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唐山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的展厅内,收藏了一对特殊的文物,它们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工作的“陪伴者”,同时还是李大钊促成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者,也是国家一级文物。
它们就是一对“樟木书箱”。这对书箱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书箱为樟木原色,长 51 厘米,宽 42 厘米,高 31 厘米,木质纹理清晰,箱盖四角 青铜镶嵌,同时两侧又有提拉的扶手,便于托运。
李大钊纪念馆内的樟木书箱
伴随李大钊见证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是由李大钊与孙中山二人促成的,历史上称为“巨人的握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即着手分析中国的具体国情。1922年,党的二大指出,为了实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从1922年到1924年间,为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李大钊频繁奔走于大江南北,三赴上海、两下广州。
1922年8月20日,李大钊受党的委托,在林伯渠陪同下,与避居上海的孙中山会晤,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说明中共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两人畅谈国内国际形势、政治建设、中国问题症结等。宋庆龄曾回忆:“孙中山特别钦佩和尊敬李大钊,我们总是欢迎他到我们家来。”
李大钊与孙中山坦诚相见。李大钊直率地向孙中山说明,他是第三国际的党员。孙中山毫不介意,说道:“这不打紧,你尽管一面作第三国际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此后,由孙中山亲自作为介绍人,李大钊成为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会议,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共产党人出席大会。有“跨党”身份的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5个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也是共产党人中唯一一个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时李大钊又担任预算委员会、宣言审查委员会等多个委员会的委员,是大会165名代表中任职最多的一位。
李大钊
在参加国民党一大期间,很多的文献资料积累日多,再加上李大钊有购书和藏书的爱好,所以李大钊在广州也买了很多的重要的书籍,考虑到这么多的文献资料和书籍需要带回北京,李大钊就在广州开会期间买了这对樟木书箱。因为樟木能防蛀虫,所以李大钊就把重要的文献资料和书籍放进书箱。这对樟木书箱也伴随着李大钊见证了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此后,樟木书箱运回北京,李大钊也一直非常珍爱,经常把自己收藏的重要文献资料放进箱中。
生死关头,仍挂念樟木书箱里的书籍
李大钊的一生,除为革命奔走外,许多时间都在埋头苦读,伏案疾书。虽然其读书具体数量已不可考,但有资料显示,其著述400余篇,百万余字,引用国内外书刊500余种。仅自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发表的论文、演讲、杂文、讲义等就有140篇,平均每6天发表一篇。
李大钊的私塾先生曾这样评价:“嗜读书手不释卷,博闻强记,品学兼优。”中学时的同学这样回忆:“生性俭易,聪爽绝伦,受课之余好读康梁文字,手把一编,日无暇息。”
李大钊曾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他认为,“人生第一要求就是光明与真实,只要有了光明与真实,什么东西,什么境界都不危险。”他表达心声:“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他认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他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是我国最早介绍和讴歌十月革命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我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
作为爱书之人,李大钊一生藏书也非常多。1927年4月,李大钊不幸被捕。在生死关头,他还挂念着那对樟木书箱,在狱中自述中李大钊这样写道 “钊夙研史学,平生搜集整理东西颇不少,如已没收,尚希保存,以利文化。”但是,敌人不顾李大钊的遗愿,将他保存在书箱里的书籍都付之一炬,只留下了这对樟木箱子。李大钊牺牲之后,他的夫人赵韧兰把他的遗物视为珍宝。这对书箱被她带回了故乡乐亭,以寄托对李大钊的缅怀和思念之情。如今,这对樟木书箱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在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里。【资料来源:人民网、共产党员网、求是网、河北日报等】
编辑:周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