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年代,是农民养活了他们,养育了部队”

09 2023-06-09 21:50

编者按:

2021年,《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

为此,红船编辑部特推出“红船家风故事栏目”,通过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英烈、开国元勋后人,来讲述那些令人动容、心生敬仰的革命家风故事。

从小学教员到驰骋战场,从打响反腐败斗争第一枪再到养鸡致富,开国少将王光华的经历可谓传奇。近日,红船编辑部采访了王光华将军的女儿王冀平,从她口中了解到王光华为革命事业奉献的一生。

据王冀平讲述,父亲王光华是一位勇敢忠诚的共产党员,曾单枪匹马出色完成了击毙敌人的任务,受到组织肯定。红船编辑部注意到,常年在公安系统工作的王光华,打响了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第一枪。深受父亲教育影响的王冀平也非常关注打虎拍蝇、扫黑除恶的新动向。有一次,她偶然看到民警暴力执法愤而流泪,她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你要是反过来用你手里的权力欺压群众,那就是对共产党的背叛!

01

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第一枪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贪污反浪费的斗争中,毛泽东亲自给时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和时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兼公安厅长王光华写信,指示严惩刘青山、张子善。王光华坚决执行了毛泽东的指示,具体组织实施了对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的逮捕、枪决,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第一枪。

1.jpg

▲1951年底,王光华处理刘青山、张子善案(王冀平供图)

刘青山,雇工出身,1931年15岁就入党了,参加了红军游击队。1932年高阳蠡县农民暴动时,他表现得很勇敢,曾任冀中中共八区地区书记、天津地委书记,时任石家庄第一副书记。

张子善,学生出身,1932年18岁入党。入党后,经常组织所在学校的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4年冬,张子善被捕入狱,受到严刑拷打,始终没有出卖同志。他曾任冀中中共十区地区书记,时任天津地委书记。

王冀平表示,刘张二人都曾有过光荣的革命经历,但解放后掌权不久,渐渐滋生了“老子从小革命,为革命出过力,受过伤、流过血,现在革命成功了,也应该享受享受”的严重享乐思想,个人第一的思想。他俩居功自傲,放松了警惕,放弃了学习,忘记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初心,背叛了共产党员的信仰,在人民面前犯下了贪污腐败的罪行。

据悉,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刘张二人吃的是野菜,掺拌高粱米做的贴饼子,就着白开水,俩人都没叫过苦。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条件好一点了,刘青山开始讲究了,厨师给他做鸡,他一看颜色不好,就说是隔夜鸡,坚决不吃,整只鸡都被扔掉。全国解放以后,他对生活的要求就更高了。冬天他想吃韭菜馅的饺子,但是炊事员知道他胃不好,担心他吃了韭菜反胃,就给饺子都插上一根韭菜,饺子煮熟以后再把韭菜拿出来,这样饺子里就有韭菜味儿了。

更甚者,建国以后,刘青山和张子善两人利用职权,先是盗用了飞机场的建筑款、治河款、干部家属救济粮、地方粮、克扣民工的工资,又将民工的好粮换成坏粮,还抬高卖给民工的食品价格。民工吃得多,吃坏了肚子,致病死病残。

李克才于1949年7月被分配到天津专区当副专员,成了刘青山和张子善工作上的副手,所以对他们两个人非常了解。1950年,刘青山和张子善挪用了地方的救济粮款,说要搞机关生产,李克才不同意,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是他们俩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又在治河救灾款上动歪脑筋……李克才一次又一次地劝阻未果,反过来被他们说自己胆小。所以在第三次党代会上,就把这两个人的贪污罪行公布于众了。”

刘青山和张子善罪证如山,分别被关押在河北省公安厅后面的一排灰砖平房里。从这时候开始,王光华的主要精力就在这起案件上。他是河北省军区司令员兼公安厅厅长,抽选了政治上可靠,业务水平比较熟练,而且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的人来看守。王光华还嘱咐看守的人,刘青山和张子善虽然现在是罪犯,但是过去曾经对革命作出贡献,不要歧视侮辱他们。

2.jpg

▲王光华在关押刘青山、张子善平房前的照片(王冀平供图)

“刘张二人从人民的功臣蜕变成大贪污犯,让父亲明白了,人的思想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过去有过光荣的革命经历,并不能确保后来始终如一,保持不变。尤其面对权力与金钱的诱惑,面对贪腐的诱惑,只要个人意志薄弱,立场动摇,就容易出现蜕变。”张冀平说。

02

看到民警暴力执法,王冀平愤极而泣

其实关于王光华在公安系统任职的这段经历,王冀平称自己并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她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谈到了当下公安机关“保护伞”猖獗的问题。王冀平痛心地表示:“那时候和现在没法相提并论,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了人民,革命年代大家心里真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现在呢,在一些干警眼里人民算什么?他们心里早就没了人民,看重的是自己的权力和钱财。”

王冀平分享了自己曾亲眼看见的一件事。有一次她外出办事,在公交车上看到拆迁的一幕:一个农民站在屋顶上,底下停着警车,警察拿着水龙头向屋顶泚人,农民在房顶上一直大声喊叫。当时车上有人说这个人不识相,要是服从他们,何必受这个苦?“我看到这件事,当时就哭了。”说到这儿,王冀平的声音突然哽咽,她不解,警察为何要如此对待那些手无寸铁的人?

