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柱是抗日爱国将领,曾经是国民党的中将,1940年请缨到绥远抗日前线,长期在绥远前线战斗,屡立战功。曾获国民政府多次褒奖,1945年10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1946年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1946年9月18日病逝于南京。近日,梁立柱孙女梁若冰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采访中,梁若冰介绍,梁立柱人生的最后6年时间,是在中国最早的抗日主战场绥远度过的。他义无反顾奋勇杀敌的勇气,以及面对日军表现出的无所畏惧,展示出了一位中国军人的英雄风采。
不惧日军势力,强势赶跑日军军舰
梁立柱1898年6月5日出生于河北威县,自幼爱好读书,参军入伍前在家乡是一名教师,教学认真,并写得一手好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梁立柱亦有满腔报国热血。1918年,梁立柱参军入伍,1928年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军第2师中将师长参加北伐,1932年驻防烟台一带,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四期毕业。
梁立柱书信
“祖父梁立柱的抗日开始得很早。”梁若冰介绍,“爷爷曾经在青岛、烟台、蓬莱和龙口一带待过五年。那时日本军队时不时地过来骚扰一下,而且在事先没有打招呼申请的情况下,竟然开军舰过来要求登陆。骑兵出身的爷爷,一米八八的身高,仪表堂堂,不言自威,更何况他声音异常洪亮,性情刚烈,丝毫不能妥协退让,在祖国领土领海主权完整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十分清醒,他没有也来不及向上级请示就把日本人赶跑了。”
其实,梁立柱1928年10月开始担任少将师长的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军,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但因为有文化根底,梁立柱一直不断自修军事、外交、教育和农业,他对军事外交方面的知识会告诉他怎么做,从小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会告诉他怎么做。因此,当日本军舰提出要在梁立柱驻守的防地上岸时,他没有丝毫迟疑,坚决不答应。
“这次事件之后,爷爷受到奖励,1928年10月8日,他升任中将师长兼第62旅旅长。”
在采访中,红船编辑部得知,由于梁立柱1946年便病逝,梁若冰对爷爷并没有直观的记忆,更多是通过父亲和姑妈们,逐步了解了爷爷梁立柱在中国最早的抗日主战场绥远前线英勇无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的历史故事。
梁立柱将军资料
“家事国事抗日事,军人天职先为国”
梁立柱曾在绥远前线率部与日军作战6年,奋勇杀敌,屡立战功。事实上,抗日战争刚爆发不久,梁立柱便多次主动请缨到绥远参加抗战。梁立柱直言:“古人云:文死谏、武死战,何况我一个一米九零身高的骑兵,怎么能每日坐在沙发里喝咖啡?!”
“他自愿放弃在大后方舒适的生活和高官厚禄的职位,坚持要赴绥远参加抗战。”梁若冰说道。
据悉,梁立柱来到绥远一年多后,曾派出两个副官接家属赴绥远,但由于战乱路途险恶,年仅28岁的妻子侯修真在旅途中不堪颠簸,在西安一病不起,溘然病逝。梁若冰回忆称,那时,绥远环境艰苦、战争环境严酷,爷爷的幼子梁洪筠也在这期间患上白喉不幸夭亡。
“我的父亲梁子筠和姑妈梁淑筠后来和我讲,他们至今记得四岁的梁洪筠的遗体按照当地回民的习俗浑身缠满白布埋葬,没有棺木。葬礼当天,爷爷仍坚守在抗日前线。”正如梁立柱诗中所写:“离部赴绥为抗倭,不守家眷卫山河,家事国事抗日事,军人天职先为国”。与千万个国人一样,战争吞噬了梁立柱一生最为美好的时光和亲人。
后来,梁若冰听爷爷生前的一个副官讲起:“梁将军很有情感的,听到妻亡子夭的消息,一个人抱着马和藏獒流泪,独自喝闷酒。”
“他是一条真正的英雄好汉!有理想、有文化、有孝悌之心和诗人情怀。董其武便曾这样评价我爷爷:梁立柱在抗战中英勇无畏,表现了中华民族军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聊到此处,梁若冰向红船编辑部回忆起了董其武与爷爷梁立柱的一段历史往事。
梁若冰接受红船编辑部专访
董其武充分肯定了爷爷在抗战期间的表现
梁立柱病逝后,其一家老小从南京到上海、天津再到北京,不断流浪、寄人篱下。解放以后,又经过“三反”“五反”“反右”“文革”等多个革命运动的洗礼。文革期间,作为国民党的后代,梁若冰的父亲梁子筠承受了很多的压力和牵连,那段时期里,家中甚至都不敢摆放任何跟梁立柱有关的物件。
“不敢写爷爷作的诗,也不敢挂爷爷的画像照片。但无论环境多么险恶简陋,父亲一直都用生命保存住了爷爷的多件抗战遗物,他知道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既是他思念父亲的念想,也是为了有一天能告诉后人,他们那一代人是怎样生活和抗日的。”
梁若冰向红船编辑部讲述往事
梁若冰介绍,直到改革开放之初,作为抗战爱国将领的后代,父亲梁子筠被民革吸收为党员,他在没有网络、不会电脑的情况下,尽量从活着的亲友和档案馆中搜集材料,撰写了一些梁立柱的回忆片段,发表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和河北省文史资料单行册和一些书籍中。
