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25日,中国现代革命文艺的先驱者之一,卓越的剧作家、诗人和歌词作家,中国话剧运动的重要奠基人、戏曲改革的开拓者,中国早期革命音乐和电影事业的优秀组织者和领导人田汉先生的平反追悼大会在八宝山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宋庆龄、王震、方毅、邓颖超、胡耀邦、耿飚、赵紫阳、周建人、许德珩、宋任穷、康克清、庄希泉等亲临现场,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各协会的正副主席、理事等10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整个吊唁大厅都站得满满的,从公墓大门口到吊唁厅沿路搭了彩棚,在彩棚下站满了前来吊唁的人们,人数多得无法统计。淅淅沥沥的小雨洒落在人们的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追悼会由廖承志先生主持,茅盾先生扶病致悼词,自此,田汉先生长达10余年的冤情终得昭雪!
▲田汉
作为中国现代革命文艺的先驱者,田汉为后人留下了包括话剧、歌剧、戏曲剧本、电影剧本130余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2000多首,歌曲近200首。他的作品重在弘扬民族文化,歌颂民族英雄,赞美大好河山,抒发民族精神和尊严。经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近期,红船编辑部专访了田汉之孙欧阳维,讲述了《义勇军进行曲》词曲的创作和传播的历程。
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
欧阳维介绍说:1968年12月,我的祖父田汉受“四人帮”迫害致死,连骨灰都没能留下。到1979年春季平反时,家属才把他的骨灰盒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盒里放着他生前用过的一副眼镜、一支钢笔、一个图章,一张国歌的歌谱和歌词,后来又放入了一顶帽子和《关汉卿》的剧本。
▲欧阳维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
1934年12月16日,田汉为电影《桃李劫》写的主题歌《毕业歌》打响,电通公司就想请他再写一个电影剧本。田汉在公司的创作会议上,同意尽快写出一个剧本来。1935年1月,田汉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当时的名字叫《凤凰的再生》,后来他把剧本改为《风云儿女》。剧本一共2万余字,用毛笔写在旧式十行红格纸上,十余页,十五章,两节主题歌写在最后一页。因为时间很紧,田汉没能写完剧本中的那首《万里长城》长诗。最后他交给电通公司的只是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和《义勇军进行曲》的两段歌词。
《风云儿女》完成后不久,田汉就被捕了。那时田汉住在山海关路安顺里274弄11号。2月19日,他和张鹏春和夏衍在上海一家旅馆研究梅兰芳去苏联演出的事,回家后就被巡捕抓走了。田汉入狱后,电通公司把他写的《风云儿女》文学剧本,交给夏衍先生,请他在这个基础上将电影故事改编成为电影拍摄脚本。
▲影片《风云儿女》剧照
1935年5月24日,影片《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现场观众热血沸腾。影片的主旨显然不在儿女情感,而在于时代风云。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进步青年,是如何在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下觉醒的,表达了号召全民抗战的强烈情绪。这种真实、强烈的情感,让《风云儿女》,特别是它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与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反映出大众的心声。
▲金城大戏院
由于田汉是党员,也是文委成员,之前他的作品被禁,后来一直处于地下状态,不能以公开发表作品,因此电影《风云儿女》剧组字幕、宣传海报和后来发表的原著上都没有署他的名字。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发表在《电通半月画报》上
现在社会上关于《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创作过程的说法有不少,其中一些说法没有可靠的依据。有人说田汉是在狱中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是写在烟盒纸上托人带出来的,这样的说法依据不准确。
