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爱国将领覃异之将军自幼熟读经史,善用五言、七言诗抒情达意,人称“铁血儒将”。柳亚子先生赞叹他的诗为“五言长城”,称他是“星斗落杯中”将军。
覃异之之女覃珊
新中国成立后,覃异之在全国政协、民革中央担任过多项重要的职务。他不仅见证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为新中国建设和两岸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近期,红船编辑部专访了北京市人大代表、覃异之之女覃珊,说起了父亲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报考桂系军官学校
覃珊儒雅庄重,她是覃异之最疼爱的小女儿,曾经与父亲一起生活了30余年。覃珊介绍说:我的父亲出生在1907年,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炮兵科。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过长城保卫战、古北口战役、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大会战等等,多次率部击退日军的侵袭。
他的叔叔是个思想开明的长者,曾是当地中学的校长,也是引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人。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叔叔告诉他:“许多人都不是真的革命,真正革命的只有孙中山先生!”
在他十几岁时,跟着叔叔一起去了广州。在一张旧报纸上,他看到了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认为黄埔与自己的理想十分契合。当时,报考黄埔需要有名望的人介绍,而他们在广州举目无亲,根本没有关系可以依靠。
经过一番挫折,他们找到了时任桂军司令的刘振寰,将他们安置到所属部队的一个下属团,团长是覃友松。覃友松告诉他:“你来晚了,黄埔军校一期已经开学了。不过刘司令正在筹备桂系军官学校,教官与黄埔都是一样的。我给你写封信,你可以按照桂军军官的待遇去投考,每个月还能有15元的军饷。”
桂系军官学校设在虎门,刘振寰兼任该校名誉校长,但他基本上不到学校来。我父亲所在大队,队长是张治中。大队下设三个中队,他被分到二中队,队长是陈奇涵。负责军事科目教学的是一位吴姓教官,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对典科、术科等内容要求非常严格。他在军事指挥方面的才能,得益于在桂系军官学校的系统学习。
黄埔军校二期插班生
后来,桂系军官学校从虎门搬到了广州市区。在这里,他认识了国民党代表廖仲恺,廖仲恺在政治思想上对他产生过很大的启发。那时学校有两个学会,一个是共产党组织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另一个则是国民党创建的孙文学会。他选择加入了青年军人联合会,成为该会在桂系军官学校的联络人。周六、周日晚上,他都会到联合会听讲座。
1960年,周恩来会见黄埔校友(覃异之中排右四)
他的叔叔因为年龄超大不能报考军校,便到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里负责主持活动的是周恩来。叔叔引导他到讲习所去听课,在这里,他听过许多人的讲演,听毛泽东讲农民运动,听恽代英讲帝国主义侵华史,听陈延年、张国焘讲工人运动,也听过萧楚女、向警予等人的讲演。
后来,刘振寰背叛了革命,准备清除在桂系军官学校的共产党员。此时,有人通知他说:“刘振寰很可能会在今天晚上动手,赶紧想办法逃走。”他在青年联合会、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课时与廖仲恺、周恩来等人都已经很熟悉了。他找到廖仲恺说明了情况,廖仲恺告诉他,如果形势不好就到黄埔军校这边来。
清除运动的前一天晚上,他独自一人秘密过江到了黄埔军校。再次见到廖仲恺时,张治中等许多人都已经提前到达这里。廖仲恺说,你们在桂系军官学校已经毕业了,从现在开始,桂军学校第一期学员可编入黄埔军校二期,二期的学员可编入三期。他在桂系军官学校完成了陆军科目的学习,在廖仲恺介绍下成为黄埔军校二期插班生学习炮兵科目。
与死神擦肩而过
他在黄埔军校学习时,恰好赶上二次东征。当时共产党员傅维玉成立了一支宣传队,主要对当地群众宣讲东征思想,要求宣传员必须会讲客家话。我的曾祖母是客家人,父亲对客家话、广东话、广西话很熟悉,便很顺利的加入了这个宣传队。
傅维玉把队员分成多个小组,安排到不同地区宣传东征。距离大部队较近的地方相对安全,所以大家都愿意去那里宣传。而距离大部队较远地方,大家都不愿意前往,万一叛军打过来会非常危险。我父亲那时不满20岁,他表示愿意到偏远的地方宣传东征。
在一次讲演时,远处突然传来阵阵枪声,正在听讲演的群众站起来就准备跑。他非常冷静地告诉大家,枪声距离这里非常远,把课讲完再走不迟。见他如此冷静,大家又重新坐下来听完讲演后安全撤离。事后,有人将此事向傅维玉作了汇报,他的沉着冷静给傅维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征返程途中,在广州的一个小山村,他见到了周恩来的秘书黄锦辉。在黄埔军校时他经常与黄锦辉到周恩来居所,黄锦辉向周恩来汇报工作,而他则是想听周恩来教诲。
黄锦辉问他是否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我父亲说愿意。为他引路的还有陈奇涵和傅维玉。当时,此三人的身份是公开的,外界都知道他们是共产党员。当天晚上,在一所旧民房里举行了入党仪式。1926年,中国共产党组织对新入党同志采取了保护措施,非特殊情况下,不对外公开他们的党员身份。
省港大罢工失败他也被抓起来,后转入海南岛监狱关押。被捕时他隐瞒身份称自己是在校读书的学生。当时的政治局势瞬息万变、扑朔迷离。军阀统治者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对反抗者采用了极端残酷的手段。那时,海南岛监狱每周一、三、五都会有“革命者”被拉出去无端杀害。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杀人者也不会问他们的姓名。我父亲也意识到了危险,自己很有可能出不去了!
