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资料显示:李凯城,1969年入伍,历任班长、技师、政治教员、干事、政研室主任、总参某研究所副政委,大校军衔。在领导机关工作多年,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研究。其爷爷李克农,曾任外交部副部长、情报部部长等职,是唯一一位没有打过仗的开国上将。
我们不应该忘记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
李克农
李克农,中共情报史上的传奇人物,人称“中共特工王”。从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卧底”,到担任中共中央情报委员会书记,李克农长期工作在隐蔽战线,中国革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不过,对于大家给李克农的“中共特工王”这个称号,李克农之孙李凯城有着自己的理解。李凯城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容,爷爷曾是隐蔽战线中的一个主要负责人,上有领导、下有很多同事,是大家共同在从事着隐蔽战线的斗争。
所以李凯城说:“‘特工王’这个称号,更多的是一种形容,来形容爷爷的特殊地位。但实际上这是组织的力量,爷爷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之一。爷爷是承上启下的,绝不单单只是他个人的作用。”
李凯城也向红船编辑部讲述了他对于隐蔽战线的理解。他说,因为党的事业要发展,所以就不仅要有公开的斗争,也需要隐蔽战线斗争,二者缺一不可。因为敌人对我们是两手,所以我们对敌人也要是两手。
在革命斗争历史上的这个特殊的人群,也就是隐蔽战线的同志们,他们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李凯城说,这条战线跟其他的不一样,因为做情报工作就需要接近敌人,需要长期潜伏,以隐蔽的身份出面,才能得到有价值的情报。
因为这个原因,作出了非常大贡献的他们,却经常不被人理解,被当作叛徒、汉奸,被同事、战友、亲人误解的有很多很多。所以甚至很多人死后,其功绩、艰辛也不全被人们所理解、所认同,甚至可能永远隐藏在历史背后不被人知晓,这就是这条战线的特点。
幸运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事情都已经到了可以逐渐解密的时候,包括很多的影视作品、宣传报道等等,都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隐蔽战线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也开始慢慢地进入到人民的视线中。
“这是好事,我们确实应该通过各种形式让大家牢记,这个战线有那么一批忠贞报国、忠诚于党、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甚至含冤受屈的人。了解这批同志对中国革命、对党的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要是现在再不讲,就可能永远成为历史了”,李凯城说。
爷爷是唯一一位没有打过仗的开国上将
据了解,李克农是我军功勋卓著又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高级将领。上世纪20年代,在恽代英等中共早期领导人进步思想的熏陶下,年轻的李克农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逐步显示出了非凡的地下工作才干。
他的一生从此与中共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联系在了一起,他本人也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李克农被毛泽东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一名从“寂静战场”上走出来的特殊将军,并获得了“中共特工王”的美名。
李克农,祖籍安徽巢县,生于芜湖。1917年,18岁的李克农在北京参与《通俗周刊》的发行工作,后因张勋复辟,被迫回到芜湖。“五四”运动后,李克农参与领导学生运动,192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18日,国民党芜湖右派策划反革命政变,李克农获得情报,使得中共芜湖特支及共青团芜湖地方执行委员会主要骨干得以安全撤离。这是李克农送出来的第一个情报,从此很多工作都是围绕情报工作展开,送出的情报,挽救的同志,不计其数。
李克农曾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军工作部部长;参加长征后,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抗战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委员兼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克农任外交部副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情报部部长。1953年起,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克农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62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他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曾说过:“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
家里从小就跟我们说不要给前辈们丢人
李克农和赵瑛
接受红船编辑部专访时,谈及自己的特别身份,李凯城坦言:“作为李克农的后代,我们不奢求为家族争多少光,别给前辈丢人就可以了。我希望大家更在意的是我所做的工作,而不单单是我是谁谁谁的后代。”
李凯城说,家里从小就跟他说不要给前辈丢人。他父亲他们那代,都是抗战初期参加革命,也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父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给前辈丢人,不要指望着沾前辈的光。
2010年3月,经人介绍,李凯城去湖南长沙为公安部举办的全国国保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讲课。主持人知道他的身份但是没有说,在他讲完课后,主持人说了一句:“李老师是我们这个战线一个老前辈李克农的后代”。
“当时,全场热烈鼓掌,我当时就觉得大家鼓掌是对前辈的认可,我也感到很荣耀,但同时也感到了一份责任。作为李克农的后代,人家这么尊重我,我就更不能给前辈抹黑,要活出自己,我自己也要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李凯城表示。
新中国成立后,李凯城的二姑李冰曾任天坛医院副院长,后来参与筹建新中国第一所肿瘤专科医院,投入肿瘤防治事业,成为中国肿瘤防治事业开拓者之一,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并在中国做了几亿人规模的癌症普查。
