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丨开国将军李贞和甘泗淇义女胡骁焰:他们的遗物令我泪流满面

18 2024-03-18 11:37

李贞,是唯一一位女性开国将军(少将)。

甘泗淇,是唯一一位授上将时无一人提出异议的开国将军。

他们,是唯一一对开国将军夫妇,被后世称为“夫妻将星”。

在开创新中国的艰难岁月里,他们失去了养育自己亲生孩子的机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把无限的关爱给了亲属、烈士、战友的20多名后代。在“柴胡栏子事件”中牺牲的胡里光烈士的女儿胡骁焰(又名李里),就是其中一位在两位将军身边生活多年的孩子。

2024年1月12日,胡骁焰来到红船融媒,讲述了被她称为李妈妈和甘爸爸的李贞、甘泗淇将军深情大爱的故事。

1.jpg

▲胡里光烈士之女胡骁焰

一份感人至深的“生死约定”

湖南浏阳,是中国革命的一片红色热土。

20世纪20年代,大革命的洪流在这里风起云涌,秋收起义的队伍在这里会师,红一方面军在这里诞生。

这片位于湘、赣两省交界的热土,是共和国唯一一位开国女将军——李贞少将和一位名叫胡里秀的女英烈共同的家乡。

作为大革命年代的风云人物,李贞和胡里秀的革命故事在浏阳流传至今,她们之间的革命友谊更是被传为佳话。

“她们是大革命失败后的幸存者”, 胡骁焰说。她是胡里秀的弟弟胡里光烈士唯一的后代,也是深得李贞和甘泗淇两位将军喜爱的义女。

胡骁焰和李贞、甘泗淇将军夫妇之间的亲情缘分,缘起李贞和胡里秀的深厚情谊。

李贞将军是浏阳永和镇人。早在1926年春夏之交,18岁的李贞就参加了当地的妇女协会,就此投身于席卷南中国的大革命洪流之中。在此之前,她是一个受尽磨难的童养媳,是一个连正式名字都不曾有过的寒门之女。在怀着一颗勇敢的心参加革命的时候,她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李贞。

在浏阳境内,永和镇和胡里秀家所在的高坪镇之间只隔着两座丘陵山地。当李贞在山这边参加革命的时候,山那边的胡里秀也走上了革命道路。

胡家共有四个子女,胡里秀是家里唯一的女孩,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那个鲜少有女孩子读书的年代,胡里秀的父母给了她读书的机会。

“我的姑姑胡里秀有些文化,而李贞妈妈大字不识,就特别羡慕我姑姑。李贞妈妈特别勇敢泼辣,姑姑也很钦佩她。两个人互相欣赏,取长补短,相处得就像亲姐妹一样。” 胡骁焰说。

因为情同姐妹,因为牺牲无处不在,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参加革命的李贞和胡里秀之间口头订立了一份“生死约定”。她们相约,两人中不管谁为革命牺牲了,活着的那一个就替对方照顾家人。

当时,胡里秀和丈夫都是革命者,她的三个兄弟也都参加了革命——其中,最小的弟弟胡里光参加革命时年仅12岁。一开始,胡里秀像李贞一样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大革命失败后,胡家四个兄弟姐妹都投入了党组织的恢复和革命武装的建设之中。

由于各种反动势力的疯狂绞杀,李贞和胡里秀等革命者只能秘密开展工作,开会便选在夜深人静的晚上。

胡里光和李贞结缘,就是在这样一个夜晚。

2.jpg

▲胡里光烈士

那时,胡家是一个秘密会场。开明的胡母为革命者提供了聚会场所,少年胡里光主动为大家放哨。那天晚上,时任高坪乡党支部书记的李贞来胡家开会时,胡里光因为不认识她,死活不让她进门。少年胡里光的认真态度给李贞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人就此相识。

纵然如此谨慎,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还是有许多革命者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其中包括胡里秀夫妇和她的一名兄弟。因为儿女参加了革命队伍,胡家父母也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

在这种情况下,胡家长子被其领导说服,回家照顾父母。正是由于组织的这个决定,让胡家四兄弟姐妹有一人得以幸存。

胡里秀牺牲后,李贞义不容辞地开始履行两人之间的“生死约定”。

“姑姑牺牲后,李妈妈就开始照顾我的爷爷奶奶,后来一直给爷爷奶奶寄生活费。我爸爸牺牲后,她向爷爷奶奶隐瞒了这个消息,隐瞒了好多年。” 胡骁焰告诉红船融媒。

一份经得起生死和岁月双重考验的爱情

从童养媳到开国将军,李贞将军的人生是一部难以复制的传奇。

在用行动书写的这部传奇中,李贞将军为我们呈现了两个精彩篇章——一个是革命事业,另一个是动人爱情。

大革命期间,湖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在大革命后期,李贞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入党刚一个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大肆屠杀革命者。

