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论坛丨兵工泰斗刘鼎之子刘文石:用蚂蚁啃骨头精神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16 2022-09-16 23:25

2022年9月8日,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和红船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经济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动力”云论坛在北京举行。

开国大将肖劲光之女、中国海洋画研究院院长肖凯,开国上将吕正操之子、冀中抗战研究会会长吕彤羽,开国中将梁兴初之子梁晓源,“兵工泰斗,统战功臣”刘鼎之子刘文石,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张晓龙,开国上将李克农之孙、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凯城,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张峰,中共创始人之一赵世炎烈士之孙、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赵新炎等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共聚线上,通过讲述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故事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结合自身的经历,就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非公经济如何健康发展,红色基因如何在民营企业中传承等话题进行了发言讨论。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刘文石的发言,如下:

1.jpg

大家好,我是刘鼎之子刘文石。应红船编辑部邀请,很高兴能参加这次云论坛。我的父亲刘鼎,是我党隐蔽战线和军工事业创建过程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曾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安事变”过程中做出过杰出贡献。毛泽东曾评价他说:“西安事变,刘鼎同志是有功的。”

父亲一生中大部分精力用于从事军事工业创建和领导工作。大学时的他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后来又在苏联学习过军事工程,成为我们党早期的军工专家。父亲生前对我们子女很关爱,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榜样。受父亲影响,我自幼对工业技术也很感兴趣。

在我们开国元勋者身上,既有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也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敌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总能汇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将其实现。即便忍受天大的委屈,他们的信仰也始终不动摇。

“文革”期间,我父亲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起来。他利用关在秦城监狱里的这段时间,把他历年来重视研究的一些兵工和其他的一些生产技术问题,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凭自己的记忆,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军工技术总结材料。后经过毛主席批示父亲才重获自由,出狱的时候,他把这些珍贵的材料交给了国家。由此可见,他对军工事业是多么的热爱,即便是在坐牢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忘记过自己的使命。

他对军工事业的认知是深刻的,他曾在《根据地兵器工业概况》中说:中国革命经历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终于取得胜利。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在广大农村开辟了大大小小的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必须依靠人民武装力量,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又离不开革命根据地。因为,人民武装力量赖以发展的两个物质条件:兵源和武器,大都来自于根据地。成千上万的农民拿起武器走上战场,成为红军、八路军、新四军,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和士兵,拿起简陋的工具制造枪炮和弹药,成为我们军工队伍的一员。我军的兵器工业就是扎根于根据地的土壤里,依靠广大军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到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兵器工业已经具有了相当规模和大批量生产的能力。

父亲曾讲过我军获得的第一座高炉的故事。1947年春天,阳泉解放时,阳泉铁厂有三座高炉,其中一座日产20吨灰生铁的高炉被我军拆卸下来,翻越太行山运往了潞城故县镇建炼铁厂。四座煤矿大井一个个复工,焦炭厂也恢复了生产。这座高炉按照设计生产能力日产20吨,但在国民党占领时,日产十几吨算是最高的了,从来没达到设计生产力。我军接管阳泉铁厂以后,经过技术人员研究,发现这座高炉还有潜力,只要提高压力和温度,日产可以突破20吨。经过几次试验之后,日产达到了30多吨。当时,敌人很惧怕我们得到铁厂,派飞机多次轰炸,厂房和高炉附近的耐火材料厂全被炸毁了。高炉的热风炉被飞机机关炮连续射穿了许多窟窿。唯有一座高炉没受大的损失。轰炸一过,工人们立刻抢修,高炉一天没有停产,一天也没有减产,连续两年日产30吨。用这座高炉炼出来的铁制造了大量的炮弹,源源不断运往华北各个战场。

阳泉解放不久,为了让故县铁厂也增加产量,决定把阳泉2号高炉运到故县去。阳泉的干部、工人都非常支持。其中一台大型锅炉无法运输,从黄崖洞兵工厂请来的老工人说有办法,组织人力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这台锅炉整体运到了故县,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么大的锅炉,能够避开敌人,翻山越岭运到目的地,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当下,受疫情影响,我们的企业发展严重受阻。我觉得,红船编辑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够以“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企业发展”这个主题,组织老一辈革命家后人助力经济发展很有意义。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和平生活,我们作为革命后代,不能忘记先辈们的牺牲,更加有责任把红色基因代代承传下去。

编辑:王向明

统筹:张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