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底,新中国建国后解放军首次授衔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长乐村战斗、百团大战、上党战役、淮海战役……从北伐、南昌起义、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出身军人世家的陈赓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按照其子陈知建的说法,他们家“两代半在旧军队,两代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
其实,陈赓之子陈知建也是一名将军,曾任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服役39年。近日,他接受了红船编辑部的专访,再次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缅怀记忆中的父亲。
▲2003年,陈知建在长沙参加国防科大50周年校庆
黄埔军校第一代学生
1903年,陈赓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大地主家庭。祖上几代都是军人,他也14岁就参了军。陈赓曾在军阀掌权的湘军从军4年,后来依次进入国民革命军、红军、解放军等,按照陈知建的说法,“陈家五代行武,两代半在旧军队,两代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
▲陈赓大将
1916年起,在湘军4年时间里,军阀混战,年轻的陈赓打了不少仗。后来,他到黄埔军校读书。陈知建说,“我父亲军旅生涯非常完整,他经历了士兵阶段的所有军衔。可以说,他是一位打出来的将军。让我们这些中级指挥官(师级以下)非常羡慕。”
1921年,陈赓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共产党;第二年,他就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1923年年底,孙中山开始筹办军官学校。党组织考虑未来的武装斗争需要军事人才,决定选派一些当党团员去学习。因为陈赓当过兵,所以要他去报考。
经过笔试、口试,陈赓被顺利录取。第二年,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国民党决定建立黄埔军校。
陈赓在《我的自传》中写道:“是年底,党派我至上海转广东,投入程潜所办之陆军讲武学校。1924年K.M(国民党)改组,创办黄埔军官学校。我以为革命青年不应分散力量,甚或为私欲者所用,而应集中黄埔训练,积极主张武校合并军校,我并以身作则,首先退出该校,考入黄埔。是后武校同学相率来归,以至全校合并黄埔,改编为军校第一期。”
“那个年代,但凡有点热血的爱国青年都去念黄埔军校了,因此早在学校时期,父亲就认识了两党很多高级领袖,还深得蒋介石的赏识”,说到这里,陈知建还跟红船编辑部分享了一个“父亲勇救蒋介石”的小故事。
遭遇伏击救了蒋介石一命
那是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在广东第二次东征讨伐叛变的军阀陈炯明。蒋介石任总指挥兼任第一军军长,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因作战勇敢,陈赓当时被蒋介石调到总指挥部担负警卫任务。
当月27日,蒋介石的第三师在惠州五华县遭遇陈炯明主力林虎伏击,蒋全师溃败。陈赓当机立断背着蒋介石跑到河边,掩护蒋介石过河,将他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救了蒋一命。随后,陈赓又冒着生命危险替蒋介石送信,与周恩来的第一师取得联系。有了周恩来的支持,蒋介石溃败的部队才得以整编。陈知建表示,“事情发生后,蒋介石对父亲的表现非常满意,不仅赠与他很多礼物,还将他调作自己的侍从参谋。”
到了抗日战争年代,吃不饱,穿不暖,身体负伤是军人的“常态”。但在这艰苦的环境中,陈赓大将始终保持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非凡的人格魅力也感染着身边的人们。据陈知建讲述,南昌起义之后,自己父亲双腿先后被敌人的子弹击中骨折,差点要截肢,但这竟然成了他“讨饭的资本”。
陈知建讲起这段历史也是哈哈大笑:“我爸当时饿坏了,他就故意捣乱,把自己弄得衣冠不整,好让王震的纠察员给抓回去。因为当时王震是卫戍区司令,吃的东西还算富余。果然,纠察员把他带到了王司令处。看到他拄着拐杖,蹦跶着过来了,王震司令懊恼地直拍大腿,反问纠察员‘你抓谁不好?怎么把他给抓来了,我还得请他吃饭!’最后两人找到一些羊骨头,和胡萝卜炖了,我爸总算蹭到一顿饱饭,哈哈!”
