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丨开国中将皮定均:中原突围创奇迹,三战张灵甫成为佳话

14 2023-12-14 17:49

1.jpg

1976年7月7日,开国元勋朱德逝世的第二天,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朱德元帅逝世的悲痛之中。台湾海峡,福州军区和广州军区举行的东山岛三军联合反登陆演习按计划进行。正当世界关注三军联合演习之时,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将军在乘坐直升机前往东山岛视察演习过程中不幸触山身亡,声势浩大的三军演习也因此突然中止。海峡对岸的国民党当局不知所以然,下令全岛海陆空三军进入一级戒备。特殊的历史环境为传奇名将的非正常死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阴影。

01

死缠乱打、柔情似水:皮猴子的感情世界

年轻时的皮定均是太行军区有名的“皮猴子”,浑身上下透着猴性,和老首长刘伯承的小马驹“握手”,结果眼睛差点被踢瞎;刘伯承让他找人侦察敌情,他自己却化装跑到敌占区“溜大街”,险些被敌人活捉……甚至在情场上,他也往往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将军情窦初开是在1940年,年仅26岁的皮定均出任太行五分区司令不久,遇到亭亭玉立的张烽,一见倾心。张烽时任将军辖区下涉县妇救会主任。将军请县长做媒,却遭到很有个性的张烽的回绝。将军的第一次求爱吃了闭门羹。

但皮定均有股韧劲,他发誓:非张烽不娶。他不停地给张烽写信,尽管被撕得粉碎。聪明的徐子荣政委充分发挥组织和群众的力量,亲自找张烽谈话,所有机关领导的家属都出面撮合。张烽纵有一万个不愿意,也抵不过这样的轮番轰炸,不得不于1943年6月底将自己的铺盖卷儿放到将军的床上。

2.jpg

▲皮定均和妻子张烽。

虽然他们的爱情是从组织包办、一穷二白的“哑巴婚礼”开始的,但经过战争生死离别的洗礼,渐渐升华为相互欣赏、海枯石烂的终身厮守。

1946年6月17日,著名的中原突围前,皮定均不得不逼着老婆挺着大肚子率先突围,以免连累部队行动。当时,旅、团两级干部家属虽然也进行了化装突围,但是其他人都中途折返,只有张烽一人突围而去,而且一去就是把将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两年生死两茫茫。皮定均在日记中写道:“从组织上说是坚决服从了,但思想上是很矛盾与不安,万一她出了事情,我将后悔一辈子。”

后来张烽化装到达太行根据地,皮定均也成功突围到华中根据地。他在卸去军事压力的同时,把对老婆孩子的内疚、思念化为一页又一页的日记。在华东战场,皮定均只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打败国民党悍将张灵甫,另一个就是渴望早日与妻儿团聚。第一个愿望并没有让将军产生多少精神压力,第二个愿望却让将军患上了头痛病。有好心人劝他,张烽可能牺牲了,再找一个吧。这样的事,在军队高级干部中也不乏先例。皮定均却一定要等个海枯石烂、水落石出。在近两年的离别时间里,皮定均一边大战悍将张灵甫,一边紧紧抱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从中汲取力量,坚守着自己对张烽的忠贞。

3.jpg

▲皮定均、张烽与子女合影。

尽管张烽最初回绝皮定均就因为担心成为孤雁,但这一天还是到了。1976年在皮定均追悼会上,张烽没有掉一滴眼泪,默默地亲自把800多个花圈摆好,把悲痛全部隐忍在心里。但是事后,只要提起皮定均,特别是回想起中原突围后二人的生死离别,张烽总是潸然泪下。皮定均走后,张烽把皮定均的骨灰分在两个骨灰盒里,一半秘密留存,一半交给组织。后来,按照张烽的要求,皮定均部分骨灰安葬在他牺牲的灶山之巅。她别无他求:只希冀自己死后能与丈夫一起长眠,永不分离……皮定均墓前有碑一块,是张烽亲自购买的,碑文也为张烽亲撰:九死一生,将军闯过枪林弹雨,永留百世英名……

皮定均不幸逝世后,身患重病的毛泽东派人向这位爱将送去了他一生中最后送的一个花圈。回想起1955年共和国授衔的毛泽东挥毫特批:“皮有功,少晋中”,人们有理由相信,要不是后来军衔制的取消,毛泽东肯定会批准皮定均晋升为上将。

