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纪念——“重走万里长征路”活动侧记

01 2024-08-01 19:45

2024年8月1日是第97个建军节。

长征,是人民军队军史上不朽的篇章。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97周年前夕,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红船融媒编辑部组织了一次“革命先辈后代重走万里长征路”活动(以下简称活动)。

活动于2024年7月23日启程,到7月31日团队成员返京后结束。

活动结束后,参加此次活动的革命先辈后代、公益人、志愿者表示,活动非常有意义;通过参加活动,对先辈的长征路和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的艰辛历程有了更多了解。

“重走万里长征路”活动,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97周年最好的纪念。

从多地集结,共赴长征路

参加此次“重走万里长征路”红色之旅的成员分别是:

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元勋后代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张晓龙、开国上将朱良才之子朱新春、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张峰及夫人胡东钊。

公益人、志愿者分别是:公益人王子柏,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谢林玲,上海中因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主任陆利平等人。

2024年7月23日上午出征之前,参加此次“重走万里长征路”红色之旅活动的革命先辈后代、公益人、志愿者,分别从北京、井冈山、上海、西安、长春等地来到成都,大家在四川成都双流机场集结。

其中,朱新春从在井冈山举行的另一场活动中抽身赶赴此次活动集结地;王子柏从杭州出发、陆利平从上海出发、谢林玲从西安出发赶赴成都参加此次活动。

在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后,参加此次活动的22人从双流机场启程,一起踏上了共赴万里长征路的旅程。

行程过万里,一路踏艰险

在最初选择“重走万里长征路”路段时,一度选择了从中央红军出发地江西于都出发,经过湘江战役发生地到达遵义会议召开地后返回。

后来,有意见认为,长征出发、湘江战役和遵义会议虽然都是长征中的重要节点,但是这些路线在今天走起来已不算艰难。

为了更深地感受当年红军长征之艰险与困苦,此次“重走万里长征路”活动,选择了走位于四川雅安市、甘孜州和阿坝州的路段。此路段,不仅包含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懋功会师、两河口会议等长征途中重要的节点,而且涵盖了长征中最为艰难的雪山和草地路段。

▲此次活动路线图,张峰制作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此路段全程超过500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重走万里长征路”。

简言之,此次活动选取了长征路上最为艰难的一万多里路途。之所以说“最为艰难”,是因为这段长征路全部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多米,在一段路途中海拔甚至接近4000米。

这意味着,团队全员都经历了高海拔的考验,而且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头晕、头疼、失眠等高原反应。

在万里路途中,可谓一路艰险。大家不仅经历了高海拔地区低温、缺氧的考验,而且经历了自然灾害的考验。由于当前是川藏地区的雨季,团队重走万里长征路期间,一路冒着雨,一路遇到不计其数的道路塌方和泥石流的考验。其中,最为重大的两次考验出现在“翻雪山”和“过草地”的过程中。

▲路途中的泥石流

▲路途中随时可以看到疏通道路的铲车

在前往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途中,由于道路塌方且夹金山区域关闭,团队只好绕道都江堰继续前行,遗憾地错过了翻雪山之旅。

▲路途中随时遇到道路坍塌情况

在7月27日,从位于小金县的两河口会议召开地到红原县的过程中,更是历尽艰辛——途中不仅数次翻越海拔近4000米的山峰,而且因为塌方和泥石流致使在途中停止和拥堵四五个小时之久——预计当天下午6点左右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延迟到夜间11点多钟。达到目的地后,大家本已疲惫之极,却又遇到宿营地停水停电。第二天早晨,所有团队成员“蓬头垢面”地在路边顶着寒风吃了一点简餐,就向着前方继续出发了。

▲从小金县到红原县途中遇到的泥石流

▲从小金县到红原县道路沿线的情况

红色地标多,处处撼心魄

此次“革命先辈后代重走万里长征路”活动,沿途经过了分属于四川省雅安、甘孜、阿坝三个地区的石棉县、泸定县、宝兴县、小金县、红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等区域。这些位于青藏高原的革命老区,遍布了红军长征留下的红色地标。

此次活动途径的红色地标包括:

位于石棉县的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旁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参观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

位于泸定县城西南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和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

