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读图丨睡着的总理;侄女周秉德:伯父通宵达旦到天亮是常态

13 2024-05-13 18:55

1.jpeg

这幅油画名为《鞠躬尽瘁》,创作于1994年,作者是军旅画家王吉松。

出现在这幅画作上的周恩来总理,不是人们在其他摄影作品或绘画作品中常见的英姿勃发的形象,而是抓取了艺术家塑造伟人形象很避讳的情节——周总理闭眼的一瞬。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总理晚年一个真实的生活细节。

1973年6月初的一天,身患绝症的周恩来总理已经三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了,他一直在工作着,接下来还要继续接见外宾。

这时,秘书进来提醒说:“还剩十四分钟。”

极度疲劳的周总理提出洗把脸刮刮胡子提提神再去。秘书在门口等待许久不见总理出来,便打开了洗手间的门,这才发现,周总理在卫生间里靠着墙睡着了,手里还握着沾有肥皂沫和胡子茬的刮脸刀……

画面中那憔悴消瘦的面容、稍稍倾斜的身姿、右手的刮胡刀、左手垂落的毛巾,与人们熟悉的那位英俊潇洒、神采奕奕的总理判若两人。

然而,这些细节非但没有损害周总理的形象,反而将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总理刻画得更加真实、高大,更加震撼人心。

延伸阅读:周总理逝世48周年纪念|专访周秉德

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48周年纪念日。

近日,周恩来侄女周秉德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追忆伯父周恩来。

1.jpg

▲1951年,周总理与周秉德在中南海西花厅合影(受访者供图)

周秉德出生于1937年,是周恩来三弟的大女儿,12岁住进中南海西花厅,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生活了十余年,周秉德成为与周恩来关系最密切的晚辈。

周恩来逝世后,周秉德常常去陪伴邓颖超,直到邓颖超逝世。周秉德是沈钧儒的长孙媳,曾任中新社副社长。

谈周总理的要求:不能有任何的特殊

新京报: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周总理的场景吗?

周秉德:我第一次见到伯父是在1949年6月,在中南海的丰泽园,那年我12岁。伯父从外边开会回来,看到我很高兴,把我拉到身边笑着说,“让我仔细看看你长得像谁?我看又像爸爸,又像妈妈!以后你就在这了。你小学毕业该上中学了,我们已经给你联系了师大女附中,给你报了名。但是你要考试,考上了才可以去。”伯父还叮嘱我,毛泽东伯伯就住在旁边,他工作忙,我们小孩子不要去打扰他。

第一次见伯父,既紧张又兴奋。伯父与爸爸长得真像!伯父也有两道浓黑的剑眉,只不过伯父的眼睛比爸爸的眼睛更明亮更精神,脸盘也比爸爸丰满红润,仿佛显得还年轻些。

通过考试,我上了师大女附中,伯父的秘书杨超、罗迭夫妇就带我去市场买了被褥、洗漱用品等,带到学校开始住校。周末回来,有同学家汽车去接,但我们家从来没有,都是走路或坐公交回去。

新京报:周总理对你有哪些要求?严格吗?

周秉德:读书以后,伯父对我们要求很严,常常问学习怎么样,并要求我们周末晚上一定要按照学校要求去上晚自习。西花厅有时候有电影看,十几岁初中生总想看看电影,但不行,该上学就必须要去上学。伯父工作忙顾不上,伯母就管我们。

伯父最早就一直给我们强调:“不能有任何的特殊,在外面也不要宣扬跟总理的关系;你们现在都是学生,将来长大了就是普通老百姓、普通劳动者。”

他还说,“有了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的流血牺牲才有了现在的新中国,我们几十年的奋斗也是为了新中国,所以绝对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不能忘了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付出生命代价的烈士们。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认真学习,长大后要认真工作,为人民服务。”

寒暑假我住在那儿的时候,有时早上我都起来看书了,伯父还没有去休息。在院子里看见我,伯父有时候会问,你怎么还一个人在这里看书,没看到这些叔叔们在打扫院子吗?在他的眼中,不管是不是国家总理的亲侄女,其实都是普通人,要像这些叔叔们一样去工作。这些教育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这些朴素的话,伯父、伯母经常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一生,我们也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要求。不能忘了先烈,不能忘了老人家对我们的教育和影响。

2.jpeg

▲1961年,周总理与周秉德在中南海西花厅合影(受访者供图)

谈周总理的工作日常:通宵达旦到天亮是常态

新京报:周总理的日常工作是什么状态?

周秉德:他永远是匆匆忙忙地走、匆匆忙忙地回,走路非常快,有时候要一路小跑才能跟上他,匆匆忙忙目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工作。各部委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无法正常工作,全国各地的问题和文件都往西花厅报,他的办公室永远摞着厚厚的文件、材料。

他白天参加会议、活动,会见外宾,回来后办公室里的材料又堆满了。伯母身体不太好,伯父为了不影响她休息,进进出出就很安静地走小门,在办公室一直工作到很晚,通宵达旦到天亮是常态。

新京报:他每天会休息几个小时?

周秉德:太少了。伯母特别关心他的休息和饮食,忙起来总是不能够按时吃饭,就和师傅们做一些菜粥糊糊放他水杯里,想喝水时可以既解渴也解饿,补充一点营养。伯父其实身体底子不错,但晚年要管的事情太多,各方面都要兼顾,确实太劳累了。

【资料来源:新华网、新京报等】

编辑:张喜斌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