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丨周映渠烈士之子周继强:把权力关进笼子,不能光靠党内监督

27 2022-04-27 19:55

初见周继强,军事科学院军史部原一室主任的他,身穿一件藏青色的外套,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这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个子不算太高,一头银发打理得很是整齐,瘦削的脸上两只眼睛满是慈祥。76岁的他,眉宇间展露着几分父亲年轻时的模样。他的父亲周映渠,是信南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的领导人之一,参加过南昌起义,以后又在新四军五师任职,1946年6月中原突围后,在陕南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

岁月蹉跎。尽管因身体的原因,周继强已多年不曾提笔写过父亲的事迹,也很少露面接受采访,但当红船编辑部向他发出采访邀约时,他欣然允诺。从父亲牺牲前最后的革命经历,再到自己的成长记忆,一段段流淌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被周继强娓娓道来。让红船编辑部印象深刻的是,因脑栓住院治疗了几次的周继强,在镜头前总是自嘲“脑子反应慢了”。或许是担心自己无法准确讲述往事,他多次强调“说得不好,你们多担待。”

红船专访周映渠烈士之子周继强

沟壑中流淌过的是岁月的长河,泛黄的皮肤洒落的是夕阳的余晖。见证了多少光辉岁月,经了几多似水年华的周继强,说起父亲牺牲的经过时,几度哽咽。父亲牺牲的惨状,或许是他最不愿提起的一件事。

令人悲愤,且是难以忘怀的

“这是一件令人悲愤且难以忘怀的事。”周继强悲愤的事情,是父亲的牺牲。

1946年5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调集30余万兵力向中原军区大举围攻,国民党地方武装日夜搜捕革命家属,中原解放区的形势极为严峻。

就在这其间的一天,周映渠跟夫人张琪华说:“国民党军重兵围攻我们,如果能一起突围转移,我们就一起走,万一不能一起突围,你要把孩子们分散安顿好,一定要保住革命的根苗。”随即,周映渠把安置孩子的打算一一作了交待。

当时,周继强尚且两岁,周映渠嘱托夫人要将其带在身边。其余三位孩子,长子周继耀已根据上级指示乔装向苏北解放区转移,次子周继刚和女儿周继英,周映渠则打算将其安置在孩子舅舅家隐藏下来,想办法保护好这些革命种子,将来让他们继续革命。

1946年6月下旬的一天,周映渠的通信员突然来找张琪华说:“情况紧急,周书记来不及回家当面告别,现已随主力部队突围转移走了。”通信员讲完,取走张琪华事先早已准备好的衣服、鞋袜及一些日用品。父亲突围了,周继强和母亲连见上他最后一面,说上最后一句话的机会也没有了。

周继强讲述,父亲周映渠随北路军中原军区机关及第二纵队突围后,于1946年7月下旬,进入陕西省商洛地区。商洛地区地处秦岭南麓,豫鄂陕三省交界的深山峡谷之中。

1.jpg

在红船编辑部镜头前,周继强深情讲述父亲的革命往事

“父亲突围的这一路,困苦条件决不亚于红军长征最艰苦的时候。”

1946年8月上旬,进入商洛地区的部队在山阳县吴家坟园召开干部大会。会上宣布正式成立山阳县、商山县、郧山县三个县委、县政府的决定。周映渠担任郧(西)山(阳)县委书记。

郧、山位于湖北、陕西两省交界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都十分险恶。这里人烟稀少,人民生活非常贫困,加之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加紧围攻我军。郧山支队经常遭到国民党军和当地反动武装的袭击和骚扰,战斗非常频繁残酷,部队生活也非常艰苦。

“郧山县委、县政府成立后,父亲根据上级决定立即着手组建郧山支队的工作。他将突围到山阳、郧西地区的部队合编组成郧山支队,自己则兼任政委。”

周继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讲述着:“父亲率领郧山县委和郧山支队深入发动群众,为此招致山阳、郧西等地的国民党反动派到处张贴布告悬赏捕杀。有些同志劝说我父亲隐藏起来,但父亲并没有被吓倒,依然深入山区,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坚持斗争。”

1947年2月初,周映渠带着一名支队干部一位通信员和几名警卫战士在山阳县李家店开展群众工作,当晚他和随行人员留宿在李家店雪窝村。第二天凌晨,原郧山支队的一个司务长叛变投敌,带领一帮国民党军匪徒一百余人,包围了周映渠和随行人员的住处。

