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贺炳炎是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高级指挥员,是赫赫有名的独臂战将。近日,红船编辑部专访了贺炳炎之女贺北生,讲述了父亲的往事。
▲贺炳炎之女贺北生接受红船编辑部专访
01/
贺龙元帅的爱将
贺北生介绍说:1929年,贺龙伯伯率领的红军队伍路过洪湖,我的父亲也是在这一年加入了革命队伍。
他当时的实际年龄还不到16岁,因为没有吃的,他的身形看上去又黑又瘦。
我的祖父先报名参加红军,父亲知道以后就悄悄地跟在队伍后面,也想要去当红军。
祖父发现后非要让他回去不可,父亲性格很倔强,无论如何也不回去,父子两人因此争执起来。
正好贺伯伯走过来,看见我父亲那个倔强劲,心里头非常喜欢。贺伯伯说:“这个伢子可以,这么倔,跟我差不多!”
贺伯伯提了一个浆糊桶子,让我父亲将宣传帖子粘上墙,他很高兴地接过浆糊桶,跑去贴宣传单了,这就算是他参加红军了。
父亲很有军事天赋,打仗勇敢且不怕死,因此,许多军事干部关注他。曾经有人多次跟贺伯伯点名想要我父亲,贺伯伯都没有答应,我父亲也不愿意去。
02/
给乡亲们报仇雪恨
父亲打仗有三个特点:一是作战勇敢,不怕死;二是战前勘察阵地,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战斗时在靠近敌人最近的地方指挥战斗,有时还会亲自带队冲锋。
他一生指挥过许多战斗,雁门关大捷就是很有特点的一次,不仅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也打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贺炳炎将军
攻打雁门关时,我们队伍的武器装备和敌人有着巨大的悬殊。我们的许多战士连枪都没有,用的是大刀和长矛,只有少数同志有枪,也是从鬼子那里缴获来的“三八大盖”。廖汉生叔叔对我说,那时候日本鬼子已经开始用卡宾枪了,进山扫荡都是乘坐汽车。
一次,父亲带人勘察地形经过一个村子时,看到的场景惨不忍睹。此前,鬼子进村扫荡看见妇女就强奸,然后用刺刀把她们杀死,再把妇孺的尸体扔到井里……
相信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看到我们的同胞受到这样的屈辱都是无法忍受的!他们下定决心要给乡亲们报仇,冲锋时他和战士们都憋足了劲儿,拼了命也要给死去的乡亲们报仇雪恨!
20世纪70年代,天安门广场阅兵为什么能看到雁门关方阵,就是因为雁门关大捷打出了中国人顽强不屈,抵御外侮的气节。
我们的指战员在装备落后、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凭什么敢用大刀、长矛与装备精良的鬼子拼命?靠得就是一颗为乡亲们报仇,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的坚定信念和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所以,他们才能够打出民族的气节,打出中国军队的气节!
03/
近乎残酷的手术
1935年红军长征之前,父亲在洞口县突击战中身负重伤。他的右臂被敌人射来的“汤姆弹”炸断血流不止,情况十分危险。如果不能及时手术就会失血过多危及生命。
幸好当时卫生部长的贺彪在场,把他的伤情及时报告给了贺伯伯,贺伯伯调转马头就赶到了现场,问贺部长该怎么办,贺部长说只有动手术,没有其他办法。
当时的医疗条件非常艰苦,马上要动手术了,才发现手术器械都已经转移走了,但时间紧迫,手术不容拖延。
▲从左到右,依次为贺炳炎、贺龙、彭绍辉
于是,他们从老乡家里借来一块门板,找来一把木匠锯木头的锯子,加上手术没有麻药,整个过程十分残酷。
开始,我父亲不同意手术。他说:“我还要打仗,还要指挥战斗,不能失去右臂。”
贺伯伯果断命令说:“没有右臂你一样也可以指挥打仗。现在你必须听话,接受手术治疗!”父亲问贺伯伯:“今后我真的还能指挥部队打仗吗?”贺伯伯说:“完全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才同意手术。
手术环境非常恶劣,敌人还在不停地围攻。贺伯伯命令部队,倾尽全力也要挡住敌人,战斗前后坚持了近3个小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手术能够做完。
他们把我父亲放在门板上,用毛巾裹上两三支铅笔让他咬住,然后开始锯右臂上的残骨。
第一次,锯掉了一部分,发现皮肤包不住创面,于是,又锯了第二次。这一次,皮肉总算勉强可以包住创面了,然后大家含着眼泪,咬着牙用南瓜瓤子给我父亲把创面糊上……
手术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血水、汗水随着门板的缝隙淌了一地,父亲始终都没有哼一声,一直坚持到手术做完。
04/
吃了一顿难忘的饭
记得有一次,我们家新来了一个警卫员。父亲对他说今天是特殊情况,你可以去把孩子们早点接回来。
警卫员刚刚过来,还不熟悉情况。也不知道首长家几个孩子,也不敢直接问首长。他就想去问护士,结果护士已经走了。旁边有人告诉他:“学校里没有几个姓贺的,只要是姓贺的孩子,到时候你拉上车就行了。”
警卫员不知道的是,我们班里还有一个姓贺的男孩儿,是雅安军分区一个领导家的孩子。警卫员一问对方姓贺,就拉着他一起上车了。
当时,我们谁也没敢问,就觉得父亲让车过来接应该是有重要的客人。不然平时他绝对不允许我们坐车上下学的,都是让我们自己走回去。
等到了家以后,父亲一看,怎么多了个陌生的孩子。
就问那孩子:“你姓什么?”