面对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的白色恐怖,李贞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地冒着生命危险,在浏阳永和区恢复了第一个地下党组织并担任支部书记。“八七会议”之后,党决定在湖南等地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并派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为了发动浏阳地区的秋收起义,浏东游击队在李贞担任支部书记的党支部基础上成立。作为浏东游击队主要领导之一,李贞的智慧、胆魄和献身精神在秋收起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天晚上,浏东游击队决定攻打盘踞在浏阳的一个反动组织观音堂团防局。李贞事先准备了一个洋铁桶和几挂浏阳产的爆竹,在游击队员拿下岗哨进入团防局院内后,她迅速点燃爆竹并扔进洋铁桶里。爆竹在铁桶里发出震耳欲聋的“机枪扫射声”,让惊醒的团丁以为遭到了大部队攻击,稀里煳涂就败下阵来。

此役浏东游击队大获全胜,却无一伤亡。

几天后,秋收起义各路大军胜利会师于浏阳。初见李贞的毛泽东,握着她的手笑着说:“你的大名如雷贯耳啊!洋铁桶加一挂鞭炮,就是一挺威力强大的机关枪,吓得敌人丧魂失魄,逃之夭夭。你这位女将可了不得啊!”

在秋收起义一周年之际,李贞和战友们又打了一场漂亮仗。这一次,他们化妆成一支“迎亲队伍”去攻打在当地作恶多端的张家坊团防局。当队伍到达团防局大门外时,扮成新娘的李贞迅速掀开轿帘,把一颗土炸弹奋力扔进团防局院子里。借着团丁们“惊呆不知所措”之时,李贞一马当先,率战友们冲进团防局……

随着浏东游击队袭敌战果的扩大,反动武装开始进行报复。1928年深秋的一天,敌人调集大批兵力围剿浏东游击队。在当地一个叫做祖师崖的山地,敌我双方发生了激烈战斗。为了保存实力,游击队领导让已经怀有身孕的李贞带领主力撤退,她却认为自己应该身先士卒、坚持战斗,并说服了领导同意自己带部分游击队员掩护主力撤退。

李贞带领队员边打边往山上退,最终把敌人吸引到祖师崖山顶绝壁前。在敌人狂喊“抓活的”时,李贞高喊“不能让敌人活捉,往下跳”,首先率几名队员纵身跳下悬崖。

幸运的是,李贞因被悬崖下横生的灌木托住身体而幸免于难。不幸的是,她因此失去了已孕育5个月的胎儿。

原来,李贞和她的革命领路人——浏阳地区党组织负责人张启龙已经结为夫妻。腹中胎儿的坠落,就是两位革命者为革命事业奉献牺牲的注脚。后来,张启龙受左倾机会主义者迫害身处逆境,为了保护李贞而不得已与之离婚。

李贞将军这段浴血奋战的经历,于2012年被搬上屏幕,拍成了电影《女将军李贞浴血浏阳河》。

纵然历尽艰险,李贞对革命事业始终坚贞不屈。此后,她踏着战火硝烟,从游击队走进了红军队伍。

1934年7月,在湘赣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时任湘赣军区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的李贞率领一支学员队伍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在此次反围剿斗争遭遇重大挫折之后,她带领的队伍和一路收容的红军战士及伤员被编入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人率领的红六军团。

不久,李贞随红六军团踏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漫漫征途。

在长征途中,李贞与她在湘赣苏区宣传部工作时的领导甘泗淇收获了一份经得起生死和岁月双重考验的爱情。

当年,作为李贞的上级领导、宣传部长甘泗淇,对行事干练、泼辣麻利、点子多、富有智慧的李贞印象深刻,而李贞对甘泗淇这个儒将也十分敬佩。

开始长征时,时任红六军团十八师政委的甘泗淇依旧没有顾上考虑个人问题,而被迫与张启龙分手的李贞依旧孤身一人。出于关爱,任弼时夫人陈琮英有意为两人牵线搭桥。一个是童养媳出身、大字不识的文盲,另一个留苏归来满腹经纶,在李贞心中如此“不般配”的两人于1935年元旦结为连理。

