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展现百年党史丨这个破烂的篮子,被称为革命的摇篮

23 2021-12-23 21:35

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收藏着一个小藤篮。长31.7厘米,宽9.5厘米,高18厘米,系藤编织而成,呈长条形,有底无盖。篮子提手底部已脱离篮筐,篮子多处断裂、虫蛀,篮底霉烂严重,已形成两个大窟窿。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医务人员用来育婴的摇篮。这样的篮子过去一共有五个,有人叫它革命的摇篮,因为这五个篮子曾孕育过红军烈士的后代。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收藏的摇篮

医院里来了五个红军英烈的孩子

那是1934年的夏天,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后,国民党军队快要推进到中央红军根据地的腹地,国民党数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疯狂地向根据地碾压过来。

进入夏季以来,整个中央苏区处在一片紧张的氛围里。从前线下来的大批重伤病员,源源不断地转入设在于都县新陂乡车脑村的红军后方医院里。当时,医疗条件相当差,所有的伤病员都被安排在一座宗祠里。

一天傍晚,护士二组组长宁蓝安顿好几个新进的伤病员后,院长把宁蓝等人叫过去,安排了一个特别的任务——照顾婴儿。看着大家惊讶的表情,院长认真地说:“这些都是英雄的孩子,你们要好好照顾他们。”看着五个睡梦中的婴儿,最大的10个月,最小的才刚出生,宁蓝和同组的姐妹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护士二组共5个人,原来承担了四五十个伤病员的护理工作,每天都要量体温、打针、上药、抢救,外出找药配药,忙得连吃饭、睡觉的时间也没有。现在,为了照顾好孩子,姐妹们又干起了“妈妈”的行当,背着孩子忙前忙后,累得直不起腰来不说,忙碌的颠簸还使孩子不断地哭喊,这让年轻的“妈妈”们增添了新的苦恼。

一天夜深了,宁蓝做好最后一遍医护检查工作后,又像往常一样摸着黑,向车脑村刘阿婆家走去。刘阿婆年老体弱,行走不便,几年前儿媳妇因难产离开了人世,前些日子又把儿子送去参加红军,孤苦伶仃的。

宁蓝知道老人体弱多病、无依无靠,所以每天在安顿好伤员后,无论多晚,她都会到刘阿婆家帮忙做一些家务。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刘阿婆发现宁蓝的背上多了个孩子。

第二天下午,刘阿婆住院了,脚踝肿起了一个大包。乡亲们把她送来的时候,还带来了5个小竹篮。原来,刘阿婆知道医院送来了5个英雄的后代后,一早便拄着棍子上山扯藤编篮子,不小心在半山腰摔伤了腿。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收藏的摇篮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5个篮子挂在病房的角落。这样,孩子们有了“婴儿床”。打针、上药、晃篮子……护士们在照顾伤病员的同时,又能照看房内的婴儿了。两个月后,后方医院随着中央红军的大部队转移,摇篮和摇篮里的孩子先后辗转到了于都县的银坑、宽田等地……【资料: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福州新闻网、中国赣州网】

编辑:周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