在战场上,陈赓大将是绝不含糊的。但是他从来不对自己的家人讲述自己的战斗故事,陈知建多年后经过自己查阅资料发现,父亲一辈子共在战场上负伤六次,其中两次重伤、四次轻伤。
▲抗日战争时期的陈赓
敌军眼中“一流的伏击战”
日军曾在相关资料里盛赞一场战役,称它是八路军“一流的伏击战”,这场战争就是刘伯承、陈赓策划领导的神头岭伏击战。1938年2月中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根据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在正太线上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根据地,建立和发展地方武装力量。为了歼灭敌军补给的主要交通线邯长公路,第一二九师决定,以吸打援敌的战法,在神头村地区伏击歼敌,尔后寻机再战。
对军事战术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伏击战对地形环境要求比较高,但当时的神头村旁边只有一条公路,周围都是光秃秃的田地,地形开阔,不便隐蔽。巧的是,距公路两侧20米处有国民党军队过去修筑的工事,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当即决定提前一天埋伏在那儿。果然,日军并没有想到我军会策划伏击战,双方最近的距离只有3米,也没有发现。
作为陈赓大将的儿子,陈知建曾任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第14集团军副参谋长,服役39年的他是新中国的一名将军。讲起当年的这场战役,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眼中流露出对父亲的钦佩与崇拜。据介绍,多年后,陈知建也特意来到当年父亲在山西的十余个战斗现场,分析作战地形。作为一名老军人,他表示,神头村能打伏击战确是出奇制胜,独树一帜。
“那时候,作战之前,战士们每人只能配发两三发子弹,但手榴弹数量充足。虽然手榴弹杀伤力不太强,但数量多了,炸起来就跟烟雾弹似的。敌方没办法指挥,我们正好拼刺刀。鬼子的步枪一米六几,咱们的步枪带刺刀还更长些。我爸当时还有腿伤,拄着拐棍就上战场了,人倒是没事,把拐棍给炸飞啦,警卫员都吓坏了……”,据陈知建介绍,这场战斗持续了2个小时,共毙伤俘敌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子弹万余发。
▲抗日战争时期的陈赓
曾不幸被捕遭遇电刑逼供
▲1956年冬,陈赓与孩子们在家中
关于自己的过去,陈赓从来没有跟家人讲过,包括陈知建。陈知建表示,虽然父亲久经战场,但战争太残酷了,一提到过去,父亲都会非常难过。对于父亲的这些情绪,年轻时代的陈知建一直都不太理解。直到自己参了军,当上副师长、副参谋长之后,才知道父亲的一生何其不易!
2003年,是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退休之后的陈知建忙着找资料,张罗为父亲撰写传记的事情,这时他才真正走进父亲的过去,了解了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013年,陈赓大将诞辰110周年之际,陈知建与罗荣桓(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儿子罗东进、林彪(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女儿林立衡等一众红二代重走了一遍长征路。除此之外,陈知建还参观了国民党的特务集中营,看到那么多灭绝人寰的刑法,他顿觉毛骨悚然。曾经,陈知建问过自己的父亲,哪种刑法最疼?陈赓如此回答:“敌人知道我不怕疼,所以只给我上过电刑。”
据相关史料记载,1933年3月,陈赓不幸被捕,关进老闸捕房。国民党特务为了从陈赓嘴里获取共产党的信息,对陈赓用了惨绝人寰的电刑。为了减轻电刑的痛苦,陈赓收买了捕房里的看守,让他们给自己买了些香烟,每次受刑时,陈赓便吞掉香烟,用来缓解痛苦。即使是这般逼供,陈赓就是不张嘴。
▲1951年夏,大连,陈赓(左一)、傅涯(左二)与周恩来(左三)、邓颖超(左四)合影
将军儿子眼中的“神枪手”
作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始人,陈赓的军事素养是不容置疑的,这点陈知建从小就有所领教。在年幼的陈知建心中,父亲就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神枪手”。
据陈知建回忆,新中国建国后,每逢星期天,陈赓就出去打枪。“当时我父亲在树上拿大头针挂了一张纸,然后站在20米开外的地方,用自己的左轮手枪连打六发,那张纸就被打没了。还有一次他远远打中了后院烟囱上的第二块砖头,正是他瞄准的那块。”
陈赓的枪法好,实战经验丰富,并且保持着优秀的政治素养。1952年6月,经中共中央决定,陈赓着手创办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从司令员到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为振兴我国军事国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同为将军的儿子,陈知建这么评价自己的父亲:“我爸生性乐观,同时,他是一个党性非常纯洁,非常坚定的人。”也许是受父亲影响,陈知建对红船编辑部直言:“现在个别官员的腐败实在是…….那当官还有什么意思?叫我腐败,打死我都不干!”【图片来源:陈赓大将家属】
撰文:陈佳卓 王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