1986年5月的一天,父亲带着梁若冰来到了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董其武的家中。那次见面的细节,梁若冰至今记忆深刻。董其武不仅亲切接见了他们,还充分肯定了梁立柱在抗战期间的表现。
董其武还亲笔写了一个《证明材料》,他在《证明材料》里写道:“我跟梁立柱认识并常常往来,共在傅作义先生领导下驻防绥远后套约五年之久。梁因在抗战中积劳成疾,于一九四五年底请假离职到南京中央医院治病,不幸于四六年九月十八日病逝。梁在抗战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是抗战的将领。他病逝于解放战争初期,未曾参加过反人民的内战。对他的子孙应该按抗日战争中的军人的后代对待。”
“正是因为有了董其武的证明,父亲梁子筠才敢把爷爷的诗作写出来,并把他的照片放大悬挂在家中。父亲还在这一年的‘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和爷爷忌日前夕,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了一篇缅怀文章《一位鲜为人知的抗日将领——回忆我的父亲梁立柱》。
梁立柱诗
为爷爷申请纪念奖章
2006年父亲去世后,梁若冰接过了父亲寻找梁立柱生平事迹的重任,在此期间,梁若冰也加入了民革,她开始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寻找一些老照片、故事和书信字迹。
梁若冰坦言,最大的遗憾便是父亲在世时,没有花更多时间去陪他,去采访他,为他做些录音录像的工作。“很多关于爷爷求学、打仗和抗战的故事没有做好口述实录的抢救工作,现在想想,十分遗憾。更遗憾没有陪父亲和姑妈回过河北祖籍威县老家。”
退休后,梁若冰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更多有关爷爷的生平事迹和资料。“爷爷是个军人,但经过岁月洗礼,他的照片和遗物以及遗嘱等除了父亲1987年捐献于抗战馆的7件物品(1986年当得知国家征集抗战文物时,梁子筠便将经过历次运动洗礼劫后余存的军事地图册、望远镜、公文包等7件梁立柱用过的抗战文物悉数捐赠)几乎一无所有,更无戎装照和详细战报,这是个遗憾。”梁若冰表示,父亲生前经常地跑图书馆、档案馆,但所获不多。如今很多资料依然查不到,一些有限的资料也并未开放查阅。这很不利于历史的传承。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九三”胜利日阅兵之前,向抗战老兵本人和遗属以及海外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做出过贡献的代表人士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梁若冰代表爷爷从民革中央领取到了纪念章。
梁若冰告诉红船编辑部,2015年,在得知国家将向抗战老战士和将领后人发放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后,她研究了相关政策,发现爷爷完全符合政策要求。“抗日战场上,他屡立战功。抗战结束后,由于生病,他到南京治疗直至1946年去世,并未参与解放战争。”梁若冰开始为此奔走。
“一般抗战将领后人都是儿女一辈,像我这样的孙辈去申请的人比较少。”梁若冰笑着说道:“因为我父亲去世了,我虽然不是很了解情况,但也只能我去申请了。”
申请提交后,还有其他后续的环节,她在统战部和自己单位之间来回奔走,由于父亲去世,就是证明自己是梁立柱的孙女也需要有相关证明。关于梁立柱的军衔和战功等,她也四处寻找资料,从关于董其武的书籍里找到了董其武对梁立柱的评价,从图书馆的历史资料中翻出了当年刊登她爷爷去世消息的报纸,上面明确写着梁立柱为中将。她还去抗战馆寻找爷爷参加战斗的资料,同时向自己的姑妈询问关于当年的记忆。
尽管在申请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帮助,但毕竟年代已久远,奔波依然少不了。材料都提交后,梁若冰怀着一颗忐忑的心等待着批复。
当得知审核通过后,梁若冰那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也算是为爷爷和父亲做了点事,爷爷获得了应有的承认。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自己是抗战英雄的后代。”
梁若冰回忆:“我曾陪同两位已入耄耋之年的姑妈梁淑筠、梁宝筠和表弟、外甥祖孙三代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留影,并且一同来到展览馆的第五部分‘东方主战场’一进门紧临张自忠旁的梁立柱的抗战文物前,一起拿着纪念章默默地向他鞠躬致敬,祭奠和告知他老人家。姑妈喃喃地说:爹爹用生命来抗战的历史已经被承认了,我们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国民党反动官僚’的家属,而是抗日英雄、爱国抗日将领后代。您可以瞑目了!”
2015年,梁若冰与姑妈等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留影
回忆起这一天的经历,梁若冰有些许哽咽。梁若冰说,从遥远到走近,逐步了解到那一辈人的精神气质和在民族危亡之际的义无反顾、无私奉献。谈及今后的计划,梁若冰说,仍要竭尽所能,搜集史料。“完善爷爷的抗战经历,记录他们那一辈抗战将领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气质,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撰文:周晓宇
视觉:宋琦
统筹:张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