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丨周肃清之子周太和:父亲滞留异国27年,从未忘记祖国和人民

17 2023-04-17 20:55

周肃清,中共早期高级干部,是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一位重要的党史人物,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尤其在北伐军中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著名人物,曾和我党我军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并肩战斗,尤其是与周恩来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



▲周肃清

周肃清的一生可谓命途多舛,1928年周肃清由中央派往莫斯科学习,期间与反动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即使是非法监禁、流放北极也不屈服,表现了中共早期革命者的崇高气节,滞留异国27年后才返回祖国,被喻为现代“苏武”。

近日,周肃清之子、国际著名经济地质及金矿专家周太和博士接受了红船编辑部专访,向我们讲述了父亲悲壮传奇的人生经历。“父亲一生坎坷,在苏联滞留27年后才艰难的返回祖国,但期间,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无比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始终未减一丝一毫。”

01/

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1905年7月,周肃清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今资阳区)沙头赵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本就家境不佳,父亲在洞庭湖沉船遇难后,致使家里生活条件愈发困难,年幼的周肃清不得已辍学。

“父亲有一个堂哥叫周光,在他的主动救济下,父亲得以继续上私塾。因为聪明和勤奋,父亲考入了著名的长郡中学。在那里,他结识了任弼时、陈赓、萧劲光、曾三、陈恭(烈士)等大批革命志士,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

1923年,周肃清考入北大工学院。1926年,在他大学即将毕业之际,老师推荐他到美国留学,而与此同时,大学里的新思潮也影响到了他,让他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周太和称,这一年,父亲迎来了赴美深造或参加革命的人生十字路口。

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的一声炮响,挑起了践踏中国主权的“大沽口事件”。随后,他参加了李大钊和陈毅等人领导的革命请愿活动,亲身经历了“三一八”惨案,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周肃清久久不能平静。

一天他独自来到北海公园平复心情,却看到身后万佛楼内,万尊金佛被八国联军破坏,佛像表面上的金箔被他们刮掉盗走,无一幸免。周肃清触景生情,不禁吟诵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没想到父亲这几句诗词吸引了一位40余岁的长辈,二人一见如故,攀谈许久,聊起国家大事很是投机,在得知同为湖南同乡后更倍感亲切,这位长辈正是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李清泉(即李木庵),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司法部首任党组书记、副部长。此后二人结成忘年莫逆之交,影响了父亲一生。”

1926年8月,应何应钦之邀,李清泉准备赴广州参加北伐军,随即李清泉找到周肃清,问他是否愿意到广州参加革命,周肃清答道:“我一直在考虑此事。”听此回答李清泉便称:“太好了,如果你愿意,我们明天就动身。”“这么急?”周肃清不禁一愣。但又见李清泉认真迫切,便当机立断一口答应:“好,我们一起走。”

周太和讲述,父亲曾回忆称,当时年轻,有着一腔热血,就这样毅然投笔从戎,跟随南下,走上了艰险、曲折的革命道路。



▲北伐战争时期的周肃清

在北伐军里,周肃清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著名人物。他21岁就担任了北伐军17军1师2团上校党代表,半年后升任17军政治部代理主任。一方面率部参加攻占永定、松口和汀州等重要战役并大获全胜,一方面在军中国共产党人的引领下团结左派军人抵制国民党右翼反动势力,开展军中党的建设和改造旧军队的工作。

1927年2月,周肃清由中共北伐东路军前敌军委胡秉铎等介绍,经周恩来亲自批准在杭州入党。此后,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周肃清为筹建我党的武装力量做了重要工作,成为周恩来完全可以信赖并直接指挥派遣的军队少数高级干部之一。

02/

机智逃出虎口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二天,北伐十七军内一批反动军官就密电蒋介石,建议逮捕十七军政治部周肃清等多名共产党高级军官。至今台湾“国史馆”“蒋中正总统文件”还保留着蒋介石亲自签收的该密电原文。

“当时父亲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将要被逮捕,彼时父亲见反动势力猖獗,连忙与江仕祥带领蓝凤翔等十七军4名党团员军官赶往南京北伐军东路军军部,向胡秉铎请示和商量对策。但是胡秉铎同志已经英勇牺牲了,父亲他们并不知晓,因此当他们赶到军部后,就被扣押起来。”

周肃清等六人被关押在军部后院一个僻静房间里,原本周肃清几人打算见机行事,大不了一拼,但一直到天黑都没有动静。谁知,深夜突然有人来敲他们的窗户。来人是个下级军官,他打开门并轻声对周肃清等人说:“军法处长让我转达,周党代表等在这里太危险,外面已经准备好了车,让我送你们走。”

时间很紧张,也来不及细问,周肃清等人摸黑偷偷上了车,之后被安全的送到南京郊区火车站。周肃清和那个军官紧紧握手后就分别了。周肃清后来回忆说,当时时间紧迫,连个名字都没来得及细问。

