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他战功赫赫是“亮剑”原型,去世后邓小平亲自为其审阅悼词

18 2017-10-18 23:30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舍生忘死,转战南北,先后七次负伤,率领部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和胜仗,包括家喻户晓的韩略村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等。即使最后卧病在床,也一心想要冲到最前线,再摸摸枪杆子,再听听那冲锋陷阵的号角声…….这就是开国将军王近山的传奇一生,他为人民立下的战功,多次受到毛泽东及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称赞。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5月17日,王近山同志的追悼会在原南京军区大礼堂举行,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许世友等中央领导人给他敬献了花圈,时任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还亲自审阅了他的追悼词。

1.jpg

王近山

近日,王近山之女王媛媛接受了红船编辑部的采访。其实她从小由王近山的司机朱铁民抚养,和王近山将军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但这并没有割裂这对亲生父女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在面对镜头谈及王将军即将离世的那段日子,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大姐”情难自己,几度落泪……

2.jpg

不忘初心为战友报仇

“王疯子”是王近山将军人尽皆知的称呼,可能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其性格的真实写照,其实不然。王媛媛告诉红船编辑部,自己的父亲是一位有勇有谋、疾恶如仇的军人。

在参加红军之前,孩童时代的王近山和大多数老百姓一样,吃不饱,穿不暖,一直饱受地主恶霸的欺凌。有一次,他曾亲眼看到自己的小伙伴被地主恶霸捆在树上削鼻子、挖眼睛,生生摧残致死。从那个时候起,王近山就立誓要改变普通老百姓悲惨的生活境遇。

1930年,15岁的王近山和陈锡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后编入红四方面军),做了詹才芳(曾任红四方面军十二师政治委员)身边的一名警卫员。“那个年代天天打仗,父亲在不断积累战术经验的同时,也看着无数战友一个个倒在自己的身边。”讲到这里,王媛媛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20岁的王近山和熊厚发(此前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团长)分别被徐向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任命为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九十三师和八十八师的师长,之后两人交换了枪,约定其中一个牺牲之后,另外一个要用对方的枪为战友报仇。1937年3月,熊厚发被俘壮烈牺牲,这把枪就陪着王近山南征北战,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上甘岭战役中,他依然紧握着当初熊厚发换给他的那把驳壳枪。

3.jpg

王近山将军(左)与陈锡联将军在一起

“一将功成万骨枯”,千千万万的战友倒下,由此支撑着王近山这股“疯”劲,打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大胜仗。除了上文提到的陈锡联、熊厚发等人,叶成焕(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也是王近山亲如兄弟的战友,最终为国捐躯,年仅24岁。每每谈及于此,“疯子”将军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他以此教育王媛媛:“你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们鲜血换来的,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它呢?”

一辈子的军人情结

在王媛媛的记忆中,父亲穿了一辈子军装,即使很旧的军服也被他熨得平平整整。“父亲希望把这种军人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于是要求我们兄弟姐妹都得去当兵。”王媛媛说,当时自己是父亲的重点关注对象。因为很小的时候就跟养父母生活在一起,她一直被无微不至地关爱,对于这点,王近山将军非常不满,希望通过部队生活改掉孩子身上“娇生惯养”的习性。

1969年7月,王近山从河南农场来到南京,被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钦点为当时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重新穿上了军装,也见到了久违的孩子们。见面的那天,除了在部队的两个孩子,其余六个儿女都围在他身边争着抢着叫“爸爸”,王近山沉浸在浓浓的亲情氛围中。

王媛媛记得,父亲刚回来的那几天,是她最快乐的日子。父亲带着她和五个兄弟姐妹,尽兴地逛遍了南京。然后,他从部队拿回来军装,让孩子们穿上。正当所有孩子兴高采烈地试军装时,王近山从一间屋里出来,自己也换上崭新的军服。“爸爸郑重地跟我们讲,穿上这身军装,代表的就是军人的形象,永远要保持军人的气质。”时隔50年,如今王媛媛依然铭记着这句话。接着,王近山就教孩子们站军姿,行军礼……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

