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开国上将贺炳炎:把枪给战士,自己和敌人近身肉搏

16 2018-05-16 23:55

在战争年代里,他艰苦奋斗,英勇顽强,历次战胜艰险,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红军赵子龙”,“孤胆英雄”,“钢铁将军”......一系列美誉都说明此人气概非凡。而提起“独臂刀王”四个字,没有一个人不暗暗称奇,竖起大拇指的。

红船编辑部联系到贺炳炎之女贺北生的时候,对方热情地表示:“你们愿意把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记载宣传出来,作为子女,我理所应当支持你们的工作。”尽管其腰腿不便,还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配合了记者的采访。

16岁参军遭拒,终被贺龙收留

1913年,贺炳炎出生于湖北松滋,父亲是名打铁匠,从小因家境贫寒给地主放牛。9岁母亲病故,贺炳炎就跟着父亲翻山越岭打铁,他负责拉风箱。小时候的贺炳炎就好打抱不平,身边的小朋友一旦受了欺负,他便冲上去“要说法”。

1929年初,贺龙的队伍路过洪湖地区,贺炳炎的父亲就报名参加了革命队伍。当时,16岁的贺炳炎也想跟着队伍革命,因身子小力气弱,遭到父亲拒绝。他就尾随部队,偷偷跟了上去。父亲发现后勒令他回去,贺炳炎撅着性子不同意。

正当父子俩对峙时,贺龙走过来,一看小家伙机灵的样子,还很坚决,就发话:“你干宣传去吧!”于是,小小年纪的贺炳炎提着浆糊桶子,一路上负责给部队贴标语。

贺北生说,自己的父亲参军时还是个孩子,对革命不了解,也没其他想法,只知道这个部队是解放穷人的,跟着部队走就是了。

1.jpg

贺炳炎之女贺北生

把枪给了战士,自己和敌人近身肉搏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举行。此次阅兵式上,10个徒步方队以英模部队的名称命名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举行的第15次阅兵,也是首次以英模部队名称命名受阅方队的阅兵。

这些英模部队方队的前身,代表了我党在抗日战争中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各个战场上抗击日本侵略的优秀代表。其中,有一支“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英模部队,贺北生向红船编辑部娓娓道来这支特别的方阵与自己父亲的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当时,贺龙是国民革命军一二〇师师长,贺炳炎是其手下七一六团团长,廖汉生是政治委员。当时,革命队伍与日本人还没有过多的正面交锋,但日军武器已非常先进。

敌方部队负责运送忻口战役的粮草、弹药、武器等物资,在当时的背景下,我军必须要打断对方的运输线,贺龙将此重任交给贺炳炎和廖汉生。正式交战之前,两人去需埋伏的村庄查看地形。村子已经被日军扫荡过了,整口井都填满了村民的尸体,义愤填膺的七一六团战士们更加坚定了要为村民报仇的决心。

为了突破敌人的扫射袭击,贺炳炎和廖汉生决定近距离作战。日军的战车一到达埋伏点,士兵们就从山上冲下来,一鼓作气投入战斗。当时我军的枪支有限,大部分人拿着大刀长矛跟敌人拼命。贺炳炎把枪留给别的战士,自己拿刀近敌身肉搏。

最终,这场战役大获全胜,缴获了敌人的物资,歼敌500余人,迟滞了日军对忻口前线的增援。

谈到此战,贺北生激动地表示:“这场战争不仅打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还打破了日本鬼子不能战胜的神话。虽然那时候还没有与日本人打过多少仗,但我们的军队没有被对方先进的武器吓倒,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梁家辉零片酬演贺炳炎圆军人梦

演军人是演员梁家辉多年的夙愿,他说:“香港演员演真正军人的机会很少,我一直想演一名革命军人。”在电影《太行山上》开拍之前,他主动给八一制片厂打电话,希望能出演其中一个角色,圆自己的军人梦。

剧本出来之后,梁家辉在诸多角色中相中了独臂将军贺炳炎一角,并且没有要任何片酬。贺北生向红船编辑部讲述了一段小插曲。

有人通过报纸得知,该片有梁家辉敬礼的镜头,就告诉了贺炳炎子女。贺北生表示,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没有右臂而非左臂,因此其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不用行军礼的军人。于是,他们致电八一制片厂,指出既然片中注明了自己父亲的名字,就应该尊重事实,希望能将错误纠正过来。

