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恋情》一书,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红船编辑部、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烽火恋情》专刊编辑部共同出品。本书18万字左右,共收录了三十多位开国将军子女撰写的文章,生动详细地描绘了父辈在战争年代的婚姻故事,讲述了那一代人的不平凡的经历。红船编辑部于每周三、每周六连载《烽火恋情》。
2017年10月8日是我们的父亲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的母亲在同年10月16日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们相逢在抗日战争炮火连天的年代,共同经历了枪林弹雨中血与火的洗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与成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今天我们仰望星空,在浩瀚的天际中,仿佛感觉到他们并没有离开我们,他们的目光依然在深情地注视着我们,注视着养育我们的大地和海洋。愿他们的在天之灵永远安宁!1942年,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父亲边疆在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任组织科科长时,接到一项特殊任务:让他带领一支精干的队伍,去接一批从华北联合大学(我党创办,校长成仿吾)毕业的知识青年,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到晋察冀军区充实我们的队伍。这批青年人大部分是刚刚走到革命队伍中来的“小知识分子”,女同志不少,没有什么战斗经验。临行前,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还下了死命令:一定要保证他(她)们的安全,一个不能少的带回来。当时日伪军控制的敌占区,炮楼林立、沟堑纵横、遍布敌人的哨卡,我们的队伍在白天是无法通行的。通过敌封锁线,只能在夜间进行。那天夜里,乌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是通过封锁线的最佳时机。护送部队与延安来的青年同志交叉排列,手拉着手,按事先下达的口令和暗号,疾步行进。边疆后面拉着的是一位女同志。突然,意外出现了,这位女同志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一个踉跄跌倒在地。恰在这时,日军的装甲巡逻车在远处出现了,雪亮的探照灯四处乱晃。在这危急时刻,边疆就势往旁边一倒,用手按住那位女同志,并示意不要出声。队伍中的其他同志也迅速找到隐蔽位置,就地卧倒。日军的装甲车没有发现任何动静,就由近而远离去了。等队伍全部通过了封锁线,边疆才发现,他从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毕业时,孙毅校长送给他的那支“派克”笔丢失了。
在晋察冀四分区,谁都知道边疆视这支笔为“珍宝”,从不离身。他用这支笔起草报告、撰写文稿、记录战斗中的壮丽华章与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是须臾不可离开呀!任务完成回到四分区驻地,他两天来都闷闷不乐,饭吃不香、觉睡不好,看起来心事重重。没想到,第三天一早,保卫科科长领着一位女同志来到他的宿舍,神秘兮兮地说:“老伙计,你是不是该请客了?你猜我给你送什么宝贝来啦?”在不认识的女同志面前开这种玩笑,边疆没好气地说:“该干嘛你干嘛去,别跑这儿来瞎闹!”“你不领情呀!那我可真走啦,你别后悔啊!”保卫科长假装转身要走,他身边的女同志赶紧上前一步,问道:“边科长,您看这是不是您的笔?”边疆看了看女同志手里的物品,眼前一亮,这不正是他丢失的那支“派克”笔吗!原来在过封锁线时,就是这位女同志被绊了一跤,边疆在按住她时,笔不慎落地。这位女同志就是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海文——我们的母亲。她当时看见一个在暗夜中微微发亮的东西掉在地上,便赶紧拾了起来,但那时候情况危急,大气儿都不敢出,更别提说话了。等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她想找到这支笔的主人,但人生地不熟,怎么也找不到。只好把笔交给了保卫科科长。保卫科长一看这支笔,当然立刻就知道它的主人是谁了。边疆接过失而复得的钢笔,感激地握住海文的手,连连道谢。在根据地,海文进入四分区“火线剧社”。由于组织科与“火线剧社”同隶属分区政治部,因此边疆与海文便时常有了见面的机会。在断断续续的接触中,边疆注意到,海文是一位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在生活中正直善良、待人真诚的好同志。而海文也十分欣赏边疆出众的才华和对敌斗争有勇有谋。随着边疆与海文对彼此的了解不断加深,渐渐地产生了感情。那支带有“传奇”色彩的“派克”笔,作为二人相识的纽带,将他们俩紧紧地维系在一起。两年多的时间,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他们多次参加粉碎敌寇“围剿”的殊死战斗,投身到我抗日军民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伴随着弥漫的硝烟和如泣如歌的辉煌场景,经过近千个难忘的战斗、学习和生活的日日夜夜,边疆与海文,由最初的感激心理和战友情谊,逐步升华到矢志不渝、相守一生的挚真恋情。1944年12月,经四分区政治委员李志民批准,边疆与海文在河北平山县柏岭举行了婚礼。许多年后孙毅老将军见到边疆、海文,开玩笑地说:“我应该算半个媒人吧,没有我送的那支笔,你们能这般巧遇和相爱吗?”孙老将军所赠的这支笔,无心插柳地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和美好姻缘!从1942年相识,到2017年海文在天国里与边疆重逢,整整四分之三个世纪,他们生死相依、恩爱有加、相濡以沫、白头偕老至生命的终点。
当年军区的战地记者胡冰为他们拍摄了这幅照片,题名为《战士的爱情》,刊登在当时的《晋察冀画报》上。它成为晋察冀军区在抗日战争中保存下来的最珍贵的照片之一。2015 年,在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的系列活动中,这幅照片在《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获得金奖。【作者: 边小曦 边小兵】
边疆:
边疆(1917-1994) 河北顺平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历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陆军64军190师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海军航空兵副政治委员,国家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获国家二级独立自由、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十一大、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92年当选世界 生产率科学院院士。
海文:
海文(1921-2017) 山东东明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毕业于(我党创办的)华北联合大学,历任晋察冀军区火线剧社社员,陆军64军190师组织干事。新中国成立后,任海军七一学校副校长,第一幼儿院院长。获国家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抗战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