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开国将军李布德子女谈文化传承:新时代仍需要英雄偶像

01 2019-03-01 23:25

2017年12月19日,红船编辑部在北京八宝山参加了开国将军、山西省军区原政治委员李布德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时隔一年多,红船编辑部辗转约访到李布德的三位子女:李建华、李远征、李海东,与他们一起畅聊李布德将军生前往事。

在谈话中,三位子女回忆了平时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并透露很多之前未公开的关于父亲的故事。在他们眼中,父亲李布德是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和蔼、廉洁的有家国情怀的老军人。父亲为了国家,他支持小女儿上前线参加作战;军队给他在北京分配了别墅,他说自己在山西有住房,不能多占,退给了国家;退休之后坚持每天看报,时刻关心国家局势……作为革命军人的后代,他们觉得父辈的精神应该传承。

1.jpg

李布德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机缘巧合走上革命道路,表现突出得到朱总司令好评

1919年,李布德出生于四川营山,14岁就成为了儿童团的一名少先队员。当年红军“扩红”来到蓬安小桥,替大哥站岗的李布德因部队紧急集合,连家也来不及回就随部队出发了。“我被编入营山独立团,后任红四方面军红九军27师77团战士,因为读过几年私塾,不久就当了一名通讯员。”据此前采访中李布德回忆,自己参加了革命实属机缘巧合。

在部队中,李布德工作表现很突出。1936年,他被选送到红军总部,副参谋长李特评价他是“红军中小的秀才”,并问他:“小鬼,你愿干好动还是好静的工作?”李布德回答:“只要是革命工作,干什么都可以。”

不久,李布德当上了译电员,译电员虽然不直接参加战斗,但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而且常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战斗紧张时,特别是转移和战斗空隙,战斗部队战士可睡觉休息,可这却正是译电员最忙的时候,他们是首长的眼睛和耳朵,也是战争机器的神经。在红军总部,李布德的突出表现和良好技术得到了总部首长特别是朱总司令的好评。

这次采访中,李远征透露,“西安事变”电报就是父亲李布德译出来的。当时,他是红二方面军第一个收到“西安事变”蒋介石被俘消息的,开始都不敢相信,以为译错了,反复核对后才报告了贺老总。

2.jpg

李布德佩戴着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图片来源于山西晚报)

拖着马尾巴走出长征,身上留下百余处伤疤

长征中,李布德跟着队伍夜行党岭山,途中饱受严寒、饥饿和死亡威胁,最终闯过这道鬼门关,成为一段经典的长征故事。

当时,16岁的李布德在红九军当文书。第三次过草地前,他们要翻越“万年雪山”党岭山。党岭山位于现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主峰海拔5400多米,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呼啸,时而暴雨如注,被人们称为“鬼门关”。

黄昏时分,部队出发了。李布德所在连队行进在大部队中间,他跟着指导员断后。刚开始走时,战士们的情绪还十分活跃,行军速度也比较快,掉队的也少。可是,越往上爬,积雪越厚,风雪越大,空气也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也随之增大。行军速度减慢,有人开始吃不消,掉队了。为了不让战士掉队,李布德帮战友背上长枪,但年小体弱的他又累又饿,要使出全身的力气才能迈出一步。这时,跟在旁边的指导员让他赶紧抓住马尾巴,他借着马的力量,跄跄踉踉走了一段,才缓过劲来。

经历长征后,李布德很快走向战斗前线。在1933年到1955年20多年的戎马生涯里,他参加过百团大战、平津战役、太原战役、二次赴朝作战等,每次都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受过重伤。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水兵方队之后是步兵199师,年仅30岁的李布德是师政委,率领步兵方队走过天安门前,接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检阅。

李布德教育女儿:上前线不容商量

平时,李布德对孩子们慈祥和善,但有一件事超越了父爱——上前线。李海东向红船编辑部讲述了姐姐李焱上前线作战时发生的件事,他说:“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时候,我四姐李焱在医院当眼科医生,轮战的时候正好抽调她上前线。当时她有个四岁的孩子需要人照顾,但是除了在部队的姐夫,家里只剩老人,家庭负担挺重的。”很多人都建议她用父亲的关系通融一下。李布德知道后,专门找了李焱,说:“咱们家是军人家庭,什么事都可以找人商量,上前线不能商量。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要国家需要,义不容辞,必须服从,没有商量!”临行前,李布德和夫人,还有李焱的公公婆婆,四位老人带着还不懂事的孙女,把女儿送上开往前线的火车,场面非常感人。

