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革命烽火》:画出中国革命史的光辉一页

18 2023-10-18 20:30

一张张坚毅的面孔,眉宇间透露出英雄史诗般的革命热情,粗糙的皱纹中似可看到战场焦土的痕迹;在缴获的战利品中,在抚摸擦拭枪械的微小动作里,在战马嘶鸣中,红旗猎猎,号音嘹亮……

1.jpg

▲侯震|油画

2021年

300cm×800cm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藏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展出的大型油画《西北革命烽火》。作者侯震,是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创作艺委会委员、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他在长8米、高3米的巨幅画布上,用革命的现实主义与积极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20世纪30年代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为创作背景,展现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党人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历史,表现了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于胜利的革命信念和坚不可摧的革命气概。

·历史背景

20世纪30年代初,在广袤的西北地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1934年,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选举成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习仲勋当选为政府主席,刘志丹为军委主席。

2.jpg

▲从左至右分别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

1935年,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西北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与以瓦窑堡为中心的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有23个县、上百万人口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又称陕甘革命根据地)。

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红色根据地,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作出了巨大贡献。

· 作品赏析

作品《西北革命烽火》以20世纪30年代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为创作背景,再现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人与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在粉碎敌人的“围剿”后,聚集在一起短暂休整的历史场景。

(请把手机横过来)

3.jpg

▲作品《西北革命烽火》

长达8米的巨幅画面中,陕北高原形成的天然屏障前,不论是俯首制订作战方案的刘志丹、谢子长,还是双手掐腰眺望远方的习仲勋等领导人与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形成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4.jpg

▲作品《西北革命烽火》局部

5.jpg

▲作品《西北革命烽火》局部

6.jpg

▲作品《西北革命烽火》局部

7.jpg

▲作品《西北革命烽火》局部

整幅作品构图庄严,运用金字塔形纪念碑式的构图、革命现实主义与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表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历程,传递了老一辈共产党人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的革命精神。

【资料来源:《人民艺术家杂志》微信公众号、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