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乔信明之子乔泰阳: “担架上的将军”没有架子,我们比父辈还差得很远

28 2018-07-28 23:25

乔信明,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房产管理处处长、华东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红军时期,乔信明的脚被子弹打穿,险些失去一条腿。后因狱中斗争受尽折磨、连续征战积劳成疾,双腿伤病加重至瘫痪长达7年,期间在担架上继续指挥作战,被称为“担架上的将军”。

近日,乔信明之子乔泰阳接受了红船编辑部专访,在他的记忆里,父亲除了对工作竭尽全力、对子女教育严格外,他待人的细心,都在一言一行之中。乘车外出时,遇到走路不便的熟人,他会请上车同行;卧病在床时,会给来家维修的工人倒茶递烟。此外,受父亲影响,乔泰阳不爱穿名牌,总喜欢旧军装。乔泰阳曾被评为某部队学习标兵和某机关优秀干部,退休后为弘扬光荣传统做了不少工作,然而他却说:“比起父辈,我们还差得很远”。

1.jpg

乔信明之子乔泰阳 摄/王学民

脚被子弹打穿,险些失去一条腿

近日,乔泰阳在接受红船编辑部专访时讲述称,父亲乔信明于1909年3月出生在湖北省大冶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大姐刚生下二个月便被送人,二姐当了童养媳,哥哥学泥水匠被房梁砸死。他从小爱学习,可是刚提出上学愿望,就被父母打了一顿,过后母亲抱着他哭着说:“我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哪来钱供你上学!”

为谋生路,他16岁跟人家学木匠,开始了五年学徒生活。由于老板极其苛刻严厉,他在备受压迫的环境里长大,萌发出了要革命的思想,开始参加宣传革命的活动。

1928年,19岁的乔信明参加农民自卫军,一年后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红军,每一场战斗都冲在最前面,继而受到器重。1932年,乔信明被送到中央红军学校学习,由于表现优秀便留校先后担任排长、队长、指导员。

1933年,他被派到闽浙赣苏区参与创办红五分校工作。在这里,乔信明认识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方志敏。当时,方志敏是闽浙赣苏区负责人,也是红十军政委。由于乔信明在红五分校表现突出,得到了方志敏等领导的赏识,便越级升任为团长。

成为团长的乔信明,依然冲锋在前,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子弹打穿了他的脚。苏区缺医少药,乔信明伤情不断恶化,整条腿红肿不堪,在这样的情况下腿很可能要被锯掉。

当时,团以上干部截肢需上级批准,手术报告递上去后,乔信明痛苦地等待着批示。两日后,报告批下来,放在乔信明面前的批示上写着:“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保住这条腿。药在苏区买不到,可以到白区去买,钱由省委报销。”批示的下面,是方志敏的亲笔签名。由于方志敏的关心,医院又做了多方的努力,乔信明的腿最终保住了。

2.jpg

乔信明(资料图)

方志敏牺牲,乔信明牢记嘱托坚持狱中斗争

据乔泰阳讲述,1934年下半年,为宣传抗日、策应主力红军长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奉命北上,遭到十多倍敌军的围追堵截。此时,乔信明的腿伤尚未痊愈,就担任红十军团(对外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20师参谋长,跟随大部队出征。

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队陷入敌军的重围之中,部队被截成了两段。方志敏率领800多人先头部队冲出了包围圈,却发现大部队没有跟上来。方志敏不顾个人安危,又一次返回包围圈,找到了大队人马。

然而,只剩2000余人的队伍被敌人14个团重重包围,情况万分危急。队伍在荒山僻野之中,没有吃的,只能采集野果充饥,野菜也采集不到了,只得忍饥挨饿参加一次次战斗。

这时,部队的建制也打乱了,方志敏等领导把仅存的部队组成一个团,任命乔信明为团长,并召开动员会,号召大家下定决心冲出封锁线。后来经过几场激烈的战斗,突围最终失败了。

乔信明遵照方志敏指示带领队伍上怀玉山坚持战斗,敌人穷凶极恶、放火烧山,我军弹尽粮绝、顽强抵抗,一直坚持到最后。1935年1月下旬,方志敏、刘畴西等军团领导和乔信明等红军将士不幸被捕。

被捕后,方志敏与乔信明在顾祝同行营看守所相见。方志敏想尽办法多次传递字条给乔信明,询问部队情况,分析斗争态势,并告知他们军团领导是准备牺牲的,你们要准备坐牢,要学习列宁同志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乔信明当即回复道:请放心吧,只要我们还活着,一定按你的指示去做。

后来,乔信明被判无期徒刑,关押到南昌军人监狱。1935年8月,方志敏在南昌被秘密杀害。

徐特立为营救红军将士错过儿子最后一面

方志敏牺牲后,乔信明在狱中成立地下党支部,继续斗争三年。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合作抗日,国民党方面开始释放政治犯;但是认定乔信明等人是共产党的骨干,便四次押送转移,阴谋秘密杀害。

1938年2月,徐特立同志得知消息,亲自组织营救,成功将乔信明等红军将士营救出狱。

据乔泰阳讲述,徐老在组织营救红军将士的同时,自己的小儿子病危正在抢救。他没有去医院,而是赶往敌人关押点。

令人遗憾的是,当红军将士成功获释后,徐老赶到医院却没有见到小儿子最后一面。这件事,徐老没有告诉乔信明,后来多次会面也只字未提。

乔泰阳感慨道:徐老把一切痛苦埋在自己心里,这种人格非常伟大。毛主席讲徐老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这件事集中体现了徐老的“三个第一”精神。