▲参观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

▲参观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

位于宝兴县的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

▲参观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

位于小金县县城的红一、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又称“达维会师”)纪念桥、红军懋功同乐会会址;

▲参观红军懋功同乐会会址

位于小金县两河口镇的红军长征两河口会议纪念馆;

▲参观红军长征两河口会议纪念馆

位于红原县的红军过草地纪念碑;

▲参观红军过草地纪念碑

位于若尔盖县的“巴西会议遗址”“七根火柴”故事发生地、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和“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参观巴西会议遗址

▲七根火柴

▲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

▲参加活动的革命后代冒雨向先烈敬献鲜花

在这些红色纪念地,有许多红军当年使用过的物品——草鞋、草编的衣服、刻在木头上的借据、红军飞夺泸定桥使用过的门板、煮饭的锅;有很多记录长征重要节点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有雕塑和油画等展示长征重要节点的艺术作品……在路过每一段长征路之后,再看到这些文物、图文和艺术品时,桩桩件件都撼人心魄。

▲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

▲红军欠款木制借据

面对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里为22名夺桥勇士竖立的纪念碑和一块夺桥时使用过的门板,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完成了这件不可能完成的壮举。

▲飞夺泸定桥用过的门板

在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面对陈列于此的草鞋和破旧的单衣,很难想象这些来自南方、身穿单衣的红军战士如何翻越了氧气稀薄的一座座雪山。

▲翻越夹金山的衣物

途径红原县,才知此处的日干乔大沼泽的别名是“陆上死亡之海”、中央领导经过的毛尔盖草地的另一个名字是“死亡陷阱”——很难想象,红军将士穿着白天被雨水打湿的衣服,如何度过零度上下的沼泽地的寒夜……事实上,很多战士坐在草地上过夜后再也没有醒来。

▲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

矗立在若尔盖县班佑村的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讲述了一个悲壮的过草地故事——1935年8月,当红军长征穿越草地,来到班佑村时,不少红军战士缺乏食物,体力不支,在此等待后续部队。就在等待中,700多名红军战士,背靠背坐着牺牲于此。

在这些红色纪念地,既有红军领袖、元帅、开国将军翻雪山的情景,也有红军战士过草地的实况,还有当地民众支援红军的图景。

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红军长征图景。

难忘的历程,永恒的记忆

重走万里长征路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又回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通过此次活动留在各自生命中关于长征的印记将难以被时间磨灭。

为了回忆,更为了永不忘记,参加此次活动的革命先辈后代、公益人、志愿者把自己的感悟留在此时此刻。

朱新春(开国上将朱良才之子):

重走长征路,是一堂最实际、最生动,也是最丰富的思政课。还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和精神的升华。

同时,也是指引我们这些已经是耄耋老人的长征后人,继续沿着父辈走过的长征路,不断攀登生命的高峰。继续为宣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我们最后的余生。

陈人康(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

中国革命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打下来的这片红色热土。

李亚明(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

回顾红色的历史,

宣讲不朽的传奇。

脚踏父辈的足迹,

满足一生的心愿。

王媛媛(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传承红军的理想和信念

在新的长征路上

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张晓龙(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张峰(彭德怀元帅侄外孙):

我在想

为什么我们用现在任何的交通工具都赶不上先辈的足迹?

因为他们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因为他们有坚韧的意志和精神!

所以,他们,也只有他们才能谱写出新中国的史诗!

王子柏(公益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千⼭只等闲。在生活中困难险阻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怕的不是遇到困难,而是解决困难的坚定决心。这一次的活动,让我感受了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和革命意志,而这些经历和感悟也必定在我日后的岁月里像一剂“强心剂”足矣支撑我继续坚持下去,不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学习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不怕困难,直面困难的勇气,且受益一生。

谢林玲(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

重走长征路,每一步都镌刻着先辈们的坚韧与信念,我深切体会到这段伟大征程的艰辛与辉煌,心中满怀对长征精神无尽的敬仰与传承的决心。

陆利平(上海中因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主任):

重走长征路是让心灵和精神真正感受90年前壮举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是青年一代赓续革命传统和斗争精神的最好途径。红色精神需要学习和传承,需要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并持续发挥作用。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开展,并且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跟随前辈学习、体验、感悟,接下接力棒,奋斗青春!

撰文:李秀平

视觉:王学民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