“敌人有一百多人,我们仅有七、八个人。父亲身负重伤后,将剩余子弹带缠绕捆绑在自己的腿上,外面用棉裤罩了起来,以防落入敌人手里。在敌人一阵密集的扫射下,父亲牺牲了。”

话及至此,对父亲的感情此刻成为了荡漾在周继强眼眶中的泪水。良久,周继强调整了情绪,讲道:“父亲牺牲后,丧心病狂的敌人将他的头颅砍了下来,带着头颅去领赏钱了。随后,国民党反动派更将他的头颅悬挂在山阳县漫川关城头‘示众’,并一直派兵看守。”

周映渠牺牲后,当地群众看着挂在城门上的头颅,纷纷流泪。尽管国民党反动派扬言,谁替收尸就将杀其全家。然而当地群众还是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将他的尸体掩埋在雪窝村的一片树林中。

父亲的生命定格在了39岁,彼时的周继强仅仅还是一名2岁的孩童。“但父亲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我永远怀念他。”采访中,周继强一直如是强调,眼神中透露着坚毅。

2.jpg

在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墙前,周继强找到了父亲的名字

1966年秋,因“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周继强专程徒步从北京来到了父亲战斗和牺牲的地方——陕西山阳县,寻访父亲的革命足迹。

“虽然父亲牺牲距当时已近20年,尽管父亲在山阳、郧西地区战斗不到一年时间,但一提起父亲,当地群众都会含着泪水动情讲述他们所知道和听说的周映渠的故事。人们讲:‘周政委在我们山阳时,国民党反对派可害怕他啰!到处张贴布告捕捉他。’一些老人还说:‘当我们听说周政委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我们还偷偷地去漫川关看过周政委,大家十分悲痛’。”

当地群众对父亲的怀念,让周继强深受感动,也是那时起,他真正明白了父亲献身革命事业的意义。多年后,成为了一名父亲的周继强,多次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父亲当年牺牲的地方,给他们讲述爷爷的革命事迹。

你要记住你是烈士的后代

周继强说,不论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革命烈士的后代。

1965年8月,在校读书时周继强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继承父辈的遗志,1967年他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北京卫戍区的战士。

那几年,新中国发生了许多事情,例如在中央召开的不同会议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表示强烈不满,对诬陷迫害老干部活动进行了后来被诬称为“二月逆流”的斗争。

在那个无序的“文革”年代,已经参军入伍的周继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牵连。在部队,他被扣上“二月逆流的小爬虫”的帽子,各种委屈纷涌而至。

“那段时间我在部队的情绪非常低落,但我始终记得姨妈跟我说的话。她说,‘你要记住你是烈士的后代,要永远继承父亲革命的意志,不论有多大的曲折和挫折,都要相信党,永远不要做对不起革命先烈的事。’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在部队一直坚持,踏踏实实地训练和学习。”

周继强口中的这位姨妈,正是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夫人张瑞华。

张瑞华与周继强的母亲张琪华是亲姐妹。1953年,张瑞华得知周映渠牺牲后,妹妹带着几个孩子生活很艰难,于是首先将周继强接到北京,并送到八一学校上学。那些年的种种回忆,至今仍留在周继强的脑海中。

3.jpg

周继强的父亲与母亲留存的唯一一张合影

“我来北京后,姨妈对我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方面关心备至。每逢节假日回家,只要姨妈有空,总把我叫到她身边,了解学习和思想情况,有时一谈就一个多小时,这也成了惯例。当时家里的工作人员还经常跟我开玩笑地说:‘今天的政治课又上了多长时间......’”

周继强至今还记得有一年暑假,姨妈检查他的学习成绩册,看见“有时上课精力不集中,爱玩些小东西”的评语后,便召集家人开家庭会议。

在那次家庭会议上,张瑞华语重心长地对这位小外甥说:“你是革命烈士的后代,要永远不忘先烈们的希望,要发奋努力学习!”并在学生记分册家长签字一栏写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姨父和姨妈他们还关怀收养了很多烈士子弟。在生活中,姨父对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决不许以权谋私、搞特殊化。”周继强说道。

张瑞华也是个老革命,1952年定行政级时,她就是八级干部。但是,直到她1995年去世,仍然是八级干部,半辈子没调过级。聂荣臻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觉得不合适,想向上级反映,聂荣臻批评说:“这是组织上的事情,你们不要管。钱够用就行了,什么级不级的。”

