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专访|军事专家郑勤中将:要完整深刻地弘扬战斗精神

09 2020-11-09 23:55

近日,开国中将郑维山之子郑勤中将做客红船编辑部,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认识,并现场展示了郑维山将军出国指挥作战时的笔记,笔记中郑维山将军对抗美援朝重大战役做了详细记录及分析。

1.jpg

郑勤说:“媒体在宣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时,既要讲我军敢打必胜的信心,也要讲机动灵活的决心,将英勇与善战统一起来。”

听党指挥、担当和创造是我军胜利的关键

抗美援朝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也是一场正义战胜邪恶、以弱胜强、艰苦卓绝的战争。这场战争从1950年10月开始,到1953年7月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历时2年9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成功抵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2.jpg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确实打出了我们国家的威风,赢得了世界人民乃至敌手的尊重。志愿军战士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志愿军指战员在朝鲜战场上做到了“听党指挥、敢于担当”。

毛泽东主席在关键时刻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略决策后,彭德怀总司令敢于临危受命是一种担当;三十八军一一三师直插三所里截断敌人退路是一种担当;六十军在敌人眼皮底下3500人大潜伏也是一种担当。这种担当建立在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信任,建立在指挥员对战士们的绝对信任基础上,才涌现了如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这样千千万万的英模,才创造出现代战争史上许许多多以气克钢,以不可能胜可能的光辉战例。这种担当和创造精神对我们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非常重要。

金城之战,3500人大潜伏并非异想天开

1953年5月,父亲组织各军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他在作战方案中提到:以二十军与五十四军为两翼,保护六十军、六十七军从正面突击,以六十八军作总预备队,攻占敌人正面高地,打破敌人金城防御的平衡。利用六十军阵地前茂密的植被作为掩护,以实现3500人的战役大潜伏。这一作战方案提出后,现场鸦雀无声,大家用沉默作了回答,都觉得这不可能实现。

3.jpg

我父亲认为,实现3500人的潜伏不是异想天开,他现场分析了我军的有利条件:“首先,敌强我弱,敌人不会料到我军会从这里下手;其次,949.2高地、883.7高地陡坡下的开阔地,在敌人看来,似乎是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但此处树丛茂密,地表植被完好,完全可以将部队提前潜伏在这里,实现缩短进攻的距离,战斗打响后可直接发起冲击,大大减少伤亡并节省战士体力。

再者,六十军已有两条坑道挖到了949.2高地和883.7高地的山腿上,在这里可以囤积弹药和隐藏第二梯队。最后,883.7高地、949.2高地与我阵地前沿之间还有一片杂木林,可将炮兵临时发射阵地隐蔽于此,不仅可以增加我军炮火射程和准确性,而且不易受到敌纵深炮火的压制,利于发挥我军火力。“

5.jpg

父亲之所以敢于这样安排,是因为,在金城之战夏季攻势之前,他已数次勘查战地地形,经过慎重、深入思考以后,他才提出了这个大胆的作战方案,可以说是胸有成竹。春天视察战地时,我父亲就注意到60军阵地前正在生长的茂密植被。于是,他安排60军组织特等射手,保护这一带植被不被破坏,决不允许敌人靠近。只要有敌人前来,就专打他们的零星人员。这些植被在夏季攻势中,起到了重大的掩藏作用。

可即便是这样,要想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把十五个半步兵连、四个机炮连、四个营部和一个团指挥所及两百五十五门迫击炮,近距离潜伏一天一夜且不被敌人发现,绝非易事,任何一个小小的疏漏,都可能会让这次军事行动功亏一篑。

敢于担当,父亲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邓华司令员听闻这一大胆的作战方案后思虑了许久,他在电话中回复说:“我们考虑了你们的作战计划,认为打883.7高地、949.2高地的条件不成熟,我们的意见是不要打,请你们考虑。”

我父亲回答说:“我决心已定,错了我负责。”他挂了电话,郑重地向与会者说:“这一仗一定要打,错了我负责,该杀头就杀我的,不要你们负责,你们只管狠狠地打。”

5.jpg

邓华司令和大家的担心是有原因的,敌人据守的金城防御地形突入我方阵地,并利用883.7高地、909.2高地和949.2等高地为掩护,将我二十兵团方圆纵深十几公里内的军事动作看得一清二楚。况且,敌人居高临下、地势险峻、火力强大,对我军攻势构成极大的威胁。我父亲对自己的作战方案非常自信,他认为,不果断砍掉敌人的这“三条牛腿”,我军就不能实现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扩大战果,为下一阶段收复金城地区做准备。

6月10日凌晨4时,第六十军突击部队共两个团部的前进指挥所,十五个半步兵连、四个机炮连约3500人全部安全进入潜伏区。初升的太阳照在茂密的植被上,三千壮士一动不动潜伏在树丛中,静静地趴在草地上,露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看上去如往日一样,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炮兵有目的无目标地打着冷炮,这是他们按计划和规定的信号,每隔一段时间连打几炮,保护隐蔽在草丛中的战士们翻个身。

6.jpg

8时20分,我军炮兵万弹齐发,反复三次急袭,将敌人炸的肢体分离,最后一次急袭,苏制“喀秋莎”火箭营一个集火射击,敌人阵地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潜伏了一天一夜的3500名战士,此时一跃而起,向猝不及防的敌人阵地发起猛冲,仅用了七十分钟就攻占了预定目标902.8高地、973高地、883.7高地,歼灭敌人第二十七团、二营、三营和师部搜索连。

在之后的战斗中,战士们士气高昂,我六十军部队打得非常顽强,在六十七军的配合下声东击西,打掉了敌人第五师守护的949.2高地与敌人二十师六十二团守护的1089.6高地。6月15日零时,我军取得全面胜利,敌人被迫丢下重型武器装备,向北汉江以南溃逃。

7.jpg

当日,志愿军二十兵团接到总部命令:敌方已答应我方提出的全部条件,停战谈判全部达成协议,战线按照双方现已占领的实际控制线重新划定。签署停战协议在即。金城之战,3500人大潜伏创造了我军战史上的奇迹。

不怕牺牲、敢打和善打是艺术弘扬的境界

近期,大量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艺术作品涌现出来,但大都从惨烈角度选材,以博取眼球效应,深刻并不仅仅意味着惨烈。战争是惨烈的,但揭示的应是正义之师如何在极端困难和复杂的战场景况中,广大指战员发挥聪明才智、化被动为主动,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血的教训是,任何敌人不怕我们的死,怕的是我们总能死里求生。从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概莫能外。

另外,媒体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宣传,过于侧重一至五次战役的运动战,而忽略了志愿军战役反击阵地战打击敌人的精彩阶段。这一阶段作战才是我军趋利避害、制敌死命的作战。媒体应当让更多的人们了解阵地反击战的特点,让许多不清楚这段历史的年轻人,更完整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史,知道运动战和阵地战这两种形式在不同的时期,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文中日记图片为翻拍】

撰文: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