02

千里突围、举重若轻:皮猴子的突围谋略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重兵围攻中原解放区,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原军区决定丢“卒”保“车”。这个“卒”就是皮旅。根据大将王树声的要求,皮旅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变成敌人眼中的主力,将敌人拖3天,掩护主力突破平汉铁路。当谈到3天后的行动方向和方案时,王树声大将语气很沉重。他也不知道3天后还有没有皮旅,当年掩护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封锁线的红34师就是以全军覆没结束了自己的悲壮军史。

4.jpg

▲皮定均率部中原突围图示。

在领受任务时,皮定均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中央和中原军区将这项任务交给皮定均也明显带有深刻的理性考虑。抗战期间,在刘伯承的点拨下,皮定均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1944年9月,中共中央派皮定均率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跨过黄河天险,深入豫西山区。不到三个月,皮定均硬是以千余人的部队在民风强悍、地方武装林立的豫西站稳了脚跟。抗战胜利后,皮定均的队伍已经壮大到一旅之众,后编为中原野战军第1旅。

皮定均有决死完成任务之心,更有孙悟空在十万天兵天将中闪挪腾跃之法,这就是他猴性的真正所在。为掩护主力安全向西突围,从6月24日开始,皮旅7千官兵沿着根据地中心区白雀园向东一字摆开,在2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顽强抗击国民党4个军10万余人的攻击。

对于完成3天阻击任务,皮定均很有信心。但是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3天后的行动方向和方案上。在中原军区刚领受任务回到旅部时,他就派作战科长带精干分队向东侦察敌情和行军路线。在旅党委会议上,他否决了向南跨过长江突围、向西尾随主力、向东分散突围等各种提议。熟悉他的旅领导都说:“皮猴子想走一步险棋!”

26日晚,我军突围主力已经突破平汉铁路,恰逢天降暴雨,皮定均心中大喜:“天助我也。”在暴雨的掩护下,皮旅在2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全线出击,然后突然收兵,7千大军瞬间又变得无影无踪。

皮定均率领部队时而向西,穿过森林;时而向南,翻过大山,最终在一个叫刘家冲的小山村休整。刘家冲位于敌军主力的结合部,在敌军运动的两条公路之间,只住有6户人家。别说敌人没想到皮猴子这步险棋,就是旅以下的官兵也没有想到旅长玩得如此心跳。次日晨,雨过天晴,刘家冲两边公路上十几万敌军频繁运兵,可把新战士吓坏了,皮定均却静静地思考着下一步行动方案。

5.jpg

▲皮定均(左)、张力雄在河南省林县留影。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两天后,皮定均算好敌军主力都向西北方向去了,部队已经得到充分休整,突围信心倍增,于是一声令下,刚才还静如处子的皮旅又动如脱兔,迅速通过潢(川)麻(城)公路,向东直插鄂豫皖边界的大牛山。当敌军回头时,皮旅已经消失在茫茫大山之中。

7月初,部队进入皮定均的家乡金寨(当时叫立煌县)县吴家店休整。17年前,将军就是在这里由放牛娃变成了童子团团员,又加入了红军。17年后,将军率劲旅回乡,心中又是一番感慨。

在吴家店,皮定均没见到一个亲人,部队却双喜临门:一位干部家属顺利分娩,预示着将士们光明的前程;自主力西去后就和上级失去联系的电台此时突然接到延安的红色电波:快走!快走!快走!快走!

离开吴家店,部队向安徽挺进,于7月11日兵临淠河。在河边的磨子潭,始终跟着前卫团前进的皮定均获悉桂军一个整编师正在舒城、潜山一线严阵以待,部分敌人已经向淠河开进。由于暴雨,淠河已经开始暴涨。皮定均当机立断,命令先头营乘船过河,占领河对岸制高点,掩护主力涉河抢渡。

先头营营长显然没有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过河之后只派一个连占领山头,自己和两个连在山下睡起大觉,几乎给全旅造成灭顶之灾。占领山头的一连人马由大别山子弟兵组成,因不愿意离开家乡,集体开了小差,回到大别山打游击。在山下睡大觉的两个连也几乎被偷偷摸上山的敌军包了饺子。