孩子回答:“姓贺。”
父亲又问:“你家是哪的?”
孩子说:“雅安的。”
我父亲一下子就明白是谁家的孩子了,笑着说:“来了就来了,来了就算我们家的小客人了。”
父亲很热情地招待了男孩,还特意告诉他说:“这个礼拜我们要打牙祭喽。”在我们家值班的是个一级厨师,会用鸡蛋做冰激凌。那时候冰激凌可是稀罕物。所以,一听说吃冰激凌,孩子们都非常高兴。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那个男孩子逢人便高兴地说:“我最有福气的一天,就是在贺伯伯家,过节一样吃了一顿饭。”
▲贺炳炎将军全家福
05/
父亲想我们的时候
我们在成都八一小学上学时,父亲不允许我们走读,目的是让我们适应集体生活。所以,我们那时候必须住校,只有到星期五的下午才能放学回家。
他叮嘱我的母亲,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用他的车去接送我们上下学,对司机也作了交代。我们上学都是自己从东教场走到北教场。
每到周末,父亲就会搬一把藤椅坐在院子门口,时不时向成都军区院里的大马路张望,那就是他想我们了。
▲贺炳炎与其妻子姜平合影
有一次,母亲心疼我们放学走路回家太远、太累,就私下给警卫员说,你去把孩子们接回来,到北教场门口把他们放下来,再让他们自己跑回家。
那天我们可高兴了,在北教场下车以后满身大汗地跑回来。父亲一看到我们就问:“怎么回来的?”我们回答说:“跑回来的。”
母亲的意思,是不让父亲知道我们是坐他的车回家的,父亲看到我们满身大汗,就以为我们是从东教场跑到北教场的。
后来,我父亲明白过来了,很严肃地批评了我母亲。他说:“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能用车去接他们,那是组织给我的车。”
06/
他总是先人后己
父亲因为常年打仗,他的身体非常不好。不仅患有严重的哮喘、肺气肿,还有高血压、痛风等多种疾病。一到冬天就咳喘得厉害,非常痛苦。
成都冬天取暖,用的都是炭盆。那时候也没有无烟炭,烧起来满屋子里都是烟,他喘得就更厉害,咳嗽也更加剧烈。
上级关怀他,要给他安装暖气。他当时并不知道,等到暖气片拉到家里安装的时候,他知道情况很生气,叫来一辆大卡车,把暖气片直接送到了成都军区总医院,给那里的战士们先装上了暖气。父亲说:“你们比我更需要暖气!”
他的哮喘病越来越厉害,冬天洗完澡后,母亲一个人背他回房间很困难。后来,找了一个专职的男护士,协助我母亲把他背到卧室。
后来,母亲找到后勤部长说明情况,趁着父亲到北京去开会的时机,给家里装上了暖气片。生米煮成熟饭了,父亲再发脾气也就没办法了。有了暖气以后,他的哮喘明显好多了,咳嗽也不那么剧烈了。
07/
不让妻子正常晋级
父亲遇事总是先想着别人,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司令员,就该享受什么优厚的待遇,他对自己家人的要求也是如此。
我母亲时任成都军区门诊部主任,她已经是一名校官了。按照军队正常程序,我们一般情况下都是三年一晋级。母亲肯定也是按她的级别,应该晋级中校了。
可是我父亲说:“不能你老往上走,你老往上走黄河水就干了。我是司令员,不能把自己老婆一个劲地提。”
▲贺炳炎与其妻子姜平合影
就这样,我父亲把这件事压下来了,司令员发话了,评级的人自然就不敢做这件事了。
转眼了第四个年头了,记得都已经快10月份了,如果我母亲再不晋级就真的不能再晋级了。我母亲真的着急了,比起晋级,她更怕别人误会,该晋级不晋级,是不是犯错误了?
因为这事母亲确实生气了,她哭着对我父亲说:“你当你的官,我当我的官,我又没靠你晋级。你不让我晋级我到底犯什么错误了?你该管的管,但你不能这样管吗!”
这件事不算什么,但是现在有些人讲,谁当了官了,他老婆就使劲升级。可是我父亲不这样,我妈妈该晋的级都没有晋到。父亲那个暴脾气母亲也了解,也不会和他顶着干的。母亲曾经因为这件事,确实感到特别委屈,但她没有抱怨。这就是老一辈人的觉悟,他们从来不占公家的一点便宜。
撰文: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