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开国少将彭清云之子彭少江:父亲的身体里流着白求恩的鲜血

06 2019-03-06 23:15

彭清云(1918-1995),开国少将,解放军总参谋部纪委原副书记。近日,开国少将彭清云之子彭少江接受了红船编辑部的专访。在采访中,彭少江称,“父亲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戎马一生,独臂半世”。

1.jpg

彭少江回忆道: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一定要独立,不要躺在他们的功劳簿上。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也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们要按照父辈的要求,踏踏实实的做事,认认真真的做人,把自己的一生融入到整个祖国和军队的建设当中。

戎马一生,独臂半世

据彭少江讲述,在开国的那一批将领里面有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就是十位独臂将军。他们每一个人都在战争年代有着自己特殊的传奇故事,他的父亲彭清云就是其中的一位,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说,父亲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戎马一生,独臂半世。

2.jpg

1939年,彭清云、左齐(中)、晏福生(右)在山西神堂堡359旅祝捷大会后留影(供图/彭少江)

3.jpg

四十年后,彭清云、左齐(中)、晏福生(右)等三名独臂将军在人民大会堂重逢合影留念(供图/彭少江)

彭少江说,1918年8月,父亲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岭背白沙塘乡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家里祖祖辈辈没有一个读过书的,都是目不识丁的受苦人。祖母为了父亲将来能够知书达理,咬紧牙关,省吃俭用,让父亲读了两年私塾,这为父亲后来走上革命道路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1927年秋天,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在永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当时年仅十岁的彭清云受轰轰烈烈革命活动的影响,参加了少先队。1930年2月加入青年团,进入湘赣省委团校学习后留在团省委担任巡视员,永新青工部长等职,从此以身许国,走上了一条跟随共产党创造新生活,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

彭少江说,父亲是从井冈山走出来的红军战士,他12岁参加革命,14岁参加红军,15岁入党,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我军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独臂将军彭清云》一书的前言中,彭清云这样写:我是从井冈山走出来的红军战士,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在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里,经历了革命战争的考验,经过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并有幸成长为人民共和国的将军。

我们这一代人是同党、军队和共和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为推翻三座大山,建设一个美好的新世界,我们浴血奋战,血洒疆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种奉献是应该的,值得的。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我们无怨无悔。

我是幸存者。我的千千万万战友们,有的战死在井冈山的崇山峻岭,有的长眠在漫漫长征中的雪山草地,有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是人民的功臣,共和国的英雄,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为红六军团夺得第一门大炮

4.jpg

彭清云将军1955年授衔时全身像(供图/彭少江)

1933年底,彭清云去红军学校学习,从此成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红军学校的任务是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时刻准备打仗。他参加的第一场战斗就是保卫湘赣苏区永新县东华岭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他第一次负伤,后转战井冈山,经过一次次战斗洗礼,逐渐变得成熟和坚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初夏,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彭清云随红军学校从江西省永新县牛田村出发,到达江西省遂川县集结,开始了西征。

从1934年2月到1935年11月,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彭清云在保卫湘赣苏区东华岭战斗中,在湘鄂川黔根据地大庸北山激战、桃子溪战斗中,他的右手右肩膀和腰部先后三次受伤。在桃子溪战斗中,他带领连队缴获了两门上海造美式山炮,使红六军团从此有了火炮。

这两门山炮在忠堡大捷战役中,各发射两颗炮弹,四发三中,摧毁了白军张振汉师指挥所,炸死了敌师参谋长,炸伤了张振汉,为活捉张振汉立下汗马功劳。长征途中,其中一门火炮跟随红军到达陕北,是当时红军唯一的一个宝贝,现在保存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编号587。

彭少江讲述到,“父亲在红军时期为红六军团缴获了第一门大炮,从此改写了红六军团没有炮的历史。这门炮当时一直跟随红军走到了陕北,是唯一的一门由红军带到陕北的大炮。这门炮也见证了当时红军的长征历程”。

击毙日军常冈宽治少将

5.jpg

抗日战争时期,时任359旅719团政委的彭清云(供图/彭少江)

1937年9月,彭清云随120师主力部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关键而艰苦阶段,日军驻华北方面军为策应日军进攻武汉、广州的作战,开始实施北攻五台山的作战计划,向八路军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发动空前规模的进攻。

1938年10月26日,日军常冈宽治少将带领日军步兵一个中队200多人,从张家口出发,去蔚县、广灵、灵丘等地视察战果,这个消息被359旅旅长王震知道了,他立即决定在三县交界的邵家庄伏击北上之敌。

这次伏击由彭清云担任突击队长,具体负责两个连。1938年10月28日上午10时左右,常冈宽治一路人马乘坐了十多辆汽车,在途经邵家庄的时候,战斗随即打响。彭清云率领突击队迅速扑向敌人,冲到离日军汽车不到二三十米的一排矮墙下,利用地形向日军猛烈射击。

这时从第二辆汽车里钻出来一个胖鬼子,穿着呢子衣服,戴着金灿灿的肩章,可能是怕暴露自己,他又把衣服脱了,缩在汽车底下,指挥日军进行反击。彭清云带着两个步兵班和一个机枪班,不停地向日军射击。

这时他身边一个战士大声地说,教导员,汽车底下有个穿白衣服的胖家伙,肚子很大,可能是大官。彭清云一瞧,立即从这个战士手中接过一支德国造步枪,沉着的瞄准,扣动扳机,一枪就把这个胖鬼子报销了!