从此,李贞和甘泗淇相亲相爱、并肩战斗,携手完成了长征壮举,一起走上抗日前线,又共同奔赴朝鲜战场,于1955年闪现出唯一一对开国将星夫妻的红色传奇之光。

3.jpg

▲李贞和甘泗淇将军

一个女儿心中永远的甘爸爸、李妈妈

在义女胡骁焰心目中,李贞是一轮给他人带来光和热的“小太阳”。

长征途中,李贞不仅把自己的口粮分给别的战友,还把部队给她配的马让给别的战友骑。

甘泗淇也是这样一轮“小太阳”。

长征开始不久,甘泗淇调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过草地的时候,红二方面军殿后。前面的部队把能吃的野草吃得差不多了,到红二方面军来到这里时,几乎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了。

“甘爸爸不仅把自己的口粮分给别的战士,还亲口尝试开发新的可食用的野草,当他确认没有毒性,才让部队食用。他说‘要毒就毒我一个人’。”胡骁焰讲起这些故事时,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甘泗淇对战士如此关爱,对李贞更是爱护有加。也是在过草地时,李贞生了一场大病,如果不是甘泗淇悉心呵护,她也许很难闯过那段艰难的征程。

“病情最严重的时候,李妈妈在马背上都坐不稳,大家就把她绑在马背上行军。甘爸爸不忍心看着她被绑在马背上受罪,就把她抱下来自己背着她走,边走还边扯着嗓子唱歌给李妈妈听,逗她开心。” 胡骁焰感慨万千地说。

后来,战友们做了一个土担架,甘泗淇就和战士们一步步把李贞抬出了草地。

4.jpg

▲李贞和甘泗淇将军

李贞和甘泗淇走完艰苦卓绝的长征后,在接下来的抗战中,两人双双从延安东渡黄河,上了敌后战场。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又先后在晋绥军区和西北野战军担任领导,负责思想政治工作。

在西北野战军担任政治部主任期间,甘泗淇在部队推行以三查为基础的“新式思想政治工作”和战技战术训练相结合的“新式整军运动”,极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不凡的政治才干和政绩,抗美援朝战争即将打响之际,彭德怀亲自点将,让李贞和甘泗淇到朝鲜战场做思想宣传工作。就这样,两人又并肩踏上了朝鲜战场。

1953年,李贞和甘泗淇从抗美援朝前线回国。胡里光烈士的妻子李强带着女儿胡骁焰去北京饭店看望他们。(胡里光烈士详情参见红船融媒2024年2月28日文章《“柴胡栏子事件”中的烈士胡里光之女胡骁焰:最遗憾没有一张和父亲的合影》)

“李妈妈端详了我半天,说我像爸爸,更像姑姑。她第一次见我,就特别喜欢我,要把我留在她身边。” 胡骁焰说。后来,她才明白因为自己是父亲留下的唯一骨血,所以李贞将军对自己格外怜爱。可在当时,一听说要离开妈妈,她顿时哇哇大哭起来。

5.jpg

▲李贞将军和胡骁焰母女

几个月之后,胡骁焰到了上学的年龄。她进入了为解决抗美援朝部队子女和烈士后代的教育问题而开办的北京市十一学校读书。

当时,北京市十一学校实行住宿制。胡骁焰在第一个周末放学后,被接到李贞和甘泗淇身边。在此后的多年,她和先于自己来到这个大家庭的孩子一样,平日在学校上学,周末回到李贞和甘泗淇将军身边生活。

6.jpg

▲幼年胡骁焰和她的幼儿园园长

那时,胡骁焰的名字叫李里。因为母亲和李贞都姓李,她以为李贞是自己母亲的亲姐姐。直到有一天,《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来家里采访,她才知道李贞是湖南浏阳人,而自己的母亲是陕西人,她们怎么可能是亲姐妹呢?

在解释胡骁焰这个疑问时,李贞对她说:“我是你爸爸的姐姐。”后来,甘泗淇将军去世后,李贞流着泪给胡骁焰讲述了她的姑姑胡里秀和爸爸胡里光的故事,并对她反复说:“我特别喜欢你爸爸叫我姐姐。”

年幼的胡骁焰就此明白,由于李贞与胡里秀情同姐妹,与胡里光亲如姐弟之故,当母亲带她初次和李贞见面时,为什么让她叫李贞“姑姑”。在此之前,她听到其他孩子称唿两位将军为“李妈妈和甘爸爸”时,既为自己的称唿和大家不一样而困惑,又羡慕别的孩子对他们更亲昵的称唿。

长征时生的那场大病,让李贞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身为丈夫的甘泗淇虽然没有后代,却和李贞一样深爱那些因种种缘分来到自己身边的孩子们,尤其对性格开朗的胡骁焰更是百般爱怜。他时常在胡骁焰面前蹲下来,捏着她的小细胳膊,亲切地鼓励她“叫我,叫我”。终于,胡骁焰有些羞怯地喊了一声“甘爸爸!”