“父亲他们正急于找车去上海向周恩来汇报情况,突然迎面遇上一个带兵的上校军官,当时东路军军官几乎人人认识我父亲,他本想低头而过,没想到还是被认出来了。他硬着头皮上去打招呼,原来此人正是蔡升熙(即蔡申熙)。父亲和他比较熟,相互都知道是共产党员身份,蔡升熙了解到他们要去上海,于是就安排父亲几人上了一节空车厢,那是他们恰好要发往上海的兵车。”

火车开动后周肃清和江仕祥等人悬着的心才略微放松。虽然大家都很困倦,但周肃清不敢怠慢,和江仕祥商定轮流休息,以防万一。当火车在中途一个车站停靠时,周肃清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此人曾在他手下任职,是个地道的反动右翼军官,他正带领一伙士兵搜查列车。周肃清连忙叫醒大家,他立刻让人把守住车厢两边入口处,自己和江仕祥端坐中间,每个人的枪都上了膛,准备战斗。

那个反动军官刚走进车厢,前后的枪就都对准了他。他只能故作镇静地和周肃清打招呼,随后开始大肆鼓吹蒋介石的清党政策。当火车快开到临近上海郊区的一个小站时火车速度放缓,周肃清和江仕祥突然站起来,将反动军官和随从的枪缴了,并用枪把他们顶到一边,随后周肃清等六人跳下了火车,逃了出来。

来到上海后,周肃清等人武装住到上海北站旅社,期间蓝凤翔等4名同志不幸被逮捕。在周恩来的帮助下,周肃清和江仕祥隐蔽到租界,顺利脱险。不久周邦采和李清泉也来到了上海,他们几人在上海住了十几天,一直与周恩来同志保持紧密联系,随后周恩来与他们见了面,按照周恩来的直接指示,他们去往武汉参加二次北伐。

03/

舍命保护周恩来突围

1927年,周肃清参加了南昌起义,先后任第二十军三师教导团三营党代表兼营长、第六团指导员(党代表)、军招募处处长。同年9月底,南昌起义军在汤坑兵败后退出潮汕,向海陆丰撤退。部队渡过榕江,陆续到达普宁县流沙镇。在流沙的乌石地区又遭伏击,伤亡惨重。

流沙兵败后,周肃清等突围后只剩百余人多是党团员、军官,大家不愿意散伙。于是由周肃清等几个军官率领下,冒着枪声继续前进。在半道上,与周恩来同志等会合后,周肃清指挥剩下的百余个党团员和官兵,抬着发高烧的周恩来向陆丰方向前进。

当渡过一个海峡时,天色已晚,忽然枪声四起。周肃清怕周恩来出意外,于是令部下六团一个营长带领大部分同志去迎击敌人,周肃清亲自和周恩来的秘书及几个士兵保护周恩来先走。身边子弹擦身而过,极为危险。

据周太和讲述,当时有个抬着周恩来的士兵想要放下担架逃跑,其他几个士兵见状也犹豫着想跟着走。情急之下,父亲拔出手枪说:“谁敢放下恩来同志逃跑,我就毙了他,我就和他拼命!”

听到此话,几个士兵站住犹豫着。周恩来烧得牙齿直打颤,结结巴巴地说:“肃清同志,不要管我了,放下我走吧……”周肃清听到这眼睛通红,泪水打转。他冷静下来说:“大家再坚持一下,等把敌人击退了,要走的,我们会发路费送行的。”这时,同志们打退了敌人,又跟上来了。

到了甲子和碣石之间陆丰县一个海边乡村,海陆丰东江农民运动领袖杨石魂和周肃清等人取得了联系。杨石魂说:“由陆丰到海丰路被敌军截断,到海丰已无路可走。”发着烧的周恩来气喘吁吁地说:“愿意继续革命的,现在分散到上海、香港去找党的组织;不愿意继续干的,可以领钱回家……”能坚持到这时候的几十个人,哪里会有人愿意脱离革命?

于是,周恩来让秘书给了大家香港、上海党的通信地址,还把剩下的钱都分给了同志们。病中的周恩来则由几位熟悉本地的同志保护着去香港,周肃清使劲握着周恩来的手告别,哽咽着说:“恩来同志,千万千万要保重啊!”周恩来虚弱地说:“肃清同志啊,谢谢你一路的照顾,后会有期!”

就这样,周肃清和周恩来又一次经历了生死离别。送走周恩来后,周肃清和几位同志,几度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撤退到了香港。

04/

时隔27年回国

1928年12月,受中共中央派遣,周肃清前往莫斯科“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即原莫斯科中山大学(简称中大)学习深造。在学校学习工作期间,受王若飞等领导以及同班同学的思想影响,对米夫-王明宗派深恶痛绝,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29年在莫斯科大学的周肃清

1930年初夏,莫斯科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停办,周肃清等被转到莫斯科国际列宁学校,在所谓“清党”时受到迫害,1931年5月周肃清被监禁审查,8月被强制到高尔基汽车厂劳动。

“王明宗派‘清党’时,好多人被打成反革命、托派,其中就有父亲的同班同学周保中,父亲一心学习,本不想参与到王明宗派纷争之中。但他又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为朋友打抱不平,跳出来反对王明,因此受到迫害。期间父亲坚决不认错,他这个人从来不讲假话,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即使当时遇到了极大的压力,他也绝不低头。”

