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为了纪念伟大的祖国75岁的生日,红船融媒编辑部在“十一国庆节”期间,推出“打卡红色景点·红色故居”系列报道,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元勋们的故居,以及他们感人的革命经历。
▲萧华故居
以下为“红色故居”系列报道之——萧华故居。
01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是誉满中华的将军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授衔的兴国籍开国将军,就有56位。其中,上将2位,中将6位,少将48位。
▲1955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上,自右至左:陈赓、粟裕、萧华、洪学智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上将萧华。
▲萧华
萧华,1916年出生,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人。
萧华出生于贫苦家庭,父亲萧能球是泥瓦匠,母亲严招胜是码头工人,因家贫穷无房寄居在萧氏宗祠,儿时的萧华聪明好学,192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平川中学。
穷苦的出身,促使萧华从小立志报国救民,12岁时他就成为党组织的情报交通员,机智勇敢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递送情报的任务。
兴国暴动前夜,他掩护20多位红军侦查员隐藏家中,还带领一群团员在反动分子家门上画上记号。第二天与攻城的暴动队伍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兴国城,为兴国暴动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提到萧华,还不得不提到他的作品——《长征组歌》。
▲央视《国家记忆》节目截图
▲兴国县将军馆展出的《长征组歌》词曲作者合影照片
▲四位作曲家,央视《国家记忆》节目截图
1964年9月,萧华因严重肝炎在杭州养病期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十周年,他不顾病情全身心投入创作,用两个月时间写下了12首“三七开、四八句”的系列组诗,这就是《长征组诗》,并且用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作为组诗的总标题。
▲1958年,萧华与周恩来一起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
周恩来总理看了《长征组诗》文稿后对萧华说:“你为党和人民做了件好事,为子孙后代做了件好事。”
其中,组诗中的前10首被谱曲传唱,这就是《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8月1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在人民剧场举行了《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首场演出,并成为了不朽的红色经典。
▲萧霞
开国上将萧华之女、兴国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模范兴国”合唱团名誉团长、医学博士萧霞说,父亲创作《长征组歌》是在1964年的9月到11月之间,那时候他得了严重的肝炎。父亲很少有闲的时候,当让他养病之后,便有了一点的时间。于是,父亲把对长征想说的话、想诉的情,用笔书写了出来。
02
在兴国县城东街一隅,保存了一片客家古建筑群,这里是开国上将萧华的出生地——肖屋村。一座保留完好的青砖瓦房,墙壁挂着“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着“萧华故居”。
▲萧华故居
▲萧华故居
▲萧华故居
为了配合红船融媒编辑部的十一策划,拍摄父亲萧华的故居,萧霞专门回到兴国老家,在故居进行了拍摄。
▲萧霞在萧华故居
萧霞介绍,“我的父亲是开国上将萧华,在我身后,就是我父亲的故居。父亲在这里出生,在这里一直长到13岁。后来,他跟随毛泽东同志,到了瑞金红四军总政治部工作。”
▲萧华故居
“父亲一家四口,住在不满8平方米的小茅草屋里,他们给萧家看祠堂。家里太穷了,没有吃的,也没有住的地方。但是,就是这里,曾经是我们兴国县地下党的交通站。所以,我的父亲走上革命道路,也是从这间小茅屋开始的。”
▲萧霞
萧霞还提到,“在2019年,兴国县遭到特大洪水,红军桥的桥墩被完全毁坏,当时,兴国县已经有了其他几座桥,已经解决了两岸的交通问题。但是,在我们兴国人的心目中,这座红军桥是最红、最亮的,也是他们几代人的回忆。”
▲红军桥
“所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座新的红军桥破土动工。”“就是这座红军桥,承载了我们兴国人太多的记忆。承载了他们对红军的怀念,承载了他们对长征精神的怀念,也承载了我父亲他们这一辈人对家乡的怀念。”
▲萧霞
萧霞还热情的向全国各地的朋友发出诚挚邀请,“如今的兴国,已经成为一座美丽的城市。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到我的故乡兴国来!”
据了解,这已经是第三座红军桥。当年,村里很多人参加红军过了桥就再也没有回来。
红军桥原名武塘桥,是一座充满客家乡土气息的丁字型木桥,虽历经多次修缮,但始终保持原貌;1981年,萧华将军回到兴国,了解到家乡人民特别想建座大桥,争取到了70万元资金,修建了一座双曲拱式钢筋砼大桥,为纪念跨过此桥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正式命名为“红军桥”。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了适应发展,2021年兴建了一座主线长277米、宽25米、双向四车道的现代公路大桥。红军桥再次以靓丽的姿容展现在世人面前,讴歌着新时期“模范兴国”的盛世华章。
03
据了解,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辖2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城市社区管委会、303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国土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5万。
▲兴国大桥
兴国是闻名全国的红色故土。兴国是著名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和苏区模范县,是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重要发源地、群众路线重要形成地。
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5万多人,有姓名可考烈士达23179名,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官兵就有12038人,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将士倒下。
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萧华、陈奇涵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1950年,萧华陪同毛泽东同志接见工作者
毛泽东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留下了《长冈乡调查》《兴国调查》等光辉著作,称赞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工作”,亲笔题写了“模范兴国”奖匾褒扬兴国。
04
▲萧华
萧华,1916年1月21日生于江西省兴国县。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930年调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4军军委青年委员,连、营、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等职。
▲红军时期的萧华
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1935年5月起任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2师政治委员,陕甘支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诸战役。
▲1978年,萧华在西北留影
1939年11月起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鲁西行政公署主任。
▲时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副主任的萧华
1941年12月起任115师政治部主任,中共山东分局委员,115师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协助罗荣桓指挥山东军民粉碎日军的频繁“扫荡”,积极开展对敌斗争,领导整风运动、精兵简政、开展“建设铁的模范党军”活动,为加强军队和民兵建设,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肖华率先遣部队进入东北地区,开辟南满根据地。任东满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先后指挥了本溪、鞍海、新开岭等战斗。
1946年冬,任中共中央南满分局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常委等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林彪、江青发革命集团迫害,被关押7年半之久。
复出后,1975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1977年任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萧华
曾当选为中共第八、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5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
【资料来源:赣州市政府官网、兴国县政府官网、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官网、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官网等】
撰文:张喜斌
视觉:王学民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