4.jpg

王近山一家人在一起(第二排右二为王媛媛)

跟自己的父亲一样,15岁的时候,王媛媛也进部队成为一名军人了。虽然是副参谋长的女儿,但是她不仅没有得到任何特殊照顾,反而被父亲有意安排到最艰苦的岗位。至今,王媛媛提起这段“艰苦”岁月,都对红船编辑部直言吃不消:“为了争先进入党,我每天得种地、挑水甚至挑粪。” 她所不知道的是,南京那边父亲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1974年的一天,王近山突然胃出血,情况十分危急。当父亲生病的噩耗传到王媛媛所在的营房时,她还在拉练。经历了连日异常艰苦的训练之后,这个消息无疑是击垮她身心的“最后一棵稻草”,王媛媛嚎啕大哭,马上赶到南京军区医院看望自己的父亲。

从1974年到1978年,在王近山与病魔抗争的那段日子里,儿女们轮流到军区看望他,照顾他,这时候,亲人之间的陪伴变得弥足珍贵。王媛媛清楚地记得,自己即将归队陪着父亲的最后一晚:告别的时候,她向着病床上的父亲认真敬了个军礼,庄重,有力,因为她知道,父亲对儿女的期盼,她知道,父亲一辈子的军人情结!

悄悄退出房间的王媛媛不禁再次望向病床的方向,那个她记忆中不苟言笑的严父,那个战火中的“王疯子”,别过头啪嗒啪嗒地掉眼泪......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永远离开了人世,年仅63岁;5月17日,在当时的南京军区大礼堂举行了王近山同志的追悼会。据王媛媛回忆,那天礼堂挤满了1000多人,许多王近山将军当年的老部下、老战友都赶来了,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许世友等中央领导人也都一一敬献了花圈。当时的军委主席邓小平审阅完悼词之后,亲自指示将王近山的原“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职务改为“南京军区顾问”,恢复了其大军区正职的待遇。

司令爸爸与司机爸爸的秘密约定

2009年,王媛媛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司机爸爸和司令爸爸》,这本书中记录了女儿眼中两个可亲可敬的父亲,点点滴滴的故事情节让读者为之动容。事实上,刚开始她完全不理解“司令爸爸”的做法。王媛媛向红船编辑部坦诚了年幼时隐藏在自己心里的想法:为什么亲生爸爸要把我送给一个外人当女儿?是自己太丑还是自己太顽皮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年幼的小女孩单纯的猜测。而对于其中的故事,几十年来,父亲始终闭口不言。直到多年后,王媛媛才从大哥那了解到,这一切源于两个爸爸间秘密约定。

原来,在抗美援朝时,朱铁民是王近山将军的司机。为保护将军免受敌机轰炸,他总是将其隐藏在树林里,自己则往吉普车上装许多松树枝,拖着那些松树枝在公路上狂奔以吸引敌机。“美国鬼子一看,怎么还有人敢在大白天开着车在阵地上跑的?立刻,飞机、大炮,呼啦啦一下全都上来了。”读着《司令爸爸与司机爸爸》中关于两个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并肩作战的场面,仿佛阵阵的炮火声就在耳边。也就是那个时候,王近山和自己的司机朱铁民结下了更加深厚的战友情。甚至他们之间的情谊已经超越了战友,比亲人还亲。

1952年,上甘岭战役前夕,王近山曾问朱铁民:“我打胜仗,你有一半的功劳,你想要什么说出来,我都可以满足你!”

朱铁民却认为,自己跟着首长已经享受到比其他人更好的待遇,早已心满意足了。

王近山继续追问:“你如果有什么愿望,大胆说出来嘛,我一定尽力而为!”

这时,朱铁民才无奈地嘀咕:“如今,我膝下没有一儿半女,要是有个孩子就好了…….”

