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也是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88周年。这支革命队伍,用鲜血、生命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书写了长征这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铸就了可歌可泣的长征精神。
为了更好地传播长征精神,红船编辑部组织了此次“革命先辈后代重走长征路”红色之旅的活动。部分参加过长征的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元勋后人,应邀参加此次活动。与会嘉宾与公益人、志愿者一起,相聚四川,重走万里长征路。
7月24日下午5时许,参与本次活动的所有人员到达本次活动的第二站——位于泸定县城西南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随后参观了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
▲参观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
参加此次活动的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元勋后人有: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张晓龙、开国上将朱良才之子朱新春、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张峰及夫人胡东钊。此外,参与活动的还有公益人王子柏、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谢林玲、上海中因律师事务所律师陆利平以及红船编辑部的工作人员。
▲参观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主要由纪念碑公园大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与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组成。其中参与活动的嘉宾们主要参观了纪念馆展区,展区被精心划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意义。
首先,第一单元“战略转移”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突破重重包围,迎来希望的曙光。紧接着,第二单元“抢险飞夺”通过泸定桥上的英勇事迹,讲述了一段英雄史诗。第三单元“传播火种”则突出了红军在泸定地区展现的英勇本色。第四单元“北上征程”则描绘了红军在艰苦卓绝的北上途中,坚定成为抗日先锋的决心。最后,第五单元“泸定历史文化厅”则全面展示了泸定的丰富历史和文化。
整个展区以红军长征的历程为核心,特别聚焦于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战斗精神。利用现代先进科技的巧妙融合,全面呈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危险,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在纪念馆,最撼人心魄的是22座纪念碑。它们为22名飞夺泸定桥的勇士而建。其中,只有3座纪念碑上有照片和姓名,另有2座纪念碑上只有姓名,其余17座纪念碑上既无姓名也无照片——这就是说,这些为长征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红军战士是无名英雄。另有记载无名英雄为14人。
走出纪念馆后,大家来到泸定桥,通过重走泸定桥重温和感受革命先辈们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赴汤蹈火的信念和精神。
▲参观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
▲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
▲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
▲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张峰夫人胡东钊
▲参观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
▲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张晓龙
▲开国上将朱良才之子朱新春
▲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
▲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
▲公益人王子柏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谢林玲
此次活动不仅深切缅怀了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先烈,也通过重温长征故事,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飞夺泸定桥背景介绍: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的先锋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的一部分,在四川省安顺场成功强渡大渡河。面对这一突发情况,蒋介石迅速调动四川军队的两个旅前往泸定桥增援。
为了迅速渡过大渡河并打破国民党军队企图从前后夹击红军的计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让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继续在安顺场渡河,沿着大渡河的左岸向北推进,而主力部队则沿着大渡河的右岸向北行进,形成两路夹河并进的态势,迅速夺取泸定桥。
到了5月29日的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带领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的火力支持下,勇敢地冒着川军的猛烈火力,攀爬铁索,向对岸发起冲击。当他们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点燃了火障。突击队员们毫不畏惧,勇敢地穿越火墙,迅速消灭了守桥的敌人,并为后续部队占领泸定城提供了掩护。川军的一部分被消灭,其余的则向天全方向溃逃。
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也成功击退了川军的阻击,胜利地抵达泸定城,为红4团的夺桥战斗提供了有力的策应。随后,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通过泸定桥,成功越过了险峻的大渡河,彻底挫败了蒋介石企图在大渡河以南消灭红军的阴谋。
22勇士中只有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8人有史册记载,其他14人均成了无名英雄。
因为这一壮举,伟人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壮丽诗句。
撰文:封国浩
视觉:李辰昊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