在高尔基汽车厂劳动期间,由于周肃清英语、德语学得非常好,而厂里的机器又都是英文的,因此很多英文资料都靠他翻译,有些德国的机器没人看得懂,他看得懂,并能把机器组装起来,这样他从一个受劳动改造的人成为一个技工、技师,又成为车间代理主任、生产联合会议主席等,并且还成为了劳动模范。

1936年夏,周肃清作为第一个东方人考上著名的莫斯科鲍曼大学。同年底,王明等借着“肃反扩大化”,对周肃清进行诬陷,周肃清在大学无辜被捕。期间他始终不卑不亢,拒绝在认罪书上签字。1937年,他被流放到北极圈内的沃尔库塔集中营进行劳动改造。

“那里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同期被流放至此的200多万人中,有180多万人死于严寒和苦役,15万多人被枪杀。正是‘我一定要回国为民尽忠’的坚强信念,才支撑着父亲坚持到底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在沃尔库塔劳动营,周肃清百折不弯的英雄气概和深沉炽热的家国情怀感动了每一个接触到的难友,当然也感动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曲德秀,二人在集中营所在地结婚生子。

“我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共党员。”在集中营里的面包房、食堂、洗衣房、农场、铁道、工厂他都忘我工作,成为了劳改犯里的生产“模范”。因“表现突出,对党忠诚”,地方党组织为他恢复了联共党籍,共产国际执委主席接见了他并批准“回国参加火热的革命斗争”,然而王明一伙把持的中共驻苏代表团“坚决反对”,使他不得不长期滞留异国。

1952年5月,周太和在沃尔库塔出生,其出生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周肃清根据当时的政治环境为他取名为“太和”。此外,周太和还有两个哥哥,周冰洋和周凭栏。



▲1955年周肃清一家回国前在莫斯科合影

1955年,周肃清的境遇和切望回国的心情为国内所知,在周恩来、贺龙等关心和批示下,在陈赓、曾三等战友的帮助下,周肃清和家人终于回到了阔别27年朝思暮想的祖国。

1989年6月8日,苏联最高检察院对周肃清1931年在莫斯科列宁国际学校的无辜受害给予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1989年9月20日,高尔基检察院取消对周肃清处罚的决定,并为其1936年在鲍曼大学无辜被捕彻底恢复名誉。

2012年初,来自遥远异国的这些迟到的平反证明终于送达到周肃清的孩子们手中,他的3个儿子一起来到八宝山烈士公墓,向已经离世34年的父亲报告了这迟到的讯息。

05/

要说真话,不要急功近利

周肃清一生将鞠躬尽瘁的家国情怀和勤廉立身的人文品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以自己的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周太和的眼中,父亲对他们从小要求就非常严格,一方面是做人,另一方面是学习。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说真话,不要急功近利。



▲周太和(左)和父亲周肃清 (右)

周太和称,小时候,父亲对他们生活上的要求很多,父母经常反复和孩子们强调要和工农子弟打成一片,不许搞特殊化。例如上学时周末回家一定要自己坐公交车回家,不能用车接送;幼年时连手绢等小物件都要自己洗,不得由保姆来帮忙,长大一点了自己要打扫卫生,熨烫红领巾等衣物。周肃清一家在中组部宿舍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每到周末,他还会带着家人打扫院子。

在学习上周肃清对孩子们要求也很严格,周太和讲述,在他们哥儿仨中,他最为调皮,大哥周凭栏的学习最好,虽然自己学习不差,但处处总以大哥为榜样。

“我大哥的作文写得非常好,其中有一篇作文写得非常精彩,我越看越喜欢,正巧当时我们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目跟哥哥写的很相似,于是我就凭着记忆将大哥作文中大部分内容写进了自己的作文里。结果父亲知道后,严厉的批评了我,还称我这种做法是不诚实,投机取巧。这次批评对我的教训与影响极大,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犯过这种错误了。”周太和说。

还有一件小事,让周太和记忆深刻。

三年困难时期,老百姓的生活都很苦,一定级别干部是有一些待遇,但是也极为有限。有一次,原山东纵队的参谋长王斌调到北京以后,来到周肃清家做客,他与周肃清是很好的朋友,去的时候他给周肃清带了半只黄羊,周肃清马上问他这是哪儿来的?王斌回答说是部队在山上打来的。王斌见周肃清平日里生活如此艰苦朴素就对他说,回去让部队给他送半只猪来。

没想到,即使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周肃清听到后当时就沉下脸来说:“老王你不能这么做,部队的战士也很艰苦,你把部队的半只猪给我送来,这是在部队士兵口中夺食。”听了周肃清的话,王斌也只好苦笑着说:“好好,老周你就是这么个人,那我们下次打黄羊再给你送来。”

“虽然这些看似很小的一件件事情,但是父亲的一言一行对我们的教育非常深刻,也对我们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撰文:李影

视觉:王学民

统筹:张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