双腿瘫痪7年仍坚持工作,被称“担架上的将军”

走出牢笼后,乔信明加入新四军,参加多次战斗,立下汗马功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红军时期的严重腿伤和备受折磨的狱中生活使乔信明留下了病根。到新四军以后,生活艰苦,连续征战,积劳成疾,乔信明的双腿于1942年瘫痪,这一瘫便是7年之久。

据乔泰阳回忆,父亲顽强地与伤病作斗争,只要控制住疼痛,就立刻投身工作,先后担任苏中军区二分区副司令、苏中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华东野战军总留守处处长等工作。行军打仗时,他不能走路,就在马背上、担架上工作。乔信明坚强的意志和果敢的作风,被人称为“担架上的将军”。

1949年6月,上海解放不久,陈毅司令员安排乔信明到上海治疗双腿。经过精心的治疗,乔信明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虽然拄着拐杖也只能走一里路,但他却由衷地高兴。

随后,乔信明便担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房产管理处处长、华东军区空军后勤部政委、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父亲平易近人,总是关心周围的同志

乔泰阳出生于1948年。在聊起自己的经历时,他得意地说道:“当时淮海战役正在进行,我在山东泰安的泰山南面出生,所以父母给我起名叫乔泰阳,取泰山之阳的意思。”

在乔泰阳的印象中,记得最清楚的莫过于父亲的拐杖。因为他小时候调皮惹事想跑开时,父亲便用拐杖头把自己钩回来。父亲脚上有各种刀疤,腿上、肩上的伤口,都令他难忘,由此得知在战争年代,不论如何负伤,父亲都在顽强坚持。

在他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房间的灯光总是亮着的,常常一觉醒来,还能看到父亲伏案工作。

据乔泰阳讲述,父亲是个品德高尚的人,以诚待人、乐于助人,都在一言一行之中。父亲身体不好,却总在关心周围的同志。记得那时机关住房紧张,有的干部没房住,就腾出房间让他们住;有时还把给他烧过饭的炊事员请到家中吃饭;平日坐车,见到腿脚不便需要搭车的熟人,就会请他们上车同行;当他卧病在床时,有维修工人到家里修房子什么的,都起来给工人倒茶递烟。“所以我父亲的威信非常高,是我们一辈子学习的榜样,也是鼓舞我们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个力量源泉。”乔泰阳说道。

受父亲影响不穿名牌,从小受教不比吃穿

乔泰阳向红船编辑部透露,自己不爱穿名牌衣服,而这个习惯来自于父亲对自己的教导。父亲对于我们的言行举止、礼貌待人也有严格要求,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吃要有吃相。“吃饭时如果站起来夹远处的菜,父亲就会皱起眉头加以纠正。”父亲还要求我们不要搞特殊化,不许和别人比吃比穿。

不仅如此,家里还有个规矩,便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乔泰阳称,他在家里排行老三,衣服上常有补丁。以至于长大后的他穿惯了旧衣服,刚入伍时穿新军装还感到别扭,总是洗洗显旧了再穿。

此外,父亲还很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据乔泰阳回忆,姐姐曾公布父亲1963年3月25日给她写的一封信,上面写道:“泰阳明年夏天要考高中,现在他学习是用功的,怕他学习不得法(晓阳这方面比泰阳好些)。”“泰阳明年上高中问题不大,他现在只参加打乒乓球一项运动。现在你弟弟妹妹四人在家很懂事,自己知道安排自己学习时间,都很听话,这给爸爸妈妈很大安慰。”然而,在写下这封信不到半年时间,1963年9月4日父亲便因病逝世。

每年为父亲扫墓都要汇报自己工作

从1958年开始,乔信明的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安排病休治疗,适量参与工作。因此,他把大部分精力用来回忆方志敏,在夫人于玲的协助下,撰写文章记述方志敏光辉事迹,创作电影剧本《狱中斗争》,还创作了一部长篇纪实小说《掩不住的阳光》。

3.jpg

《狱中斗争》 摄/王学民

“这些事情做完以后,父亲年仅54岁就离开了我们。”乔泰阳叹息道。

当时,不到15岁的乔泰阳就暗下决心,绝不辜负父辈的期望,一定接好革命的班。以后,每年去给父亲扫墓,都要汇报学习和工作情况,表达继承光荣传统的决心,年年如此。乔泰阳称,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动力。

乔泰阳:“比起父辈,还是差得很远”

乔泰阳深受革命前辈的影响,一直积极向上、以诚待人,先在某集团军基层连队10个年头,后在军区空军机关工作22年,历任助理员、科长、副处长、参谋长、副部长,2000年调到空军后勤部任副部长,直到2007年退休时,被上级领导评价为机关干部学习楷模。

4.jpg

乔信明之子乔泰阳 摄/王学民

“父亲的老领导方志敏对我的影响是最深刻的,我从小是听着方志敏的故事长大的,牢记方志敏的临终遗言:‘我能舍弃一切,唯革命事业,却耿耿在怀,不能丢却。’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对革命事业有利,就什么都能舍去。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应当尽职尽责。”

乔泰阳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我退休后参加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担任9年多副会长、5年多秘书长,无私奉献,尽心尽力。根据上级关于军以上干部不能连任两届的规定,乔泰阳于今年初换届担任研究会顾问,继续努力弘扬光荣传统,受到多方好评。当然,比起我们父辈,还是差得很远”。

撰文: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