在监狱里,他认识了一位张姓医生,是共产党隐蔽战线成员,此人后来被释放了。张医生被释放之前,我父亲写了一封信,委托张医生转交给自己的未婚妻。并请张医生帮助寻找组织的下落,将自己的情况向组织汇报。
张医生被释放后不久,海南岛监狱长也换了人。听口音新任狱长应当是老乡,他试探着用家乡话打招呼,没想到此人竟然还是本家的一位叔辈。他说自己就是到广东求学的学生,不容分说就被抓到了这里。狱长看他也没什么背景,让他写了个情况说明,签上字后就把他给放了。
他出狱后与张医生失去了联系,后来才知道,岳父拒绝张医生见他,告诉张医生,他今后不再参加你们的任何活动了。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还在寻找张医生的下落,但并未得到任何消息。
读书报国效前贤
我父亲喜欢读书,在我的印象里总是手不释卷,他的诗写满了爱国情怀。2020年6月,因为疫情居家时间较长,我开始关注他的诗稿。诗词的手稿散落在一个个小本子上,字迹从遒劲有力到颤抖难辨,像时光隧道一样记录了他戎马生涯中的见闻与心迹。
覃异之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参加了满城抗战,孤军奋战之际,奉令增援的部队在阵地外十几里的地方按兵不动。他当时率团拼死抵抗,许多人战死沙场,他也身负重伤,这件事让他悲愤万分!“血染征衣两袖红,满城鏖战愧无功。援军坐视孤军战,多少英雄抱恨终。”真实记录了满城抗战孤军杀敌的情景和他作为指挥官拼死作战的悲愤心情。
1939年长沙会战期间,在追击日寇夜行军途中,他即兴写下了《长沙大战,追击日寇夜行军途中偶成》:“马首悬新月,三军气若虹。夜寒茶当酒,星斗落杯中。”柳亚子先生称赞此诗是“五言长城”,他也因此被柳亚子称作“星斗落杯中”将军。我父亲晚年时,多次回忆起柳亚子先生对他的评价,他的神情里仍然透着兴奋与幸福。
田汉(左一)与覃异之
这张照片,是他与田汉先生1939年的合照,可以看到他臂缠黑纱的形象。1939年秋,我的曾祖母去世了,我的祖父、祖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相继辞世,是我曾祖母一手将他抚养大,祖孙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当时湘北大战正在进行,在家国危亡的特殊时刻,他艰难地选择了“移孝作忠”。“噩耗传来涕泪涟,深恩未报恨终天。倭奴不灭家难保,移孝作忠志更坚。卫国疆场偿夙愿,振兴华夏报重泉。遗教谆谆犹在耳,读书报国效前贤。”
1945年,抗战刚刚取得胜利,前线许多地方还在打仗。国民党高层中的部分官员仍然沉浸在灯红酒绿之中,他对此感到非常失望,愤然写下了“劫后狼烟未尽消,江南已变旧时娇”的诗句。
老来枕边默诗书
他晚年最爱《周易》,每有所悟就会记下来。1994年,他在《读易二首有悟》中写道:“莽莽神州一武夫,老来枕上默诗书。宏观世界风云变,静听人间胜败图。”这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父亲曾与虚云禅师有过一次交集。1947年冬天到达韶关后,他也难得闲下来游览了禅宗圣地南华寺。当得知虚云禅师在南华寺,便想去拜访一下。但此时虚云禅师已经108岁高龄了,很多年都不见外客了。
未能见到虚云禅师实在是遗憾,无奈之下,他提笔写了四句谒言请小和尚转达。“佛凭自性参,千古传心印。怀抱五香来,一扣曹溪证!”虚云禅师看后当即下楼接见了他,并亲授其“戒字诀”。“无戒无藩篱,无忍难坚持,淡泊心明亮,宁静养天机。”这次交集对他后来的人生影响深远。
父亲的爱国情怀也影响着我和家人。我女儿高中时在英国读书,19岁时放假回来和朋友聚会,有人劝她说:“既然出去了就不要再回来了。”我女儿特别认真地说:“自己的国家,你老远离她,她永远也不会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后来,我女儿主动选择回国工作。“读书报国效前贤”是曾祖母留给我父亲的遗训,他把这句话写在诗里又传给了我们。
撰文:王向明
统筹:张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