王冀平进一步表示,近几年国家铁腕反腐后,这些事儿比较收敛了。“习总书记有两句话,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宁负千百人,不负13亿。现在中纪委是老虎苍蝇一起打,我记得有这么一个数字,共产党员是9000万,打倒的老虎和苍蝇一共是130万人,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政策深得人心。国家在慢慢地把走弯的路调直,习总书记把共产党员又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这就是不忘初心,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王冀平牢记父亲说过三句话:如果你要心里没有群众,你就是忘本;如果你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就是变质;如果你用手里的权利欺压群众,那就是对共产党的背叛!父亲要求家人一辈子都要与人的利益保持一致,时时提高警惕,坚决与腐败行为作斗争。

03

被称为“鸡司令”

1952年,王光华被调往北京,任命为军委人民武装部动员部动员处处长,1955年,任命为总参队列部副部长,1957年任总参军务部副部长。王冀平说,无论在哪个部门工作,无论职位高低,父亲始终牢记着毛主席说过的话:“共产党员进北平,不要以功臣自居,不要搞腐化,不许讲享乐,要继续坚持革命的教导,始终保持着一个老党员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

1983年初春,组织上批准王光华离职休养,他在给总参党委的汇报中说,离职休养,标志着我在军务部的工作结束了,但生活没有结束,不能做官,我还应做事,还应为人民服务。

3.jpg

▲离休后的王光华在家里(王冀平供图)

王光华经常把河北称作他的第二故乡,因为他在那儿工作了17年,并且他和河北的人民也建立了感情。王光华觉得在战争年代,是农民养活了他们,养育了部队。

建国30多年后,王光华去视察河北农村的时候,看到人民生活仍然很艰苦,就觉得自己没尽到责任。王光华想:“当初参加革命为了什么?不就为了让大伙有饭吃,有衣服穿。”可有些老区农民还是没有摆脱贫穷,他心里很难过。

王光华跟河北农业大学的师生一起参加农村的治理实验时,有一次去石家庄参观,他注意到王福秋、孙秀金垒封闭式保温鸡舍的办法好,他决定到河北农村去就推广这个办法,让母鸡冬天也能下蛋。

取得了当地人民公社的支持后,王光华来到了河北省易县阳谷庄公社五里庄大队,他跟公社的书记说,只要给自己一间房,有个睡觉的地儿就成。

刚开始当地农民并不信任他,觉得王光华只是三分钟热度,呆几天就走了。“但是我父亲那个人特别坚持,他耐得住性子,每天拄着拐棍儿,走街串户的去宣传,不厌其烦,不管你欢迎不欢迎,我反正到点儿就来,就跟你说这件事儿。”王冀平说。

时间久了,大伙儿终于被他的坚持打动,决定试一试。没想到很快就见了成效。当地一户农民说:“过去我就是怕孩子开学,那时候穷得连支铅笔都买不上,现在好了,我家柴米油盐酱醋茶都买齐了,还能扯块布做衣裳,都是靠母鸡下的蛋。”

渐渐地,王光华跟当地农民都成了朋友。白天他就走街串户去宣传,挨家挨户地去看养殖情况,到了晚上,他的小屋里头总是满满的人。“大家都特别愿意跟他聊天,他也特别愿意跟大伙在一块,他觉得在农村时心情比在家里好多了。因为他是搞农民运动出身,所以跟大伙在一块就有说不完的话,总是大伙也都觉得什么事都愿意跟他说,家长里短什么的,他也都把农民这些事真当成他自己的事儿。”王冀平说。

因为年事渐高,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王光华只得回北京治病。临回北京之前,王光华把信封、信纸都留给当地的年轻人,嘱咐他们给他写信。

回到家后,王光华把他在农村看到的一些情况,以及河北农村家庭个体养鸡的经验都写出来,上报中央和全国政协,还因此得了个“鸡司令”的外号。

王光华对这个外号喜欢得不得了,说:“鸡司令这个外号好,我养鸡不是为了消遣,就是当做一个事业来办,通过养鸡让大伙走上致富的道路,过着好日子。你要干任何一种事业,要不掏心血,不自己实实在在的去花力气干,那是不行的。”

后来当地农民还为王光华写了一首歌谣:年老离休志不休,手扶拐杖进山沟,为民操劳为民想,将军依旧在战斗。

4.jpg

▲1994年11月27日,王光华在作者赵勇田家看《名将孙胡子》(王冀平供图)

撰文:何婧

统筹:张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