后来他们知道,这个胖鬼子正是日军常冈宽治少将。邵家庄伏击战取得了重大胜利,为巩固以衡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的通报嘉奖和中央军委的高度赞扬。

父亲的身体里流着白求恩的鲜血

6.jpg

1938年11月,白求恩大夫亲自为彭清云作了截肢手术,李朝选(左)是白求恩的助手。1979年4月,彭清云与李朝选重逢,老战友回忆起往事分外兴奋(供图/彭少江)

彭少江讲述到,也正是在这场邵家庄伏击战中,父亲的右臂不幸中弹,而且伤势严重,由此引出了一段白求恩大夫救治我父亲的感人故事。李朝选伯伯是父亲住进后方医院卫生所的所长,他曾和白求恩大夫一起参加了抢救我父亲的手术。

在白求恩大夫的指挥下,一场抢救彭清云的手术紧张地开始了。由于失血过多,彭清云脸色十分苍白,必须立刻输血。在场的医护人员都争着献血,白求恩用他的英语味十足的口音说,来不及验血了,我是O型,是万能输血者,赶紧抽。

大家都不忍心抽他的血,但他坚决地挽起了袖子,严肃的眼神毫无商量的余地,只得服从。于是,白求恩滚烫的热血迅速地流进了昏迷中的彭清云的身体里。白求恩多想保住这位英雄的手臂,小心翼翼地缝合每一根断裂的血管,但是缝合了四次,断裂了四次。

肌肉组织已严重坏死,为了保住生命,只得截肢。没有截肢的手术器械,李朝选所长找来了一把缴获的日本工兵锯。白求恩接过锯子,端详了好一阵子,叹了口气,立刻进行了改造,经过严格的消毒,就用这把锯做了截肢手术。

由于战时条件所限,再加上肌肉组织已严重坏死,最后截肢部位不得不上升至右肩部。白求恩异常镇静,凭借他高超的医术和精心的操作,手术成功了。彭清云的生命被抢救回来了,那年彭清云20岁。

白求恩从王震旅长那里得知,彭清云是击毙日本将军的功臣,对他怀着极大的敬意。手术后,他在彭清云身边守护了一天两夜40多个小时,亲自为他心目中这位大英雄打针、换药、喂水、喂汤。

手术后的第五天,彭清云清醒过来了,李朝选所长对他讲述了整个治疗过程,他热泪夺眶而出。后来,彭清云对白求恩说:“白大夫,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啊!”

不要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

7.jpg

1949年3月,彭清云和夫人张杰的合影(供图/彭少江)

彭少江讲,我们这一代人受父辈的影响很大,我们的成长过程实际上也是在父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成长的。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很严,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辈就告诉我们一定要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另外,他们还教育我们一定要独立,不要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

父亲曾经讲过,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军队是在无数革命先烈的奉献下才取得的,父亲他们只是这一群人里面的幸存者。所以我们这些后代就更没有权利去享受和消费祖国和人民给他们的待遇,更不能利用他们的职务去做自己的事情。

彭少江讲,从小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我14岁就参军了,在部队里父亲就不让我去说我和他的关系。不论是在野战军、研究所,还是在机关,父亲都要求我们要自己独立地做事情,不能沾父母的光。

8.jpg

1977年8月,彭清云、张杰与子女们合影,后排左起为,女儿少西、大儿子少江、小儿子少京(供图/彭少江)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我经过自己的努力,也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父亲认为,我这样靠自己的努力去做事,为祖国、为人民去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对的。

彭少江讲,所以我们会一直按照父辈的要求,踏踏实实的做事,认认真真的做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到我们的整个祖国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当中。这就是父辈对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延伸阅读——开国少将彭清云

9.jpg

彭清云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以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家二级国旗勋章(供图/彭少江)

公开资料显示:彭清云同志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历任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科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兼地委第一书记,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原解放军政治学院系主任、政治部主任,总参某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总参政治部主任、通信部政委、纪委专职委员等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湘赣苏区保卫战、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山西省广灵——灵丘伏击战中担任突击队长,带领部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辽沈、平津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他为培养我军中高级政治工作干部,为总参的政治工作和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彭清云同志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党的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彭清云同志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坚持原则,处处以大局为重;作风民主,团结同志,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彭清云同志,因病于1995年7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撰文:张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