“那时我姨妈还在中央组织部上班,每天一大早就赶公共汽车,还自己带饭。有一次太拥挤了,她被挤下来摔在马路边,摔伤了腿。尽管这样,她仍然坚持坐公共汽车。”

在聂帅家中的那段时光,姨父和姨妈的言传身教深深地熏陶着年少的周继强。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著名话剧《以革命的名义》中,周正扮演的列宁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这需要每一个人要意识到社会发生的一切都与个人有关,也需要每一个人牢记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76岁的周继强,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样的思考。

“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让你难以想象。”有着特殊的成长经历,也亲身体会过老一辈革命家质朴情怀的他,对新形势、新发展下的社会问题有着深深感触。

“我们在制度上还是有缺失的。反腐揪出了那么多腐败分子,从另一个角度想,这些人的腐败问题被发现之前,考察提拔他的组织部门干嘛去了?”

周继强语重心长地说道,“要求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自觉树立老一辈革命家的那种思想,是很难得的一件事了。所以要有监督机制,并且监督机制要多种多样,不能光靠党内监督,还需要社会的力量监督,切切实实落实‘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制度。”

“加强监督”,是周继强多次提到的关键词。他认为,权力越大的部门,越要加强监督,这个监督不仅仅来自于党,更来自于社会。

“现在看来,社会监督是比较薄弱和缺失的,只有加强社会监督的力度。才能更好地去改善、改进我们的制度。”

在很多老一辈人眼中,如今的年轻人,甚至年轻党员,太过于“向钱看”。周继强亦表露出了自己的担忧。他感觉到,这是因为如今的教育太表面化,形式主义比较多,也和很多年轻人缺少信念有关。

“但要想从头抓起也难,太过于说教的东西很难让年轻人接受,甚至还有反感。我觉得还是要寻求一个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改变目前的这个现状,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的。”

事实上,面对上述这些问题时,作为烈士子弟的周继强,也曾担心过革命先烈们会因此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工作侧重点,过去有段时间侧重抓经济,可能忽略了对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的宣传。但烈士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两手抓。千万不能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但周继强也表示,宣传先烈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个人事迹的层面。

“为什么我父亲能参加革命?虽然他出生在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但在当时来说,家庭条件还是比较富裕的。再例如很多党的早期领导人,他们为什么能出国留学?也是因为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富裕。那这样的一群人,为什么可以舍弃一切,投身到艰苦的革命中呢?

采访的最后,周继强说出了他的答案:因为他们是真正为追求真理,追寻救国救民道路前赴后继的人。在宣传上要真实地去展现他们背后的初心,要真正的让这个社会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精神,但切忌一味地标签化、夸大化。

4.jpg

周映渠烈士

周映渠烈士生平简介:

周映渠,出生于1908年,河南信阳谭家河乡人。信南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的领导人之一,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返回家乡。1929年春,中共谭家河支部成立,周映渠任宣传委员。他发动附近50余贫苦农民组成赤卫队,举行“麦收暴动”。后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周映渠与党失去联系。

1938年春,周映渠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同年2月,党组织批准周映渠重新入党,并任新组成的中共谭家河支部宣传委员、信南人民抗日自卫大队队长,多次与日寇作战。不久,自卫大队编入信阳挺进队第二大队,周映渠任副大队长兼第九中队队长。在信南、信罗边抗日斗争中,他都能机智勇敢地完成任务,为信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贡献。1939年起曾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信(阳)应(山)游击总队大队长、信南县军事部长。

1941年9月,当选为信南县委书记,后又任信(阳)应(山)罗(山)礼(山)指挥部指挥长。在他的出色领导下,先后组建了第二十五、二十六两个独立团和信南、信罗边、淮南3个县级军事指挥部,配合新四军五师,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清乡”“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

1945年8月中旬,身为信南县指挥长的周映渠,根据上级命令,作出向境内日伪军全面进攻的布置,并亲率县大队3个连向青石桥、小庙日伪军据点发动猛攻,连续收复境内失地。1946年6月26日,根据组织决定,周映渠随中原北路军突围。到达陕南后,他奉命组建郧山支队,并任政委。1947年2 月初,由于叛徒出卖,周映渠与随行5名工作人员在山阳县李家店被国民党匪徒包围,不幸牺牲。

撰文:周晓宇

视觉:王学民

统筹:王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