最后,经过双方协商,八一厂通过删减镜头以及相关后期处理将这一失误纠正过来。

2.jpg

电影《太行山上》

新婚当天怕浑身伤口吓着妻子

从交谈中,红船编辑部发现,贺北生是一个非常爽朗的人。在谈及自己父亲英勇征战时,她的情绪似乎被当时的战事感染,非常高亢激昂。然而,在提到父母亲“不浪漫却非常动情”的爱情故事时,其流下滚滚热泪。

贺北生讲的是父母新婚之夜的故事。1942年,贺炳炎和妻子姜平结婚当晚,已到休息时间,贺炳炎还是保持端正坐姿,一动不动。念及第二天还有战斗任务,姜平就提醒贺炳炎该休息了,对方还是一动不动。几次提醒后,姜平有些伤心地说:“如果你不喜欢我,何必娶我。”

听到妻子的委屈,贺炳炎开始解扣子脱衣服,衣服随之滑落,他这才缓缓开口:“我不是不喜欢你,我是怕吓着你。”

原来贺炳炎在此之前已经负伤14次,身上前前后后一共布满16个洞。姜平看着这些伤口,久久说不出话来。在那个战争年代,贺炳炎常年在前线打仗,夫妻俩见一面竟是奢望。那时候盐和药品属于非常珍贵的日用品,姜平省吃俭用攒的盐巴,就被丈夫小心翼翼地揣在兜里舍不得吃。

对孩子的教育身教胜于言传

在贺北生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对孩子们列严格的框框架架,要求他们必须做什么,千万不能做什么——他总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潜移默化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贺北生举了三个例子。

3.jpg

贺炳炎(资料图)

贺北生说,父亲在成都军区当司令员时,经常要到北京开会,孩子们都很向往北京,想去北京看看,但没有搭过一次父亲的飞机。父亲跟他们说:“如果你们想去北京,以后等你们长大了,凭你们的本事到北京那就是好样的。”

为了让孩子们融入集体生活,不搞特殊化,贺炳炎送他们到成都军区八一小学住校。学校在东教场,家住北教场,中间隔八九里路,平时是回不了家的,只有逢周末的时候,孩子们才一块走路回家。贺炳炎平时工作很忙,又经常要去北京开会,很少能见到孩子。但只要他在家,每到周末的时候,他就会坐在院子的台阶上,盼着孩子们回家。尽管父亲非常想念自己的孩子,但也不允许用公家的车去接他们回家,都是让他们自己背着书包走回家。

最令贺北生难忘的,还是父亲带她去见毛主席的时候。1959年夏天,毛泽东主席视察四川,到了成都后,就住在当时的省委省政府招待所金牛坝。恰逢贺炳炎的吉姆车送去维修了,他就随便“抓”了辆吉普车,拉着孩子们就往金牛坝赶。等到了金牛坝的路口,站岗的卫兵一看是辆普通的吉普车,就给拦下来了。贺炳炎很着急,他从副驾跳下车,卫兵一看,是位没有右胳膊的军官,赶紧立正敬礼。贺炳炎只讲了一句话:“以后不管什么情况,要看人,不要看车。”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贺北生从小就明白,绝对不能占公家的便宜,更不用说买官卖官,根本不可能的事。一看到贪官腐败行径被披露,她就特别痛心。她说,现在的江山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打下来的,任何人都要知道自己应该铭记什么,而不能只想着一己私利。

当下年轻人需要了解历史

贺北生在和记者闲聊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将话题转移到年轻人身上,言语中足以看出老人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经历了其父因不堪战争留下的病痛折磨,贺北生对生命有了比他人更深刻的领悟。因此,她对一些社会事件充满不解。

“这个姑娘失恋了,觉得痛苦选择跳楼。那个小伙学习成绩不如意,觉得不能出人头地就寻死......这种事情太多了。革命先烈血洒战场不就是为了我们现在能吃饱饭吗?然后呢?年轻人没有责任吗?中国的未来是要交给年轻人的,他们应该知道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贺北生话锋一转:“所以,年轻人应该主动了解历史,社会也应该注重革命精神的传承。”

红船编辑部了解到,贺北生目前担任将军后代合唱团副团长一职。她幽默地表示:“其他的事情不会做,我们也没钱,我们就想着怎么能把革命精神传承下来。于是就成立了这个将军后代合唱团,唱响中国,用歌唱的方式把精神宣传出去。”此外,贺北生还去学校、单位等地方讲革命故事,让年轻人了解那个年代的革命事迹。

撰文:王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