身为剧作家的田汉,才思敏捷、下笔很快是他的创作特点。在当时那种特殊情况下,基本不可能对已经完成上交的文学剧本,在几个月后的监狱中进行再创作。对此,作者自己的说明是在完成电影创作后就把稿件交给电通公司了,只是因为时间紧迫,最后的长诗只写了两段。另一位当事人夏衍先生撰文明确指出,当时从监狱中传出的是一首七言诗。原江苏省委宣传部长陈同生当时和田汉同为狱友,据他在《不倒的红旗》一书中回忆,田汉在监狱里主要是读书、写诗,没有继续进行电影创作的记述。
他在被捕前就把《风云儿女》包括两段歌词的文学剧本交给了电通公司。1935年6月1日,电影剧本原著和曲谱在《电通半月画报》第二期全文刊载,其中包括两段歌词。歌词分为上下两段,内容基本相同,一些词句略有不同。从中可以看到,第二段歌词正是《义勇军进行曲》即《国歌》所采用的歌词。发表时的原词是这样的: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电通半月画报
可以看到,第二段中原词中有两个“起来”,而《国歌》中多了一个“起来”。所以,这个“起来”并非出自原词,应是谱曲时加上去的。因此,八十八年前《电通半月画报》第二期发表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是至今为止发现最早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与作者和主要当事人的有记载回忆,构成经得起考证的重要文献资料。《义勇军进行曲》成为辉煌,既是田汉、聂耳的共同创造的结晶,也凝聚着团队共同奋斗的历史贡献。
千人共唱《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以奔放的革命热情和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的心声,激起了民族抗战的热情,吹响了全民抗战进军的号角。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是家喻户晓,成为代表抗战和中国军民形象的一首战歌。
▲影片《风云儿女》海报
1935年初,上海基都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学生干事刘良模在四川路发起成立了《民众歌咏会》,从最初的90多人迅速发展到了1000人左右,是当时最具有影响力的群众歌咏组织之一。1936年6月7日,南市公共体育场举行了盛大的“民众歌咏大会”大合唱。
据当时的《立报》报道:“当唱到《义勇军进行曲》时,慕尔堂童子军军乐队敲着战鼓,那一种激愤的歌声,加上急促有力的击鼓,使我们想起了军队的军容和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时的步伐,这支歌曲是够雄壮的。”刘良模也曾回忆说:“当天参加歌咏大会的人数有5000多人。”
到1937年7月,上海的抗日救亡歌咏团体已经发展到一百多个。为协调各歌咏团体的行动,上海市立民众教育馆发表《国民歌咏救亡宣言》呼吁各歌咏团体联合起来。1937年8月8日,上海国民救亡歌咏协会成立,会址就设在上海市立教育馆,并于当天下午2点钟举行了歌咏大会。据《大公报》记载:“参加歌咏团体的两百余人歌咏员与听众数百人,不怕天气炎热,秩序整齐,情绪热烈地立在民众教育馆的露台上下,一起齐唱《义勇军进行曲》等20余首救亡歌曲。”8月8日被定为救亡歌咏活动纪念日。
聂耳日记多次记载的老大
《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他们两人是亲密战友与非常默契的合作者,也是忘年之交。田汉是聂耳的入党介绍人,比聂耳大14岁,聂耳对田汉非常尊重,田汉对聂耳非常欣赏。在聂耳的日记里多次出现的“老大”便是田汉,这个称呼是大家对田汉的尊称,也是因为田汉中共党员的身份没有对外公开不便在日记中展现的缘故。他们从1932年开始合作一直到1935年。聂耳一生中创作的歌曲,有一半都是与田汉合作的,而《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他们的绝唱。
▲聂耳
田汉被捕后,聂耳很快找到夏衍,主动要求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聂耳说:“听说田先生的《风云儿女》里有一首主题歌,请交给我作曲吧,我相信田先生一定会同意的。”夏衍、司徒慧敏、许幸之等人都为之非常高兴。
田汉被捕以后,聂耳也被列入了黑名单,组织上为了保护聂耳,派他经日本前往苏联学习。不曾想3个月后,1935年7月17日,23岁的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海滨游泳时溺亡。田汉在听到聂耳去世的消息后痛哭失声,为失去这样一位挚友和天才音乐家深感惋惜。他当即写了一首挽诗,用来寄托对聂耳这个忘年知己、亲密战友的哀思:
“一系金陵五月更,故交零落几吞声。高歌共待惊天地,小别何期隔死生。乡国只今沦巨浸,边疆次第坏长城。英魂应化狂涛返,好与吾民诉不平。”
后来,这首诗被镌刻在昆明西山聂耳墓旁,成为他们共同战斗和亲密友谊的见证。
撰文:王向明
视觉:王学民
统筹:张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