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范仲夏

25 2024-01-25 10:49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这为把握应对新征程上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指明了方向。

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我们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还任重道远,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还任重道远,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还任重道远,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腐败现象就不会根除,我们的反腐败斗争也就不可能停歇。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反腐败是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作斗争,必须从源头着手、深化标本兼治。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需要全党全社会一起努力,对症下药、精准施治、多措并举,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

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始终不放松惩治这一手,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以强大震慑力不断挤压腐败分子生存空间,挤压权力寻租的空间,坚决铲除“污染源”。持续盯住“七个有之”问题,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攻坚战重中之重,坚决打击以权力为依托的资本逐利行为,坚决防止各种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向政治领域渗透。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清理风险隐患。严厉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当前,权力制约监督仍有不到位甚至缺失的问题,特别是对新型领域监管比较滞后,还存在制度漏洞,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监测、预防和惩戒措施有待完善。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在大力查处贪腐案件的同时,注重发现和纠治个案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把查办案件与强化监督、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抓住定政策、作决策、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新兴领域治理机制建设,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建立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不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阻断腐败滋生蔓延。

“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是腐败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在不想腐上进一步巩固提升,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树牢廉荣贪耻观念,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坚决防止搞“小圈子”“拜码头”“搭天线”,防范腐朽错误思想观念、市场交换原则向党内侵蚀。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全周期管理,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使广大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腐”,因制度而“不能腐”,因觉悟而“不想腐”,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