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地悠久的梨种植历史,山东省莱阳市创建“梨乡春雨”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以内涵丰富的梨文化引领培育道德文明新风尚;为弘扬莫高精神与敦煌文化,甘肃省敦煌市沙州镇创新举办传统服饰巡游展示、诗词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做敦煌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近年来,各地基层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走进生活,为基层文化建设增添助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基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和滋养。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启智润心的独特作用,既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的有效方式,又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必然选择。
我国地域的广阔性孕育了文化的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常德市常德河街考察时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这为我们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各地民间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不断涌现。比如,农业中的地方时令节日、民俗文化中的地域性节庆活动、乡村社会的各种礼仪习俗和民间艺术等,都是多彩地方文化的载体。这些文化表现形式流传时间长且深入人心,是开展基层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和有力抓手。近几年,广东等地的端午赛龙舟活动获得年轻人的持续关注和追捧,正是传统文化凝聚力、感召力的鲜活证明。从群众身边日用而不觉的文化要素入手,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活化,更容易唤醒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动能,激发基层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在挖掘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农耕文化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农耕文明的发展脉络,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生动彰显。精耕细作、耕读传家的生产生活方式,敬天、惜地、爱粮、尚和的耕育道德,以及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直到今天仍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家园,让文化自信自强的源头活水更加充盈。注重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要求我们充分展示不同地域的多样性、充分凸显富有地方特色的个性,这是我们的文化资源,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与时俱进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需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利用好丰富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不识稼穑、不知农时,不仅是个人素质的缺失,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从这个角度看,珍惜传统、敬惜文化,让中华文脉既源远流长又鲜活可亲,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文化具有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着眼于引导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基层文化建设要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培元、以文化人,善于将党的创新理论、政策主张与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在育新人、树新风中运用传统文化为现代文明添彩增辉。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理念上守正创新,在方式上推陈出新,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能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作者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山东社会科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山东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