河对岸山顶上响起了敌人的机枪声,曳光弹在河面频频划过,工兵架起的简易浮桥一再被洪水冲散。皮定均冷静地命令他的王牌、皮旅的老底子——王诚汉的一团火速徒步涉河,协助对岸部队保护渡口。怒火中烧的皮定均并没有怒战,他继续沿河侦察,终于获知上游几百米的地方水位比较浅,适合部队徒涉。数千人手拉手走向混浊的淠河中央……部队掌握的唯一小船分给了妇女、两位新生儿和伤病员。最后,指挥部队渡河的皮定均也被4个战士强行抬起来扔到船上过了河。

仁义之师最终感动了上天,暴雨突然停止,水位突然下降,皮旅终于安全渡河。7月13日,皮旅撇开纠缠不休的广西军队急行军到达大别山最后一个山坡——东山坡。看着眼前皖中平原上道路纵横、电杆林立的异样风景,许多皮旅指战员产生了回师大别山的想法。然而回师谈何容易!皮旅身后一直有几个师的敌军“护送”,特别是在淠河边没有捞到大便宜的桂军行动最积极。在东山坡,皮定均进行了突围中最为艰苦的行军动员:争取在5天内飞跃皖中平原,突围到华中根据地。随后,7千个背包扔了整整一山沟,文件、档案变成缕缕青烟,重伤员也忍痛撇下,从未当过前卫的主力一团开始充当开路先锋。官兵们终于体味到了什么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7千官兵像一股旋风在皖中平原上狂飙,不分昼夜。官兵实在太累,为争取一天的休整时间,二团团长钟发生气得骂街,旅政委徐子荣亲自说情,皮定均不为所动,一再重复着中央的指示:快走!快走!快走!……他把自己的部队撵得“屁滚尿流”,一路尾随的敌军也是叫苦不迭。有时候在前面开路的侦察员甚至踩着睡得一塌糊涂的敌军,踢都踢不醒。

行军至第5天下午,大军逼近津浦铁路,华中根据地就在眼前。但是部队已经累得睁不开眼睛。敌军孙良诚部已经在铁路沿线布置好了口袋,准备收网。铁路线周围的敌人5路进逼,对皮旅形成钳形攻势。将军一声令下:“把炮弹、子弹全部打光,一发也不留!”被5天5夜急行军憋了一肚子气的指战员们如同喝了兴奋剂,向着铁路沿线的碉堡、装甲车发起冲锋。

狭路相逢勇者胜。夕阳西下,皮旅已经胜利突破津浦线。看着前来接应的兄弟部队,皮旅沸腾了,皮定钧却像瘫了一样一屁股坐在地下:他实在太累太饿了。

03

猴性与虎性的完美结合:一代名将的传奇秘诀

中原突围,皮定均的部队不仅在毛泽东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国民党统帅部挂上了号,双方都习惯在电报中称之为“皮旅”。

皮旅到达华中后不久,奉命保卫华中根据地首府——淮阴。皮旅先头团刚到达淮阴外围,敌整编74师的先头团已经渡过运河,夺取了渡口,占领了桥头堡,淮阴危在旦夕。皮定均着急,下令三个团各拿出两个营比赛,看谁先消灭占领渡口之敌。

此前,皮定均还没有指挥过像样的正规战,游击战也是跟刘伯承学的,千里突围更多的是行军艺术。而进攻淮阴的是国民党悍将张灵甫,赫赫有名的黄埔虎将,智勇双全。皮猴子遇到真老虎,仍然猴性十足,根本不把号称国民党的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放在眼里。实战结果可想而知——皮旅没能夺取渡口,还伤亡600人。将军在日记里的标题是《染红了的运河》,伤心极了。

初战失利的棒头顿喝让将军立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打正规战方面的差距,他谦虚地在战场上向张灵甫学习。

接下来的两天,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将领在淮阴城下接连交手。张灵甫硬攻,皮旅死守,双方都有重大伤亡。张灵甫不愧是名将,很快将硬攻改为巧取,从皮旅和其他部队的结合部楔入,占领淮阴东关。9月19日,皮旅含泪撤离淮阴。但是皮定均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吃掉张灵甫。将军身边的许多人都知道,将军有时很倔,认准了的事他一定要坚持到底。