本来是朱的无心之谈,却被王近山当了真,他当下约定:“咱们回国之后,我请最好的医生给你看病,如果还是没有孩子,到时候我生的第一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都交给你抚养。”

1953年1月,抗美援朝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王近山与朱铁民终于回到祖国。1953年初冬,王近山夫妻第六个孩子出生了,这个孩子就是王媛媛。但是,当她即将上幼儿园的时候,王近山不顾爱人的反对,便将她交给司机朱铁民。

王媛媛得知这个秘密约定已经是很久之后了。小时候对亲生父亲的懊恼和不满,与两位爸爸同生共死的革命友情相比,早已随风消散……她只希望,能尽做女儿的责任,回报自己的爱给两位爸爸。

热心公益,用行动继承父亲遗志

2008年底,王媛媛从工作单位正式退休,但大爱的脚步并没有停止。面对红船编辑部的记者,她动情地说:“从小到大爸爸就教育我们,要体会老百姓的疾苦,为人民服务,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些年,我从爸爸的家乡开始,参加了很多有意义的公益活动。”

5.jpg

位于红安的王近山故居

王近山的家乡在湖北省红安县,他曾多次回家乡为乡亲们买化肥,买生产用品,甚至还建了水泥厂。王近山去世之后,王媛媛继承了父亲的作风,常常回去看望乡亲们,和自己的叔叔婶婶们聊天。红船编辑部由此了解到,退休之后王媛媛的工作丝毫没有减少,而且她以更加热情的态度积极投入到贫困地区的慰问、帮扶工作中。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传承红色精神的基金会,合唱团,干部学院,故事团,还有红二代聚会,王媛媛表示,自己很荣幸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尽一份力,走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山区看看孩子们,看看烈士家属,看看需要帮助的老人。

“我知道,爸爸在天上看到了,肯定希望我这样做。”

因为王媛媛曾从大哥的口中得知,父亲任职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工作期间,常常去偏远的地方视察。那时候,舟山群岛其中一座小岛上有我军的几名哨兵在此常年执勤,已患重病的王近山就带着另外一位首长向守志去看望。和所有人一样,王将军坐着吊筐登上小岛,为战士们带去食物以及生活用品,并进行亲切地慰问与交谈。分别的时候,两位首长坐着小船已经不见人影,小岛上的战士们依然忘情地行着军礼,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两位首长会心系着他们这些不知名的小战士,亲自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慰问考察。

保持赤子心,为高压反腐点赞

王媛媛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时,正值全党上下以崭新的面貌和昂扬的斗志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反腐正风的第5个年头,党中央领导下的中纪委反腐监察工作同样交出了傲人的成绩单。王媛媛表示,自己一直在关注着反腐工作的推进,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父亲在世的话,要是看到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该有多么痛心!”王媛媛直言不讳地说道。她进一步表示,作为一名光荣的“红二代”,自己需传承父辈们身上的优良传统,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她也听说过,甚至遇到过一些人,利用“红二代”标签享受特殊待遇大肆敛财......王媛媛对这种做法深恶痛绝,因为从小父亲就以身作则,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是有工作用车的,但是他从来不允许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坐公家的车。”“父亲对打仗一向很有研究,但是他对金钱、官衔等物质方面的东西没什么概念,吃穿够用就行,从不计较自己的经济条件,他是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1964年,爸爸被发配到河南农场劳改,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条件非常艰苦,但他没有半句怨言,每天和群众打成一片,反而过得更充实。”从王媛媛久远破碎的记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淡泊名利,情操高尚的开国中将。

电视剧《亮剑》播出时,坊间普遍流传着“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就是王近山”的说法。为此,红船编辑部特意向王媛媛求证,她答道:“其实这个消息我事先并不知道,后来才常听身边的朋友说起。有一次我的责任编辑提到这个事,很巧,这个责编也是《亮剑》原作者都梁老师的责编。事实上,‘李云龙的原型就是王近山’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李云龙应该是包括我爸爸在内的一个多位英雄战将的综合体。”王媛媛的一席话,终于解开大多数网友心中的谜团。【图片均来自网络,部分内容出自《司令爸爸司机爸爸》(王媛媛著)】

撰文:王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