“文革”后,李冰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十二大中央候补委员。“因为二姑在工作上的突出表现,一度被组织上推选成为卫生部副部长的人选,当时名单都报上去了,我二姑拉着父亲想方设法托关系走后门,只为不当副部长。”李凯城说。
当时,卫生部江一真部长苦笑着说:“人家都是走后门要官,怎么你倒反过来啦?”后来家人问她为何如此,她平静地说:“卫生部不缺我一个跑龙套的副部长,我还是在院长的位子上能做出点事情来。”
据李凯城讲述,“我二姑一心一意想在自己的肿瘤防治事业上作出成绩。”专访中,李凯城还讲到了他爷爷奶奶那代人的公私分明。李凯城说,他爷爷不在家的时候,奶奶从不让炊事员做饭,都是自己做;他奶奶得病了也都不用爷爷的公车,而是让他三叔用自行车驮着去看病。
军队腐败到那种地步真是让人痛心不已
李凯城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摄影 李文静)
李凯城又接着说道,“爷爷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传承。”
在谈及近两年的腐败案例时,李凯城用了八个字形容他的心情——“触目惊心,痛心不已”。李凯城说,前些年,党风、社会风气非常不好,出了那么多问题,被查的中管干部就有440多个,真是触目惊心,痛心不已。
特别是军队,中央军委原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两个副主席被查,还有11月自杀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原主任张阳。李凯城说,他作为一个老军人,当了一辈子兵,看到军队腐败到这种程度、这种地步,真是痛心不已。
不过,好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正风肃纪、反腐倡廉。不仅动真格儿的,而且既打老虎又拍苍蝇,使整个反腐败斗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我们也是非常振奋,希望反腐败能保持下去”,李凯城说。
李凯城说,抱怨没用,是很多因素造成了前些年的那种局面。与其抱怨,还不如做点什么。他认为,自己能做的,恰恰就是把革命前辈的精神好好总结出来并宣传出去。因为反腐光靠制度不行,还是要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很好地结合起来。
李凯城说:“我们搞党性教育,其实就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之所以一直在努力,也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年轻干部记住前辈、理解前辈,像前辈那样为人民服务,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出的贡献。”
钟情于红色管理从军队中汲取管理智慧
李凯城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摄影 李文静)
在领导机关工作多年的李凯城,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研究。现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专精于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研究。
李凯城在今年11月举行的建军90周年的一个纪念活动里曾称,他觉得需要继承的精神财富里面,也包括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背后的领导与管理理论。精神是重要的,但是方法也还得能够找到、找对。
他说,现在中国成功的企业家,可以说绝大多数都从党和解放军的成功经验中汲取了智慧。“我们的党和军队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我们把它称之为红色管理。我现在非常希望能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它的价值,在实践中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为什么会如此钟情红色管理?李凯城表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管理思想,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些西方的所谓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听着好像有道理,但是在落实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
所以,他认为西方的那套管理思想有它的科学之处,但并不是尽善尽美的。相反,过去传统的有些东西是行之有效的。那怎么把这些东西给它提炼出来,用现代管理学的语言去表述它,实现范式转换。
李凯城说,能不能把这两套理论打通,看看这两套理论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局限,然后把它们融合,真正的“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形成中国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中国为什么能成功?其实是可以好好总结的。随着中国的崛起,大家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这就不光需要描述现象,也需要从理论上把成功经验给它概括出来,上升到理论,让全世界关注中国发展的人,也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
李凯城表示,从管理学的角度,总结成功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光建立了理论自信,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而且会给关注中国发展的人一条理解中国成功的路径。
这些年李凯城到全国各地去讲党和军队的管理,大概讲了1000多场,有十几万人听过他的课。李凯城称,他在授课的过程中,曾多次有人称“你们所做的事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这成为其一直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李凯城认为,这是一番事业,利国利民,利他利己。
谈到未来规划,李凯城说:“我们要做智库,加强理论研究;做工厂,把理论研究成果不断转化为培训产品,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做平台,把有志于这个事业的人,通过网上网下的形式聚集到一起;做书院,有一个交流的地方,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这个队伍……”
撰文:张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