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丨独一无二的将军合唱团

29 2023-04-29 18:30

1959年10月3日,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祝晚会上,230位开国上将、中将和少将组成的合唱团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



然而,当时观看演出的绝大部分观众并不知道,将军合唱团的建立与新中国的一所军事学院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1950年7月,刘伯承致信中央请求办办一所军事学校。11月上旬,周恩来总理三次召集刘伯承、陈士榘等人开会,磋商陆军大学的筹建事宜,传达毛泽东主席关于办好陆大的指示。



为了方便学校今后增设海军系和空军系,第三次听取汇报后,周恩来将原拟陆军大学的校名正式定为军事学院;校址暂设南京华东军政大学所在地,待时机成熟后再迁北京;以华北、华东军政大学一部分干部作为基础,依靠华东军区组织军事学院各级机构。

1951年1月15日,军事学院举行了盛大的成立典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第一任院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刘伯承。

学院建立之后,大批指挥员走进这所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殿堂。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将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分别授予了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林彪、刘伯承、叶剑英在外地,未能出席。

同一天,国务院还隆重举行了授予将官军衔的仪式。

人民解放军首次评衔工作共评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

其中,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李志民被授予上将军衔。



随着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深入,1957年以后,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以解放军军事学院各系为基础,分别组建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和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等学院。

1958年初,李志民来到这里,担任副政治委员。

1958年底,在李志民的建议下,高等军事学院着手筹建合唱团。

由于合唱团的成员们大多已被授予将军军衔,所以合唱团就叫“将军合唱团”。但由于将军们不是专业歌手,排练也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最终确定为“将军业余合唱团”。

1959年6月,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元帅下达任务,将军业余合唱团要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晚会。此时距离演出只有三个多月时间,将军们要登上即将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团员也要增加,排练就成了当务之急。



作为合唱团的发起人之一,李志民上将还有一个任务——指挥。

李志民曾担任纵队政委和兵团政委,指挥千军万马战场杀敌手到擒来,可对指挥棒却十分陌生。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掌握指挥艺术呢?

在解放军总政歌舞团指挥家时乐濛“手把手”的帮助下,李志民手执指挥棒,对着镜子反复练习。



回到家,李志民还会跟着音乐的节拍练习。孩子们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在家里办起了小小合唱团。

不仅仅是李志民,当时参加合唱的将军们都在为10周年庆典认真进行着排练。

距离国庆时间越来越近,将军业余合唱团也热闹了起来,由原来的87人扩大到230人,伴奏乐队也由原来的不足百人增加到150多人。

1959年10月3日晚,国务院、文化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庆祝国庆10周年音乐舞蹈京剧晚会。当金黄色的舞台帷幕拉开时,230名身经百战、威震敌胆的将军身穿藏青色礼服,胸前佩戴着金光闪闪的勋章,手戴白手套,戎装整齐地站在60面红旗组成的背景前,这场景震撼了所有观众。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随着歌声响起,《在太行山上》那凝重的旋律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这首歌由冼星海作曲,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军民中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熟悉的旋律从这些为国家、为民族而战的将军们口中唱响,更显得无比铿锵。当《在太行山上》的音乐声慢慢消失时,许多观众泪流不止。【文章来源:《国家记忆》、上观新闻,内容有所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