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3月18日,“红色基因助力民营经济新发展”论坛在新疆库尔勒举行。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参加了此次论坛,下面的文章由他的发言整理而成。
我们来到了新疆,这里有马兰基地,是我国两弹试验发射的地方。
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其实,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全国国防科技发展的第一步是从航空领域开始的。当时正值朝鲜战争时期,美军掌握着制空权,这给我们的志愿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航空成为我国国防发展的首要方向。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国家发展重点开始转移,两弹一星成为新的核心,航空事业的发展步伐暂时放缓。
今天,我就从我的父亲投身航空事业的故事讲起。
▲叶莲
父亲是“4821”一员
我回顾那段历史,讲一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前辈们在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是如何奋起直追的。尤其是在充满挑战的飞机设计工作中,他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有着怎样的故事。
父亲在飞机设计领域深耕,作为设计师,他参与中国战斗机设计长达18年,从一开始便全身心投入其中,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
▲叶正大
要讲我的父亲,得从我的爷爷叶挺遭遇的那场空难说起。1946年4月8日,爷爷乘坐的飞机失事,酿成了惨烈的“4·8空难”,机上17人全部罹难,其中就有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重要人物。而在这17名遇难者中,我们家就占了4位,分别是爷爷叶挺、奶奶李秀文、姑姑叶扬眉,还有年仅3岁、尚未取名的叔叔叶阿九。
这场突如其来的空难,对我们家而言,无疑是天塌地陷的打击。一夜之间,家中剩下的6个孩子全部沦为了孤儿。当时,我的父亲年仅19岁,身处广州,却被国民党特务严密监视着,一举一动都在特务的眼皮子底下,这让他痛苦不堪。父亲内心十分清楚,自己绝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生活下去。他一心想着要去延安,找到爷爷的朋友们、战友们,继承爷爷的遗志投身革命。后来,经与周恩来商量并获得同意后,父亲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延安的道路。到达延安后,父亲便一直跟随革命队伍。
到了1948年,全国局势已经逐渐明朗,共产党极有可能取得全国胜利。此时,党中央开始考虑,建立政权之后就是建设问题,该如何开展建设呢?那时,我们在革命和军事斗争方面,一直借鉴苏联的经验,而且,当时苏联的军事工业发展水平比中国要好得多。于是,最便捷、最可行的办法就是选派人员前往苏联学习经济建设相关知识。最终,在1948年选定了21个人,所以后来他们被称“4821”。这些人绝大部分是烈士的遗孤,也有党的高级干部的子女,其中就包括我的父亲叶正大与父亲的大弟叶正明。
出发前往苏联之前,他们是在东北,包括林彪等领导请他们吃饭,领导们语重心长地叮嘱:你们到苏联,目的就是学习建设本领,不要学政治等领域,搞政治在国内就能学,到了苏联,一定要专注学习建设方面的本事。所以这21人抵达苏联后,都选择了技术专业,像是电气、机械、水力、航空等领域。
▲前排左起:贺毅、张代侠、李鹏。后排左起:叶正大、邹家华、林汉雄。
在这21人中,我的父亲和叔叔叶正明都选择了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飞机设计专业。父亲自幼在澳门长大,家中的孩子们大多也是在澳门出生并成长。从小学到中学,父亲就对航模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热衷于制作飞机模型,这是他从小就特别喜欢的一件事情。所以,他选择航空专业,也就顺理成章。
▲左起叶正大、叶正明兄弟俩
1950年初,毛泽东前往苏联访问。当时,在苏联的留学生包括我的父亲,得知毛主席来到苏联,内心十分激动。于是,他们向大使馆提出请求,希望能去拜见毛主席。
2月17日旧历年夜,父亲和一群留学生前往大使馆看望毛泽东和周恩来。当时,刚刚被任命不久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也在场。毛泽东亲切地为每一位留学生签字留念。他得知父亲正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飞机设计时,在父亲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可以看出当时建设空军的重要性,毛泽东的题词也表达了对发展空军的殷切期望。周恩来总理的题词是“艰苦奋斗,努力学习”,刘亚楼司令员的题词,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题词融合在一起,他写道“努力学习,大家一同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
▲1950年 毛泽东、周恩来、刘亚楼给叶正大的题词
1955年,父亲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1948年选派的那批“4821” 留学生,毕业后基本去了东北。因为当时苏联援助的众多项目都布局在东北工业基地,于是,父亲和许多同学一道奔赴东北,在那里开启了为祖国设计战斗机的征程。
回顾父亲的一生,他在飞机设计领域辛勤耕耘了18年。在行业内,他被公认为是党培养的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也是新中国航空科研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深度参与了我国航空科研的奠基工作。
▲叶正大
父亲生前的好友,海军副司令李景上将,在其回忆录序言中这样评价父亲:在任何时候,他首先想到的都是如何为民族振兴、对国家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做出有益贡献。父亲曾多次提及陈云同志的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并且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实事求是地开展各项工作,为我国航空事业及国防建设尽心尽力,倾尽毕生心血。
民营企业的信心之源
下面,我谈一下民营企业的发展。
前几天,有幸聆听了向松柞教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解读两会精神,收获很大,想跟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些要点。
向教授作为知名经济学家,判断2025年中国经济形势会比2024年好。为什么这么说?两会明确提出要振兴股市,稳定楼市。股市和楼市的稳定对经济全局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首先,资本市场要回归常态,具体来说就是IPO数量每周要恢复到2至3家。
资本市场助力人工智能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活力对中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以美国为例,美国高科技发展迅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美国资本市场的市值占全球资本市场总市值的一半,如此强大的资本动力推动着美国尖端科技不断进步。发展尖端科技是需要财力物力的,资本市场的支持必不可少。
此次两会,人工智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各项政策都指向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必将深刻影响到各行各业。而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单靠国家财政投入,很难支撑其发展,毕竟国家财政在维持政府运转等方面已经承担了较重的负担,所以说资本市场一定要活跃起来。相对于房市,股市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民营企业的信心从哪来?说到民营企业,我有二十余年的国内外审计和投资经历,对民营企业的情况有所了解,有所感受。在我看来,民营企业的发展靠的是民营企业家的智慧和信心,信心从哪里来?来自于国家对私有资产要保护到位。公有制经济一直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受到高度重视,有许多明确规定来确保公有资产不流失。国企管理者首先要做到的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旦国有资产发生流失,管理者的职业前途会受到严重影响。私营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私有资产如何保护,如何不受侵犯,从宪法到执行层面都有待进一步明确,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老百姓的信心从哪里来?今年两会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老百姓只要手里有钱,对未来有安全感,就可能提高消费。如果老百姓资产缩水,对未来缺乏信心,自然不敢消费。我们看看老百姓的资产是怎么构成的,主要是房子、股票和银行理财。近年来,楼市调头向下,股市萎靡不振,百姓资产严重缩水,因而产生了不安全感,影响了消费信心。就楼市而言,从长期来看,考虑到未来中国人口数量下降,房价很难有上涨的动力,比较现实的期待是房价止跌企稳。相信中央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维持房价稳定,避免房价持续下跌对公众信心造成更大打击。
总体而言,未来已来,各行各业都会受到人工智能的推动,民营企业家需要认清这一经济发展大势,顺势而为。
编辑:李影
视觉:李辰昊、王学民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