7.jpg

▲李贞和甘泗淇将军和孩子们合影

“听到我叫他甘爸爸,他特别开心。一下子把我搂进怀里,亲了又亲。”胡骁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对长相漂亮可爱、格外爱学习的胡骁焰,甘泗淇确实有所偏爱。

胡骁焰记得,周末回家时,李贞和甘泗淇两位将军经常带着他们去公园等处散步游玩。每当外出的时候,甘泗淇一双温暖的大手总是牵着胡骁焰那双小手。当她说了错话做了错事的时候,她的甘爸爸会故意拿她的这些傻事逗她开心。

在胡骁焰七八岁的时候,甘泗淇的弟弟带着他五岁的儿子来到北京。因为他们讲的一口家乡土话胡骁焰一点也听不懂,就很瞧不起他们。一天,见那小男孩身边无旁人,她就跑过去噼里啪啦打了几下小男孩的光头。甘泗淇得知情况后,把她带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对她说:“咱们干部的孩子不能瞧不起老百姓的孩子,更不能欺负他们。你知道吗?”那时,她年龄虽小,却明白了甘泗淇严肃教诲的道理。

8.jpg

▲李贞将军和童年胡骁焰

胡骁焰的记忆中,收藏着许多在李贞和甘泗淇将军身边生活的美好片段。

当时,两位将军家里有不少孩子,既有他们兄弟姐妹的孩子,也有已经牺牲了以及调往外地工作或有其他特殊困难的战友的孩子。他们省吃俭用,却尽可能保证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有的孩子生病了,会得到李贞将军特别的关心,比如他们自己舍不得吃好的,却专门订一份牛奶,来保证病弱孩子的营养。

9.jpg

▲李贞将军和孩子们在一起

这份大爱,在特殊年代却遭到了亵渎。

1959年,胡骁焰发现自己的甘爸爸变了。

“他心情不好,几乎不说话,也不带我们出去玩了,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年。后来,孩子们都被送走了,我也回到自己妈妈家了。”胡骁焰说。当时,她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长大以后才知道“有人认为,他们收养孩子有问题”。

1964年,年仅61岁的甘泗淇突发心脏病去世。两年后,“文革”爆发。李贞受到冲击,她先是受到软禁,后来又在1970年被遣返回湖南老家,直到1975年她才被允许返回北京。整整数年时光,胡骁焰既见不到她,也没有她的半点音信。这期间,胡骁焰上了大学,又参了军。

回到北京的李贞将军,为了排解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常常一个人默默坐在水边钓鱼。

胡骁焰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改革开放后,她随担任外交官的丈夫辗转于我国驻几个不同国家的大使馆工作。在驻法国使馆工作期间,她看到一个小巧精美的半自动钓鱼竿,就省下有限的外汇零用钱,买下来带回国送给李贞。

“我有个女儿是外交官,这个鱼竿是她在法国给我买的。李妈妈经常拿着这个吊鱼竿向来访的朋友炫耀,自己却一直舍不得用来钓鱼解闷。她离世之后,我听说了这件事,心里特别难受。”胡骁焰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笑着笑着,眼里就泛起了泪花。

到了晚年,李贞的生活更加简朴。一次,胡骁焰帮她收拾衣柜的时候,看见里面只有几件穿用多年还打着补丁的衣服,心中泛起一阵阵酸楚,禁不住泪流满面。

10.jpg

▲胡骁焰(右一)看望李贞将军

“你姑姑是不是胡里秀?你爸爸是不是胡里光?她刚问过一次,不一会儿又会反复问上好几遍。”胡骁焰一直记得1988年的一天,她最后一次去看望李贞将军的情景。那时,她的记忆力已经大不如前,却一直记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胡家兄妹。

11.jpg

▲李贞将军和胡骁焰

1990年3月11日,开国少将李贞走完了她辉煌而坎坷的82年人生路。她去世时,胡骁焰正在国外履职,没能见她最后一面。

这场错失的告别,成了胡骁焰心中永远的痛。

后记:将军夫妇的遗产

4把用了十几年的旧藤椅、1只用了四十多年的行军箱、1台老式单门冰箱、11000元人民币、2500元国库券、2根小金条。这就是李贞和甘泗淇两位将军夫妇留下的遗产。

对这些遗产的处理,李贞将军生前立下一份遗嘱:2根金条分别捐献给自己的家乡湖南浏阳和甘泗淇的家乡湖南宁乡,用于教育事业;存款中,一部分捐赠给北京市少年宫,一部分作为党费上交。

在这些有形的遗产之外,他们把一份大爱情怀和无私精神作为精神财富留给了他们养育过的孩子和这个世界。

这些有形和无形的遗产,令胡骁焰铭记永生。

撰文:李秀平

视觉:王学民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