虎父无犬子,李远征兴奋地补充道:“我妹妹去了之后立了三等功。他说,‘爸爸有军功章,我也有了!’”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她一共做了100多台手术。那日日夜夜让她终生难忘,作为军人,在前线是最危险的,也是最光荣的。

自己掏钱送东西、请客,不占国家便宜

廉洁,是子女们对李布德的一致评价。李布德将军在山西常住,他到北京给老战友送东西、请客,全是自己掏钱。军区给他在北京西山分了一套别墅,他认为自己一直在山西住,不能再多占一套。他说:“北京的房子是国家照顾,但我在太原有房子,不能要两套,不能占国家便宜。”于是李布德将军自己决定把房子退了,至今他在北京没有房子的。在北京看病,出院后就住在子女家里。子女们也很支持他的做法,李远征说:“父亲有自己的坚持,这么做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刻意做给别人看的。”

有一次李布德将军的朋友去看他,谈到现在腐败滋生现象,党内出现问题云云。李布德耳朵有点聋,一句话也没说。当朋友走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党还是那个党,没变,是人变了。”

3.jpg

李布德

李布德和工作人员亲如一家

2015年,一篇寻找老战友的帖子在重庆合川论坛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寻找战友的就是李布德将军。在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8军政委和山西省军区政委时,他的警卫员是一名合川籍战士周云良,后小周专业回老家断了联系。一晃3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战友各奔东西,年近百岁的李老时常会想到周云良,为此,李老的另一位部下徐兰坤委托当地网站,希望通过网络寻找到自己的战友,了却李老一桩心愿。令人欣喜的是,在广大网友的帮助下,周云良老人不久就被找到了。

据徐兰坤介绍:“周云良是我们老首长李布德任山西省军区政委时的警卫员,1984年周云良退伍后,就再没见过面,老首长非常想念周云良。老首长97岁的生日之际,寻找周云良就是希望他能来北京陪老首长过个生日,见见面,叙叙旧情”。

周云良也兴奋地说:“这么多年,我也非常想念我的老首长李布德,当年我转业回来前期还和老首长有联系,后面因为各种原因我们逐渐失联,我一直在找他,这次在兰坤的帮助下,总算找到了。”

一个与之共事10多年的警卫员,让李布德如此惦念,可见,他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感情多么深厚。李建华说:“父亲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感情都是很深的,过年吃团圆饭的时候,父亲都要把他们叫回来一起吃。有一位老警卫员抗战时期就跟在父亲身边,他们感情很好,虽然只相差10来岁,情同父子。他的孩子见到我父亲叫爷爷,见到我们兄弟姐妹叫哥哥姐姐……感情亲近得像一家人,辈分都乱了!”

4.jpg

李海东

国家主权,寸土必争,军人天职

近年以来,美英军舰多次闯入我国南海,局势十分复杂。李海东说,父亲生前就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李布德有每天看报的习惯,生活习惯基本上跟上班是一样的。其中,《参考消息》中有很多对南海的报道,作为军人,李布德对南海局势十分敏感。南海是中国的海域,只要受到侵犯,他心里愤愤不平。子女们问及其看法,他说:“那是中国的主权,寸土必争!”说话时父亲神态严肃,尽显军人本色。

5.jpg

李建华

新时代仍需要精神偶像

李布德的子女中,李建华和李远征都是将军后代合唱团成员,每年他们随合唱团四处奔走,将红色歌曲唱遍大江南北。

李远征说道,合唱团成立之初是为了纪念将军合唱团,我以前就知道父亲参加过将军合唱团的演出,还在电视上看到过他,所以这个合唱团成立的时候,我们后代子女就觉得义不容辞。父亲唱过的歌我们继续唱,有时候他还跟我一块唱。我们团里很多人都没有声乐基础,经过演练,很多听众觉得我们的演唱能够感染人,继承了父辈的精神。这几年跟着合唱团走了很多地方,尤其到了老区,群众们举着横幅:我们的队伍回来了!还拿着鸡蛋、花生站在山上,排队送给我们。场面感人。父亲一直说怎样才能不腐败,就是不能脱离广大群众。

6.jpg

李远征

李远征强调,咱们的部队是和群众联系在一起的,要时刻铭记不忘初心。父辈的家国情怀,革命精神必须传承,光有青春偶像不够,一个国家必须有英雄偶像,新时代也需要英雄偶像。

李布德简历

李布德是四川营山人,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通信员、文书、译电员等职,参加了嘉陵江、天芦等战役战斗,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组织股长、支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察南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平津、太原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李布德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部分资料来源:南充晚报、北京日报、今日合川网、新华网等】

撰文:王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