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舆情传播的方式和路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同时,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传播速度,文化生活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的活跃度空前提高。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成为巩固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唯有积极适应变化、主动迎接挑战,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才能确保有效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共识,维护信息传播秩序,牢牢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
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从过去的信息接收者逐渐变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传播方式从单向式转为交互式、裂变式传播。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社会群体竞相发声,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一些错误思潮涌动、此起彼伏,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面临种种挑战。与此同时,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新技术的应用让“黑天鹅”和“灰犀牛”等潜在风险事件更易被放大,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更加隐秘。面对舆论场多样多变的新态势,习主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聚焦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错误思潮进行分析、甄别和批判,对其本质、危害以及迷惑性坚决予以揭露,在廓清迷雾中引领社会思潮。与此同时,对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正能量充盈的网络空间。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挑战,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力下降,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的影响力上升。在传统媒体时代,内容生产高度集中于专业的新闻机构,少数媒体机构掌握信息筛选、编辑和发布的权力。到了新媒体时代,在广泛的网络空间中,社交媒体平台和视频分享网站涌现出大量用户自己生产和发布的内容,信息传播门槛大大降低,信息来源多样性大大增加,信息传播与接收的高度个性化,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新媒体的多元化特点,不仅促进了信息流通和多元化观点的表达,也带来了信息真实性存疑和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的弊端。同时,在众声喧哗的网络环境中,舆论呈现出碎片化、无序性特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主流舆论消解杂音和噪音的难度。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新变化,习主席指出,“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就要求传统媒体,一方面继续发挥在内容生产、深度报道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为新媒体平台提供权威的信息资源和有价值的内容产品;另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拓展更多应用场景,用受众喜欢的方式打开内容创新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在内容制作、发布、互动等方面,传统媒体要积极适应当前信息传播需求,通过积极拥抱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以更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传递主流价值观念。
把握传播规律提升用网治网水平。当前,面对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裂变式发展和舆论生态的重构,信息传播方式正发生深刻变革,舆论场日益复杂多变,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影响下,信息以秒级速度传播,实现了图文声一体化,新闻事件和最新信息实时更新。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算法通过影响用户偏好,在信息传播中进一步引导公众意见。面对海量分散的信息传播、快速强大的网络效应、复杂多变的舆论场,需要我们科学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提升用网治网水平。有效的网络治理不仅关乎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习主席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一方面,推动建设良好网络生态,倡导文明上网、理性发声的社会风尚,持续提升全民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鼓励网络用户传播正能量的内容,抵制低俗、暴力和虚假信息的传播;通过教育引导,提高民众的网络素养和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针对“自媒体”乱象、网络水军、网络暴力等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治;通过完善网络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行为的法律界限和责任;通过净化网络环境,打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生态;通过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舆论场变革启示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利用好每一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才能构建健康向上、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