵园里,解放海南纪念雕像高大威武。雕像中渡海作战的解放军战士高举钢枪,寓意渡海作战任务的胜利完成;琼崖纵队战士高举红旗,寓意琼崖革命23年英勇斗争,红旗不倒。雕像基座的正面,镌刻着“军民共筑热血丰碑 解放海南业绩永存”16个大字,背面刻着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历史的碑记。

一个人的人生有多长?

从懵懂少年到古稀老人,黄星星在长辈们的话语中、纪念馆的文字里、父亲留下的日记里,逐渐认识父亲,理解父亲。

“小时候,我一直为我家里这个历史、为我父亲感到自豪,觉得我父亲很了不起,是英雄。随着年龄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就觉得光有自豪感是不够的,因为我是100%的红后代,不少人对我提出要求,要我继承父亲的遗志和精神。”

从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一名红军战士,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纵观黄长轩的革命生涯和战斗生涯,黄星星认为,父亲不仅受到了革命理想的深刻影响,拥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他对革命还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和父亲的老战友见面,三句话不到他们就会说‘可惜了,可惜了’。一方面,确实是可惜,我父亲放弃和平生活,坚决上前线,是一名真正的战士;另一方面,每一个为革命牺牲的人都是可惜的。”海南岛战役中,敌人的防线里三层外三层,天上有飞机,水上有军舰,靠岸以后还有伯陵防线。大家在海边海练的时候,有的人说“革命到底,革命到海底”这种话,事实也确实如此,渡海战役中,我们的士兵整船整船地翻下去,连个名字都留不下,连个尸体都看不见。

谈起这段历史,黄星星感慨万千:“他们在中国革命这样雄伟壮阔的历史中,流下了他们的鲜血,也留下了他们的贡献,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70余年弹指一挥间,黄长轩留下的东西很多都遗失了:用过的皮箱子、马搭子、皮包,还有那个小皮箱以及箱子里二十几枚战斗奖章,在文革中被“抄”没了,“竟然来抄我们家,抄了两次,结果东西就没有了”。母亲李萍捐到新县烈士馆的东西——一个望远镜、一个照相机、一个银碗、一双银筷子,也在文革期间不见了,展柜里就剩下一本日记。

“我去了一看,不能这样啊,既然你们也保存不好,那这本日记我就收回来。”当时,黄星星把展柜的玻璃一掀,就把父亲的日记拿了出来,“东西都丢了,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如今,父亲黄长轩留给黄星星的东西,只有一本日记了。“后来好几个地方要,我也没给他们,海南省博物馆的馆长也来过,我说看可以,复制也可以,但是我总共就这一件东西了。”

日记里,黄长轩记录了历年参加重大战斗的一览表,还有他回家看望老母亲时的谈话。

4.jpg

黄长轩留下的日记

“我奶奶是个慈祥的老奶奶,性格刚强,对红军不仅有精神上的支持,还有物质上的支持。当年我父亲要参军还想瞒着她,结果她知道了,还鼓励我父亲。我奶奶命很苦,守寡多年一直盼望着她这个儿子能够胜利归来,见了面,也是鼓励儿子打好仗,不要惦记她。中国有这样的老百姓,中国革命没有不胜利的道理。”黄星星感慨地说。

父亲在哪儿,家就在哪儿,海南是黄星星的第二故乡。

退休后,黄星星和妻子居住在海南临高,陪伴在此牺牲的父亲。带着母亲的思念,怀着对父亲的敬仰,黄星星与父亲一起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在海南岛,老百姓不知道我是谁,一聊天,问你是不是黄师长的儿子啊?他们都知道。老百姓是真心为解放他们而牺牲的人,感到惋惜。”

回忆往事,黄星星想起母亲李萍跟他讲过的一件事。

黄长轩牺牲时,黄星星才8个月大。母亲李萍和父亲黄长轩是四野战友,她1992年在郑州去世,享年67岁。

5.jpg

黄长轩与李萍

“母亲生前说,有一次和父亲一起散步的时候,看见一个人拉了一个架子车,车上放的是煤,前面一个妇女拉车,后边一个小孩推车,父亲跟我母亲说,‘将来啊,星星就可以这样帮助你啊’。当时我母亲没在意,事后得知我父亲牺牲的消息以后,她回想这一段,她知道我父亲已经做好了可能回不来的准备,做好了心理准备。”黄星星哽咽道,“现在我可以告慰父亲了,正是按照他的遗愿,几十年来我们母子相依,用我也是军人的臂膀,履行着、完成了父亲的遗愿,直到母亲踏鹤西去。”

除了那本日记,其实黄长轩还为他们的儿子留下一份“礼物”。后来,黄星星问了父亲的好多老战友,他们都知道这个历史,“你就叫星星,当时我们都抱过你,都叫你星星”。

“我想,这个名字虽然像个小名,但它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也就从小叫到老了,不变了。”黄星星说。

黄长轩烈士战斗生涯回顾

红军及长征时期参加的主要战斗战役:

1931年,参加黄安战役,全年行动在鄂豫皖苏区;

1932年参加了2月东征六安,苏家埠战役,七里桥,五月南下打麻城,7月间反敌人第四次围剿,9月底的西征,在征途中参加了桃园,枣阳和新集之战,红军离开了苏区,12月入四川;

1933年到34年,先后参加了空山坝返攻,两次反敌人川陕围剿,粉碎敌人300个团的进攻,红军创造了川北苏区;

1935年参加强渡嘉陵江战役与红一方面军会合,第一次过草地,在上下包座战役全歼敌四十九师,12月南下川西参加了天全,庐山,百丈,名山等战役战斗;

1936年北上第二、第三次过草地,10月间到甘南,参加了打敌毛炳文部和宝陇战役,及12月,参加了山城堡战役中的最后一战。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参加了山西的燕北作战和晋东的反六路围攻。1938年参加了2月的反九路围攻,秋天三个月的河辽战斗;

1939年参加夏季两个月的河辽战斗,9月参加了晋西的秋季攻势;

1940年2月间参加了豫北反顽作战,5月的北晋战役,8至10月的百团大战;

1941年参加了晋中区的春秋两季反围攻作战,战争持续4个月以上;

1942年参加了夏季对日寇的反扫荡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参加了2月的辽河战役,4月保卫本溪之战,5月保卫四平之战,7月的吉奉线战役,10月保卫通化,年底进行了一保临江之作战;

1947年2、3、4月参加了四保临江作战,4月底歼敌89师之战,6月参加了夏季攻势,10月参加了秋季攻势,全歼116师,11月参加冬季攻势;

1948年于辽西公主屯歼敌新五军全部,3月歼敌三十三师,四月攻四平,歼敌七十八师。参加了辽沈战役;

1949年参加了平津战役,参加了渡江战役以及两广战役。1950年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役。

撰文:董欢欢

视觉:宋琦

统筹:张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