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代远之子滕飞:金秋十月,共续中俄友谊新篇章

18 2024-10-18 19:15

金秋十月,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的白桦树落叶铺满了街道,在中俄建交75周年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我与妻子史瑞芬踏上了为期十一天的俄罗斯之旅。

俄罗斯是列宁的故乡,更是十月革命的发源地。早在1964年,我还是北京二十五中学的一名初中生时,俄文老师递给我一封俄罗斯小姑娘寄到中国北京市中学的信件。由此,我同这位俄罗斯小姑娘开始了俄文交流通信。小姑娘给我寄来了她自己的许多照片和俄罗斯风景画片,我也给她寄了许多中国明信片。这份纯真的友谊持续了数年,成为中俄民间友谊的缩影。

1949年,毛泽东所写《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有一句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对这段话了解尤为深刻,因为我的父亲滕代远和母亲林一都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俄罗斯参加会议和到东方大学(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他们对列宁、斯大林等俄罗斯共产党,布尔什维克(无产阶级政党)充满了深厚感情。特别是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期,斯大林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伸出援手,支援中国红军,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中俄友谊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俄罗斯又派出大量专家、工程师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里,我对苏联援助中国铁路建设的专家团团长西林印象尤为深刻。

▲滕飞(左一)与苏联支援中国专家团团长西林的后代(左二)、俄罗斯国际合作部门领导合影

在建设新中国武汉长江大桥的全过程中,是中国连任三届的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坚定支持苏联专家团长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连俄罗斯都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新工艺。武汉长江大桥经过两年零二个月的艰苦施工,终于提前建设成功。更不用提在中国红军最艰苦的时期,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对中国红军的支援。

如今,作为中俄友谊的传承者和见证者,我在俄罗斯之行中,积极参与了中国大使馆组织的活动,向俄罗斯朋友介绍了中俄合作的珍贵历史照片,深情讲述了中俄友谊的动人故事。

▲滕飞与在座的俄罗斯朋友讲述从红军时期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俄友谊。

在俄罗斯朋友的热情接待下,我深刻感受到了中俄友谊的深厚与真挚。会客室里,除了支援过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老军人、老专家的后代以外,还有多位相关领导人。在调试完大屏幕等设备后,我依据国内筹备的多媒体课件,融合了众多教师风采照片及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实地拍摄的系列照片,为在场的所有俄罗斯朋友深情呈现了一场关于中俄合作历史的篇章。50分钟后,讲解结束,俄罗斯朋友一一发言,表示他们见证了中俄友谊的万古长青,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以至二代、三代都能够把中俄友谊持续发展下去。

▲滕飞将陈云题写书名的《滕代远传》和滕代远写作的《中国新军队》两本书赠送俄罗斯铁道部门图书馆。

此后,无论是与俄罗斯军人的合影,还是在莫斯科列宁墓附近的留念,都将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记忆。同时,我也将《滕代远传》和《中国新军队》两本书赠送给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东方部和伏龙芝军事学院,以表达我对中俄友谊的珍视和期待。

▲滕飞(右五)、史瑞芬(右一)与俄罗斯布琼尼军事学院学员、俄罗斯青年近卫军成员、中国在俄留学生在莫斯科红场留念。

此次俄罗斯之行圆满结束,我深感荣幸能够作为中俄民间使者,为中俄友谊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此,我尤其特别感谢中国驻俄大使馆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没有他们的帮助,我这个中俄民间使者是无法履职的。

链接:

滕代远(1904-1974),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人,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48年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后兼铁道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周恩来同志称赞他是较早从军队转到经济战线的同志。1964年12月至1974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74年12月1日,滕代远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

撰文:滕飞

编辑:陈威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