接下来的涟水保卫战,皮定均除了用尽他的猴脑外,也大发倔性。他看到涟水附近有一座古塔可以作为压制敌人冲锋的制高点,决定在塔上放一挺重机枪。塔上放机枪,视野开阔,但是也容易暴露。一些指战员不以为然,放在塔上的机枪班也是气得大骂“皮老驴”。皮定均听见后,不以为意,反而亲自为他们端茶送水。后来事实证明,正是在古塔机枪的配合下,解放军把已经破城的74师硬是撵出城去,取得第一次涟水保卫战的胜利。不久,张灵甫重新调整部署还是攻占了涟水,特意在古塔下面照了张相。古塔制高点的威力可见一斑。

6.jpg

▲涟水保卫战祝捷大会。

1947年1月,皮定均就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兼参谋长。自中原突围后,踌躇满志的将军多了一句口头禅:“老子就是皮定均。”口气中带着几分虎气,令人生畏。但是离开皮旅到华东部队任职后,他的领导兼搭档6纵司令王必成更是虎虎生威的名将。由于在华东战场长期和张灵甫对阵,和王必成搭档,皮定均不想成为老虎也不行。没虎气,压不住74师的嚣张气焰;没有虎气,也没办法在6纵立足。皮猴子的虎性与日俱增。

1947年4月,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重兵集团在蒙阴一带周旋,部队在向蒙阴公路以东运动过程中,6纵被敌军隔断,成为孤悬在40万敌军中的一粒孤子。6纵一不做、二不休,迅猛向敌后挺进,然后变得无影无踪。这也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巨灵神的方法,也是皮猴子的典型行军作风,越是最危险的地方越是最安全。

1947年5月12日,已经深入敌后240多里的6纵收到华野电令:限14日夜间占领垛庄,断敌退路,完成战役合围,掩护主力消灭贪功冒进的74师。

2天时间、240里路途难不倒皮定均,皮定均琢磨的是如何变助攻为主攻。将军接到电报后,当即带领先头师急行军,结果在14日凌晨就占领了垛庄。垛庄位于孟良崮脚下的蒙阴公路,是窜上山的74师向公路逃窜的后路。当时华野主力在蒙阴公路以东,还不足以将74师合围,迫切需要在公路以西放上一支奇兵。深入敌后却又绝处逢生的6纵成了置74师于死地的奇兵。张灵甫再神机妙算,也没料到这步奇中之奇。

7.jpg

▲皮定均在查看地形。

6纵占领垛庄后,74师派一个团下山争夺未果,顿时军心大乱,张灵甫直接用明语向南京大本营求救。

眼见74师已成瓮中之鳖,皮定均和王必成一致要求参加会攻孟良崮。消灭74师,活捉张灵甫!这是中央军委提出来的口号,更是所有参战部队都想争取的殊荣。

16日下午,华野对74师的网越拉越小,皮定均亲自挑选了一条进攻路线,派上预备队——纵队特务团直插孟良崮74师老巢。

特务团攻破74师指挥所,击毙张灵甫之时,暴雨骤至。皮定均再次感叹到:真是苍天有眼!倘若雨早点下,不会断水的74师不知还要顽抗到何时!

中原突围、大战孟良崮,是皮定均戎马生涯中两大亮点。仅凭这两大亮点,皮定均已步入名将之列。

将军一生至情至性,到底被人起过多少绰号,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喜欢别人叫他皮猴子,因为他喜欢孙悟空的无拘无束;有人叫他皮老驴,因为他出奇地执着;也有人叫他皮老虎,因为他发起火来像火山,直到后来他担任大军区司令员后,一些军长师长见他都要穿上解放鞋,扎上腰带,背上挂包。有人戏言:“军长师长畏司令如虎”,将军却摸着虎须回敬道:“你胡说!”样子更像《西游记》里的孙猴子。新中国成立后,将军始终活跃在军事危机最前沿:台海危机,他坐镇福州军区;中苏珍宝岛事件后,他又坐镇兰州军区——皮老虎是毛泽东手中的一张极有震慑力的王牌。

瓦罐不离井前破,大将难免阵前亡。1976年7月7日,刚刚出院的将军不顾天气恶劣,执意亲临东山岛演习现场。这一次,老天爷没有长眼,将军乘坐的直升机撞上了山,将军为他的倔强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令人痛心不已。


文章来源: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