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周恩来侄女周秉德:不忘总理初心,至今仍住单位宿舍楼

03 2018-01-03 19:30

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涌现出许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新中国建国后,在1955年至196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共有1614位开国元勋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

但在众多将领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却只有36人。其中,排在第二位的军事家,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周恩来同志。2018年1月8日是周恩来同志逝世42周年纪念日,在此之前,红船特别专访了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女士。

1.jpg

周恩来侄女周秉德接受红船专访(摄影/李文静)

朴素的家风代代相传

周秉德是周恩来三弟最大的女儿,自12岁住进中南海西花厅,在周恩来身边生活了十余年。周恩来夫妇无嗣,周秉德因此成为与周恩来关系最密切的晚辈。

作为周家第二辈中的大姐,周秉德俨然已将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精神作为己任。虽已年逾八旬,她仍坚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论坛、演讲,以及接受各种媒体的邀约采访上。

“年纪大了,最近确实感觉有些累。但坚持做这些,也算是我自己的不忘初心吧,希望能通过我,让更多人真正了解老一辈人的过往。”接受红船采访前,周秉德刚刚参加了北京卫视一档真人秀节目。周总理的故事,经过她的婉婉道来,不由得让现场观众潸然泪下。

2.jpg

周恩来

在她眼中,周恩来不仅是新中国的首任总理,更是自己的伯父,“大伯性格平和,但对家人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要求每一个周家的孩子从小就要做个普通人,不论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不能因为他职位高而产生任何特权思想。”

朴素的家风教育体现在周秉德生活的方方面面。采访当天,红船记者走进了周秉德的家中,那是北京西城一栋老楼3层的一个单元中。

谈起为什么住在这里,她笑谈道,“这栋楼已经60多岁了,曾经是我公公工作单位的宿舍楼。当年国家给公职人员分配住房时,我本来是有申请条件的,但是看到周边的同事似乎更需要住房,我就一直没申请。所以,这么多年来,我都没有自己的房子,就一直住在这里。”

在周秉德看来,如果一个人对物质生活条件的期待要求不太高,那他就很容易得到满足;如果一个人追求超出自己能力,不切实际地追求奢侈生活,那他永远不会满足,心里不满足,行为上就不可避免要做些事情满足自己的心理要求,就容易走邪路。“没有天生的贪官,都是这么一点点,最终走上的不归路。”

新中国位列第二的军事家

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涌现出许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新中国建国后,在1955年至196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共有1614位开国元勋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但在众多将领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却只有36人。其中,排在第二位的军事家,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周恩来同志。

说起周总理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绩,周秉德回忆道,“大伯在家时没有人们想象中军人们常见的威严,也根本不会跟家里人讲述自己指挥战争的往事。但位列第二位军事家,他是当之无愧的。”

3.jpg

周恩来

据史料记载,1924年,周恩来从欧洲回国后,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部长,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当时正值国共两党合作,他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的临时军事指挥部工作。此后,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政治部主任兼第1师党代表、第1军副党代表、东征军总政治部总主任等职。

1925年2月和9月,周恩来先后参与领导和指挥有黄埔军校校军参加的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在东征军攻克惠州城的那场战役,年仅27岁的周恩来,已经展现出他卓越的军事才华。在那场战役中,东征军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攻克了号称“固若金汤”的惠州城,取得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第一个辉煌胜利。

“在惠州鹅岭山山头上有个东征军的指挥部,可以鸟瞰整个惠州城,我曾上去过两次。”周秉德说。当时军队攻打惠州,几天打不下来,蒋介石准备改攻海陆丰。但周恩来主张继续攻打惠州城,并提出三面打击,留一出口让敌人出逃的战术。蒋介石被说服,同意了周恩来提出的方案。最终,东征军攻进惠州城,为第二次东征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0年前周恩来的初心

周秉德20岁出头的时候,大伯周恩来给她讲了自己的恋爱故事。近日,在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节目中(2017年11月18日播出),周秉德与大家分享了伯父周恩来年轻时的爱情故事。

1920年,周恩来去法国留学,那时候,他的女友和他一样,都是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他们到了法国也一起加入了少年共产党。

但是,不久之后,那位女士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她只想研究学问,却不大想过问政治了。那时候,周恩来已经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认为自己要找的终身伴侣,应该是一个能够共同在革命征程中,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人。

因此,他与那位女士分了手,然后写信给在天津五四运动中担任讲演队长的邓颖超。他给邓颖超寄了很多信和明信片,其中一张明信片上印的是德国的两位革命家情侣: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

4.jpg

1926 年邓颖超与周恩来 来源:人民网

在这张明信片的背后,周恩来给邓颖超写的是:“愿我们两个人,和他们两个人一样,将来共同走向断头台。”

回忆起这段往事,周秉德曾这样说到,“这是情书啊孩子们!大伯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地献身于自己追求的共产主义事业的。”

对于党的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念,周秉德也向红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党已经成立快100年了,最初党成立是为了什么?为了国家的兴旺,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繁荣。我想,这应该是所有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初心。”

“我伯伯在他13岁的时候讲,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19岁的时候,从南开中学毕业去日本留学,在跟同学告别时写了一句话,‘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弟翔宇临别预言’。这句话就是周总理的初心,就是他的百年中国梦。”周秉德感动地说,大伯说这句话是在1917年,距今(2017年)整整是一百年。当时他就预见到中国势必会有腾飞的这一天,而现在的中国就正在走向崛起,走向腾飞。

撰文:纪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